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的本质是事物现实的历史发展的性质,价值在人类社会表现为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的存在方式,而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蕴涵着科学发展这一本质内涵,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潮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与传统"社会良知"的历史对接.这种对接是精神内蕴和价值诉求的历史对接,也是反思意识和理性精神在现实的对应.  相似文献   

3.
江旋 《学理论》2010,(25):48-50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考察,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也能够升华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科学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孙力 《党政论坛》2006,(5):8-10
科学发展观所展现的理论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价值追求与科学规律的有机融合,是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提升。一方面应该运用科学发展观鲜明的价值理性,弘扬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更应该重视的是科学发展观所具有的科学理性,这一科学理性正是我们强化信念,提升理想的强大武器。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命题,反映的是人类文明的推进状态,所以,关于发展的思想需要理论的高度和历史的深度。如何看待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基本的理想、信念、原则和观点。作为科学的发展观,必然有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时代精神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和信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通俗地讲,时代精神反映了“大势之所趋”、“人心之所向”,深刻影响着社会历史进步的方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科学发展观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时代精神。它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改革的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正确回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梁新颖 《学理论》2009,(4):9-10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是主体的中心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把以人为本思想提到战略指导高度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周期率的发生,其根源在于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失衡失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伟大纲领,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地位、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科学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促进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进路。  相似文献   

8.
陈长治 《理论视野》2007,84(2):37-39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宗旨理想的崇高性和社会实践的历史进步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先进性;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在根本宗旨和社会理想上的先进性;体现了执政党在领导发展能力上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黄琦 《学理论》2009,(27):24-26
本文梳理了马克思、毛泽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对社会发展观的阐述和理解,勾勒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历史发展轨迹;用社会发展观的理论来审视东莞发展新模式,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平发展战略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念基础之上,是其在对外政策上的延伸和具体体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全方位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而和平发展道路则是中国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不仅要理性地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功能来保障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从保障执行、凝聚群众、自我治理、协调整合、信息沟通等方面强化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改造小农意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理论中,改造小农意识的思想十分丰富.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改造小农意识的思想资源,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小生产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的发展中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