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学”是指日本江户时代(1600—1867)中后期,以荷兰语研究西洋学术、文化的一门学问。亨保(1716—1736)年间,幕府下令青木文藏译读荷兰书籍。以后又出现许多杉田玄白、前野良泽、大木规玄泽等医生为中心的兰学家。不久,研究领域逐渐从医学扩大到语言、天文、历学、地学、化学、兵书等领域。因此后来“兰学”一语,逐渐成为诸多洋学的代名词。“兰  相似文献   

2.
1854年-1867年,日本幕府接连推行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改革的基本内容为协调幕府与天皇朝廷、诸藩大名之间的关系,建立近代陆海军、引进和制造欧美式的枪炮舰船、开办欧式军事学校、培养欧美式外交和军事人才,力图摆脱落后,走向世界。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武力推翻幕府,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开展了更大规模的近代化改革,日本决定性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难看出,明治维新近代化基本国策,源自开港后的幕末改革,反映了历史进程中的连续性。但是,在改革总纲、对待不平等条约的态度和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等方面,明治维新又不同于幕末改革,体现了历史进程的变异性。其原因,在于倒幕运动与维新运动存在着国际背景、近代化进程和人脉机缘上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代外交体制是在幕末改革和明治维新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与西方的接触、交涉、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它既有西方外交体制的形式,又有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日本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在明治维新中一蹴而就的,幕末近代外交意识的形成,外交机构的初建,外交经验的积累,以及外交人才的培养,都为明治政府的外交近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明治政府的重视和强力推动,使得日本近代外交体制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的明治维新运动,是日本历史上重要事件.当时明治政府的掌权者主要是西南各藩中积极要求打倒幕府的武士阶层知识分子.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民族生存、国家兴亡问题.因而尽快地“富国强兵”是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须“殖产兴业”,特别是要尽快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舍此别无选择.这种选择恰与幕末以后的一批眼界开阔、积极要求走西方现代化道路启蒙学者的宣传鼓动不谋而合,从而在明治  相似文献   

5.
幕末变局中,倒幕派发起王政复古,实现了权力革命,强化皇权的同时,又对其限制,以一君万民构造冻结革命,这也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实践提供了可能。自由民权等思想在明治维新中发生异化,以植木枝盛为例,他将民权与政权相对、私权与公权分开,赋予天皇莫大权限的同时,亦将其融入国民抵抗权,一君万民构造下,天赋人权论看似激烈实则"虚构",自由民权有其发展的契机与界限。当通过代议制来实现一君万民理想时,二者的根本性冲突则使冻结了的革命又有了被激活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日本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通过明治维新、借助西方文明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与福泽启蒙思想的巨大促进作用密切相关”犤1犦。“文明史观”犤2犦作为其启蒙思想的主要方面,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其“文明史观”具有民族主义因素的主要基础。(一)福泽谕吉出身于德川幕府末期中津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深受封建领主的压迫,深刻体会到了封建制度的反动腐朽,同时又目击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下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受到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7.
佐久间象山是幕末有名的开国论者,其提出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反映了当时日本知识分子为应对西方列强势力入侵的一种思维模式。因此,学术界有关象山的研究多集中于通过探讨象山的学问方式即如何定位朱子学与洋学,开国论形成的原因等方面,来说明他是如何应对这一"外压"的,缺乏对象山为此从经济角度提出的有关措施的实证性研究。本文围绕象山对国内、国外经济状况的认识与主张展开讨论,从而揭示象山经济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1854年至1867年14年间,德川幕府接连发动三次改革,针对日本开国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展开了整体性改革回应,然则越改革却越被动,最终落得改革失败政权更迭的下场。而明治新政府主导的1868年至1881年明治维新前期改革,同样是14年时间,同样是救亡图存的老问题,却带领旧日本改革自强,实现了近代国家转型。究其原因,着实反映了明治维新前期改革对于幕末改革,存在着制度安排与扩容、改革思路与模式、国家与社会同步进化上的升维走向。  相似文献   

9.
1607年朝鲜朝和德川幕府经过交涉恢复国交之后,曾因两次倭乱遭到严重破坏的两国关系逐渐得以制度化并稳定发展。朝鲜朝应邀在历代德川将军袭职时派遣被称为“朝鲜通信使”的使节团以示祝贺,而德川幕府则每次都答书赠物以示感谢。朝鲜通信使不仅对近代韩日两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对两国长期维持睦邻友好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近代韩曰关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明治时期的日本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欧化主义到传统主义再到国家主义,各种教育理念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的发展演变过程。1890年《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以"忠孝"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基本确立。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也是国内政治思潮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日本明治时期各个阶段教育理念及其在不同教育理念下所制定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剖析了日本由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变过程中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思想文化冲突及其融合的过程,以及各种思想与政治力量相互结合对日本近代走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兰学是指日本在 18世纪后半叶形成的通过荷兰语学习和西方近代学术的学问。兰学家讲授兰学知识、从事兰学研究的学塾称为兰塾。兰学塾以 1786年 (天明六年 )大玄泽在江户开办的芝兰堂为起点 ,并以江户为中心 ,不断向外扩展 ,到 19世纪初已遍布长崎、大阪、京都等地 ,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力量 ,在江户时代的学塾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兰学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些较为先进且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那么 ,兰学塾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其影响如何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一 兰学塾教育的概况兰学塾教育作为一种新…  相似文献   

