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其他三者为共同理想的实现提供指导思想、精神动力和实践人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中,以第一层次为核心,第二和第三层次分别提供了科学性和理想人格保证。中国梦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与深化,它将前两者隐含的主题凸显出来,发挥强大的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与西方的所谓协商民主截然不同之处在于:西方没有协商各方真正共同内化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而我国则有,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协商民主的观念和理念的基础因素。协商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普及,并且有助于提升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基本的社会觇标,以衡量和引导人们在协商中的意向和主张,协调人们的立场,推动人们塑造利他、利世、利社会的心理-行为指向并养成相应素养。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中包涵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构成这些因素、提升这些因素、灌输或潜移默化地浸染这些因素,正向转化这些因素。因此,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的导向,营造协商民主的良性社会条件,塑造协商主体应有特质。  相似文献   

3.
提炼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发展的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路径之一。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炼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生,因大学生成长之需要而立,必须以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逻辑基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点;以大学生价值观现存问题为现实基点;以便于大学生学习践行为实践基点。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阵地。解构思政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理论以及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向度,进而从促进思政课文本转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搭建高校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体系,实施差异化、分众化和精细化的教学,塑造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遵循,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使大学生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政府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下,社会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普遍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迫于生产和生活的压力,对思想文化的学习和认同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甚至为其他的社会思想所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虽然初步普及,但总体上认识了解不够深入,认同和践行度低。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的认同和教育,需要丰富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法方式、以利益机制为基点、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为核心、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切入点,在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话语霸权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弱势给中国造成了"话语困扰"。价值观是话语权的源泉,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倡导从身份与认同来认知社会,为分析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视角和可行路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应该依托于中国国家权力,并通过国家间主体互动区分"自我"与"他者"身份,批判作为"他者"身份的西方价值观,以此解构西方话语权,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而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塑造净化人的灵魂,促进社会主义“四有”合格公民的健康成长。其具体体现是:哲学社会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能够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和完善具有巨大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价值.有助于人之健全、高尚人格的形成,可以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科学知识充实人、造就人,可以为塑造净化人的灵魂创造有益的环境条件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集中体现和价值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国民素质是中国软实力的基本要素,而这些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着眼于现实生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软实力的生发源泉和表现方式。着眼于未来,中国软实力的发展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承弘扬、“礼仪之邦”国民形象的优化与塑造、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追求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国软实力进一步明确了向上流动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天外之物,它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理论依据、以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先进文明为文化渊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动及建设的实践探索为现实基础形成的。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所以,认识、归纳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价值,梳理、对比中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分析、厘清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及定位,有利于回答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争鸣中的系列问题,为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时效性、重要性、民族性及时代性找到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