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新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上,农工党员、重庆青年油画家陈可之创作的油画《长江魂———三峡纤夫》荣获金奖,并被参观者投票评为“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群星奖”是文化部颁发的社会文化最高奖,每4年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2.
2001年1月13日,对陈可来说,是一个颇不吉利的日子。这天,35岁的陈可因涉嫌参与嫖娼、色情按摩、贪污、印制非法出版物等违法犯罪行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由一个监狱里专司管理改造罪犯的人民警察,沦落为被改造的对象。命运的反差如此之大,如同戏剧一般。虽说世事难料,但我们仍能从他近年来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他堕落的一些答案。 仕途通畅,曾经辉煌写华章 熟悉陈可的人都知道,以前的他也算是一个纯洁善良、同时不乏精明干练的有为之才。 1967年9月,陈可出生在素有“湘中明珠”之称的冷水江市一普通街道居民…  相似文献   

3.
正成名年少陈可之颇有名气,北京人民大会堂悬挂的第一幅油画《三峡晨曲》便是他的作品,功力不必多言。一顶礼帽,一件呢子大衣,唇上和下颌少许胡子,这就是他,颇有艺术家的风范。陈可之1961年出生在重庆江津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喜欢绘画,七八岁时就在"文革"的喧嚣浪潮里学着画大型领袖像,被小镇居民认为身边出了一个"神童"。他小时候家境清寒,父母节衣缩食为他购买颜料。他知道颜料来之不易,更  相似文献   

4.
讴歌时代的东方之子──记农工党员、中国当代著名青年油画家陈可之胡小元1995年岁末,香港文物馆举办的名人“精品绘画展”,引起了脚步匆匆的港人的关注,新闻媒介纷纷给予报道。此次画展,邀请了当今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各国画界具有影响的部分画家携画...  相似文献   

5.
我们鼓励艺术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关注人类命运,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书写历史,表现现实,成为传世力作,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这就是欣赏陈可之作品给我带来的感慨。著名油画家陈可之的艺术道路很有传奇色彩。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善言辞的老实人,激情澎  相似文献   

6.
纵观我国诗歌发展史 ,鲜有本为民歌俚调的山野歌谣 ,却受到众多文人大家的青睐 ,一跃而成诗坛的新秀 ,不仅使唐代一些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争相仿作 ,而且还使这类诗歌的创作绵延一千多年 ,使之代代相传 ,直至现代 ,对后代诗坛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的现象。三峡竹枝词 (即巴渝竹枝词 ) ,就是这类民歌民谣中的典型代表。据清奉节县志载 ,竹枝词为巴渝民歌 ,它在春秋时代就在古代巴人中流传开来了。据考 ,在民间流行的原始状态的竹枝词中 ,“竹枝”是演唱时的一种和声。如《尊前集》集中所载皇甫松两句体的《竹枝词》 ,中间就有和声 :“芙蓉并蒂 (…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6,(3):55-55
三峡工程,寄托着几代仁人志士的强国理想。1992年4月3日,经过“梦想70年,论证40年,争论3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建设这一工程,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这意味着,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涉及面之广,动行规模之大,创举之多,中外史上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8.
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宏伟工程。由三峡工程兴建而引发的波澜壮阔的百万大移民,是中外水利建设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其移民数量规模之巨,涉及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完成任务之艰辛,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借鉴和套用,全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造。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性的移民实践,孕育着伟大的移民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的移民创新精神,深深  相似文献   

9.
发展三峡文化产业,构建长江三峡文化产业体系,就是要采取多种措施,把长江三峡文化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建立起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同步、布局结构合理、重点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长江,自唐古拉山奔腾而下,挟沱沱河之冰凌、通天河之雪浪,越玉璧金川.汇蜀山九水.来到夔州。在这甲破夔门.穿巫峡,闯西陵,天地云水,在此演出了长江交响乐中最具华来的一章──三峡。“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雄伟壮丽的瞿塘峡,壁立千仞,气势磅礴,雄贯古今,令人到此陡生阳刚大气。而幽深秀丽的巫峡,云霞京绕的巫山十二峰,灵秀而神妙。“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踪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直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九歌·山鬼》)西陵峡滩多水急,行船到此,凶险非常,充满一种险绝之美。三峡两岸的飞瀑急…  相似文献   