12.
如同每种语言一样,法语中的外来词也是极其丰富的①。众所周知的是法语的诞生离不开拉丁语,但人们常常忽略其他语言对现代法语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这些语言主要是:希腊语,日尔曼语和克尔特语,当然波斯语、阿拉伯语、荷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等世界各地区的语言也对法语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法语词汇的丰富上)。在众多的法语外来词里,除拉丁语以外,从古希腊语中吸收的词汇可算是最丰富、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了。我们将在研究与梳理一些科学领域中带有古希腊语成分的法语词汇的同时,探讨一下法语同古希腊语的历史和文…  相似文献   

13.
近世日本通过政治强制建立起来的身份制度以保障武士、领主和德川幕府的利益为根本旨归,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却导致了武士的贫困化和豪农豪商的崛起,这种经济实力的逆转使近世日本的身份制度走向动摇,武士的优位因缺少经济力量的支撑而难以得到保障,下级武士在经济利益和思想意识上与豪农豪商日益一致,并在幕末民族危机的历史背景下结成联盟,成为推翻德川幕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日在由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之所以出现巨大落差,从表征看是由于两国在转型期间所采取的方针和做法不同导致的,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各自前近代的社会基础及其普遍性价值取向,以及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成有关的商人伦理思想等存在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中日前近代商人的商贾思想、商业伦理、营利观和"义利关系观"等进行考察和分析,不仅阐明了中日前近代商人思想及其价值取向的不同性质和特征,而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日近代化进程之所以出现落差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15.
森有礼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日本近代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奠基人。 1847年,他出生在鹿儿岛萨摩藩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12岁时,入藩校造士馆接受儒学启蒙教育。两年之后,又入开成所(藩的洋学校)改习洋学。此时正值日本迫于欧美列强的压力,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走上“开国”之路的阶段。西方列强的奴役和国内新旧势力的纷争,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近代的意义最近三百余年的历史是普通数学等基础之能成为世界通用教材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革命与战争的过程。1936年由兰斯洛特·霍格本(bocelotH0g-ben)编著的(Mothelnaticsforthendllton)一书1989年在日本译为(百万人呼数学),1991年在台湾则译为(大众数利。韩国、中国及保加利亚的高中生所学习的数学教材都是同样的内容。近代又是需要日用食粮以及日用机械的时代。在近代社会中,技术不分国籍,学问也不分国籍。西方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之流入韩国,已是17世纪初。世居三代便可认做当地人,因此流传已300余年的西方科学技术亦不应…  相似文献   

17.
小林一茶(1763——1827)是日本封建社会末期著名的俳句诗人,在当时的日本诗坛上,他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齐名。在小林一茶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及其它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朴素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日本封建社会末期江户时代普通百姓、尤其是农民的贫困生活,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那个时代劳苦大众的社会处境和思想情绪。与同时代松尾芭蕉的立场、人生观截然不同的是,小林一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幕府统治阶级对广大群众的残酷剥削,揭示出了德川幕府统治在表面繁荣强大的背后所潜伏的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小林一茶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写实性,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重要领袖,中江兆民的思想向来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有关其代表作品《三醉人经纶问答》的分析文章亦数不胜数。兆民的和平思想以小国主义为特征,是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他的和平思想中,不仅能看到西方近代的人权观念,还能找到东方传统的和平观念。本文从近代日本和平思想发展轨迹这一角度重新审视兆民的思想,以《三醉人经纶问答》为中心浅析其和平政治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下半叶,东洋传统文化在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初次交手中就输的一败涂地,一种亡国的危机感促使日本全身心的投入到西洋技术的学习之中,西方医学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日本近代医科技术教育从学制教育时期的初创历经教育令时期、各学校令时期、专门学校令时期、大学令时期的长时期发展逐步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对于从中世纪到近代欧洲政治思想和宗教观念的演变,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法的诞生,都作了宏观描述。作者是以欧洲、特别是以罗马地中海世界为中心来看待历史变化的。它把封建制和封建君主制相对立,而我们认为封建制度体现一种生产方式,无论是公侯的割据制,出现议会后的等级君主制和封建的专制君主制,都只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西方目前流行的关于中世纪的时间概念是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十五世纪末,此文显然持这种观点。它关于“帝国主义”的概念也和列宁主义的概念不同。总之,此文不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描述历史发展,但它对于欧洲历史怎样从封建割据发展到海洋帝国以及近代国际组织的思想根源,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供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