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知识经济已在全球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青少年科技活动作为培育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活动,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建立三种机制,努力开创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新局面。一、建立导向机制,形成深入持久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大趋势当今世界科技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要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青少年科技活动是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建立良好的导向机制,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这种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而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从开始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却存在种种问题,远未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重任.简要介绍了我国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善途径,以期对我国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焦希良 《求知》2006,(11):27-28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在新形势下。面对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如何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思想积极、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才.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摸清目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环境。虽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是,导致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很多因素是根源于家庭的。从自己所接触到的有犯罪青少年的32个家庭的情况来看,家庭管理教育失当、预防措施不力、生活环境恶化等等对青少年的行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讨,过去更多地归结于社会的、环境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诸因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残缺、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诱因。本文试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杜宇婵  唐海波 《学理论》2015,(4):149-150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环境,是影响其心理体验的重要因素。家庭功能是否完善影响着青少年行为。本文主要从家庭功能视角出发,对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以期达到问题的缓解或解决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5)
家庭是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场所,家庭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个体、家庭和社会是影响青少年重新犯罪的三个主要因素。通过运用深度访谈法编制影响青少年重新犯罪的"现实社会处遇"问卷,结合对青少年犯罪测量常用的"低自我控制力"和"家庭功能"量表,对在押的49名重新犯罪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低自我控制力""现实社会处遇"两个因素对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影响作用显著,"家庭功能"因素对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现实社会处遇"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改变"现实社会处遇"的情况,可影响到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首属环境,对其人格的塑造有着奠基的作用.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危机家庭"的数量愈益增多.在我国,"危机家庭"中青少年权益始终处于被漠视的地位,如何切实地保护他们的权益是社会每个人的责任.笔者拟通过百件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实证调查,探讨"危机家庭"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以期为我国"危机家庭"中青少年权利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娟 《理论导刊》2007,(8):98-100
家庭结构缺损、家庭教育失职,使家庭不能或不完全能给予子女起码的情感满足和必要的正常社会化教育,导致青少年心理发展出现障碍、社会规范的内化产生偏离以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是无可取代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在家庭领域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咨询、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全社会应关心帮助缺损家庭的孩子,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与健全家庭孩子同等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论在青年社会学领域还是在青春期心理学领域,“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这一论题都未获得突出的地位。我认为,无视这一论题主要是由于青少年传统理论所造成的。我将论证青少年与家庭关系方面正在出现的一种新观点。我认为,这种新观点的出现是以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作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2.
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而言,未成年人、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罪错青少年等将是重点人群。家庭和学校要尽早察觉有潜在危机的青少年,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农村青少年愈演愈烈的辍学现象,本文从农民流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大规模的持续的农民流动带来了村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以及家庭结构的深刻变迁,这对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造成了深远影响。此外,在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所遭遇的生活和教育障碍使得农村青少年在文凭竞争中本有的不利地位愈加恶化。所有这些因素连同日益泛滥的功利价值现,致使很多孩子在学业受阻之后很快转向打工挣钱而非继续学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样本追踪研究,探讨青少年适应行为从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发展特点,以及个人和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适应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初一到初二,青少年的内向性行为问题和外向性行为问题基本保持稳定,到了初三则稍有减少;每个阶段的内向性行为问题都显著多于外向性行为问题;男生表现出较多的外向性行为问题,女生表现出较多的内向性行为问题;学习成绩越好,青少年的适应行为越好;家庭功能发挥得越好,青少年的适应行为越好。研究表明,性别、学习成绩、家庭功能是影响青少年适应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失学青少年、失业青少年、贫困青少年、孤残青少年和偏差青少年的就学、就业、家庭和日常生活状态和意愿进行调查后的研究报告。本文提出 ,针对弱势青少年生存的现状 ,政府应该制定切实有效的公共政策 ,提供必要的救助。  相似文献   

16.
陈海华 《学理论》2010,(21):104-106
青少年网络成瘾无论对其家庭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恶劣影响。对家庭来说,青少年网络成瘾必然会令其家庭不得安宁,令其家长心力交瘁,也会令其家庭经济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对社会而言,规模化的青少年网络成癔可能会引起社会道德准则的扭曲,反社会化倾向的突现;也可能会混淆青少年群体的是非曲直判断准则,干扰他们的正确判断;还可能会诱发青少年的恶性犯罪,最终严重贻害社会。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和美国的数据,基于社会化理论分析中美两国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的影响,并在文化维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家庭影响的强度在两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都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青少年,未来期望从事职业的地位也越高。中美青少年所期望从事的职业类型很相似,但两国男孩之间的职业期望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除科学和法律领域外,中国男孩更期望从事官员类和教师类职业,美国男孩则更想当制造业工人。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影响的强度不存在显著的中美差异,但家庭背景对不同性别青少年职业期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中美差异。  相似文献   

18.
魏荣  魏婷 《学理论》2012,(26):38-39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冲突是亲子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迁,目前我国部分家庭亲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亲子冲突加剧的现象日趋凸显。探究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对改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所有群体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群体,也是与青少年成长最密切相关的群体,因此,家庭问题历来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生产责任制在我国农村普遍推行,改变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随着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农村家庭也在不断变化,家庭职能、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关系等等都与  相似文献   

20.
快速发展的经济给地处华南沿海的香港和广州带来极为相似的社会问题,如:在过去的十年中,离婚率、单亲家庭的蔓延、虐待儿童、失学、吸毒、少年犯罪以及青少年自杀等都增长较快。本调查的目的是:探索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普遍程度;研究家庭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探索社会援助在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家庭压力、社会援助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香港及广州的紧密关系。本文所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