11.
永远美丽的三峡(阜阳)沈运良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上马,一时间,三峡成为中国旅游的热点,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作告别一游。借赴川出差返回之机,我也成为这告别大军的一员,有幸饱览了三峡美丽的风光。从山城重庆乘船顺流而下,经鬼城,过万县,很快就来到以雄奇险峻闻...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一部深沉浩大的史书,一首雄浑悲壮的颂歌,一种慑人心魄的梦幻……三峡的壮丽风光和神秘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之泼墨挥毫。然而,尽管这些文字气势磅礴,深邃隽永,古今传颂,但真正深爱三峡、一辈子生活在三峡的作家却寥寥无几。拜读了覃昌年散文集《走进三峡》(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我们发现,有一位真正的三峡人,用自己饱蘸血泪、浸润着三峡魂魄的文字,写出了一个三峡人眼中的真正三峡讴歌三峡自然风光之美是描写三峡文学作品的必然内容。《走进三峡》当然对三峡自然风光的抒写落下重笔。但是作者不是为写风光而写风光。在美丽的三峡自然风光描写中,作者一边用细膩的笔触描摹神女峰、小三峡、依斗门,刻画三峡古树、野兽、奇鸟,展示三峡盐都、竹海等等,让读者神  相似文献   

13.
沈政乾     
《台声》2016,(14)
正创作理念水墨画创作必经学习之阶段,而临摹与写生为重要过程。所谓"汲古润今"或"西为中用"不外借诸师长、同辈、古人或西方之优点与经验作为学习之参酌。但过于依赖古人则陷入泥古之淖,全面西化亦难免沦为外国人之应声虫,唯有"推陈出新、承先启后"方为正途!创作首重新意,而在创作中个人作品风格之建立为首要任务。透过笔墨技法之表现,将个人内在情思、理念真挚  相似文献   

14.
练摊上的长江三峡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浑圆玉润,玲珑剔透,色彩斑烂.倒像在任何河床里都能随手拾得的普普通通石头,只不过经过工匠之手,加以打磨,粘联成形,再画上些图画,写上些人们喜欢的词语,涂上轻漆,便堂而皇之地摆上旅游工艺品的货柜.人总爱把自已的审美观念倾注在形形色色石头之中,以其为材来体现自已的创意.遗憾的是往往忽略天成之趣的美质,不免沾上匠气.其实,认真观察,石头自有其灵气,尤其是三峡石.它孕于宇宙,来自洪荒.这次到长江三峡,相机一直挂在颈上,生怕错过“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的浩渺大江壮丽景观.殊知一近夔门,便被石头迷住了.石壁危岩,从江边拔地而起.湍流舔噬它,涌浪怒击它,它巍然屹立,若金刚之躯.看看那些惴惴行驶的客轮木舟,一个个提心吊胆,温驯地匍伏于它的脚下,这时,我顿然感到船之渺小,石之伟岸.那气势,让桀傲的大江也不得不收敛几分.三峡狭窄航道两壁营造的气氛,可谓雄奇险峻.峡石坚硬如铁,流水柔软缠绵,刚柔交织,在峡谷里时而低吟时而恕号,亿万年交响不断,这流韵壮歌,岂能不让人心潮澎湃?靠近石崖,更让人惊异地发现,三峡哪是普普通通石的长廊,简直是大自然的画廊,石头艺术的博物馆.大凡在湍流涌急的地段,千姿百态的峡石,或刀劈、或斧砍、或镂、或磨、或挤压、或骤凝,伟大  相似文献   

15.
北京老人李裕善近15年来六次赴三峡采风写生,创作出高1.2米、长458米的“长江三峡神游图”长卷,长卷在北京及各地多次展出,受到国家领导人及诸多名家的高度评价并题字赞赏。他的许多单幅作品被港澳台同胞及国际友人收藏。李裕善1938年生于湖北沙市,按他的话说就是“自小长在长江边,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的长江边上的人。他自幼受楚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6.
游览中国的长江三峡李霞三峡风光刘心宁摄长江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密西西比河和尼罗河,是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之中,流经青海、四川、湖北、上海等10个省市自治区,在上海附近注入东海。长江有大小支流700余条,流域面积1...  相似文献   

17.
陈勃 《重庆行政》2011,(3):109-109
据考,獽人族群,乃长江三峡地区早于巴人栖居于该域之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位于长江上中游交界的宜昌市,被誉为“三峡明珠”,是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南通湘粤,北达中原,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宜昌人民,不失时机地抢抓 .葛洲坝工程兴建、长江开放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逐步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以现代工业为主体,以旅游和水电产业为特色的新型城市,正在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转  相似文献   

19.
文化有层次之分,更有民族属性、地域属性、宗教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别。文化的地域属性是文化多种属性中的基础属性,而文化的流域性又是文化地域属性中最显著的特点。人类离开了水是无法生存繁衍的,人类文化和河流结下了不解之缘。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曾经孕育了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灿烂文化,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依赖于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流的哺育。长江流域中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2)
<正>台湾北部三莺地区的开拓是沿着淡水河一路往内陆挺进,从支流大汉溪深入少数民族平埔族群住民的领地,开荒垦地,后来左岸莺歌渐次开垦完成,后到的泉州移民遂渡河前往对岸,由大汉溪、三角涌溪、横溪等三溪汇合之三角形冲积平原上,拓垦成庄,名三角躅,至日据时代仿大陆长江上游"三峡"改名为三峡庄,以示心怀祖国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