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兴强 《美国研究》2007,21(4):149-151
2007年10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以及美国中美教育基金会(USCET)联合举办的“九一一后的美国:变化与延续”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英、德、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美国中美教育基金会主席张之香大使、美国驻华使馆公使丹尼尔.皮克塔先生、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元敦奎先生及曾任中国驻印度等国大使的周刚先生也与会。与会者从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文化视角对九一一之后的美国进行探讨,议题涉及美国外交…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在美军占领和冷战的背景下,日本形成了对美国的"依附外交",但是,从一开始日本就没有放弃"自主外交"的努力.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自主外交"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冷战后日本"自主外交"的发展对日本开展亚洲外交和参与东亚合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黄遵宪的《朝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撰写《朝鲜策略》是黄遵宪驻日  期间最重要而影响深远的  外交活动之一  黄遵宪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诗人。很早时 ,他就注意到外交的重要性。 1876年 ,黄氏便“感怀时局 ,以海禁大开 ,外人足迹如履户庭 ,非留心外交 ,恐难安内”。① 1877年底 ,他跟随何如璋到日本 ,任驻日使馆参赞 ,直到 1881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作为初出国门的年轻外交官 ,他立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外交事务之中。他以杰出的外交才能和努力的工作 ,为清政府提供了大量有关日本和世界的信息 ,积极建言献策 ,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这是他从事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基点,在经济利益、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之间徘徊.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华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反倒变得更加浓厚.这种局面在安倍内阁的"价值观外交"中达到一个高潮,而在福田内阁时期重新进入低潮.21世纪日本的对华外交究竟将做出何种抉择?目前日本还在几种选择方案之间动摇和彷徨.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女佣事件的前因后果施雪琴最近,菲律宾与新加坡外交陷入新的危机。3月22日、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宣布召回菲驻新加坡大使,并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关系,新加坡也召回了驻菲大使,总理吴作栋推迟了计划于4月10至12日对菲律宾的访问。菲新关系为何突然紧张?导...  相似文献   

6.
翟韬 《东南亚研究》2020,(1):134-151,158
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是冷战国际史学界最新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美国对外宣传史、华侨华人史、中美关系史三个领域交叉的产物。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经历了从中国政策向东南亚政策的转变,以香港美国新闻处为核心宣传机构实行遥控指挥,并把《今日世界》杂志为代表的书刊纸媒作为主要传媒手段。美国对华侨华人文化冷战的主题和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台湾声誉,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反共宣传,用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宣传美国价值观,和台湾合作与中国大陆争夺侨生教育。美国对华侨华人的宣传主要并不集中在对政治、外交事件和美国政策的报道和阐释上,而是把重点投注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的塑造上,其根本观念以及核心的宣传思路是直接诉诸塑造华人身份认同,把冷战意识形态建构为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此举于今仍有影响。研究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对认识和理解当前的中美关系和大国竞争态势可以提供一定的镜鉴。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还会继续存在下去.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将趋于弱化,一些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对国际政治变化长期起作用的因素对美国意识形态外交形成了有力的制约.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美国搞意识形态对抗的动力减弱;全球化使两种制度国家的共同利益增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相互渗透、交叉的倾向增强;多极化使美国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多,意识形态也趋于多元化,这些冲淡了两种制度之间的对立;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吸取经验教训,在外交上淡化、超越意识形态,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同时对内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些也减弱了美国同中国搞意识形态对抗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吉田茂(1878~1967)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二战前长期活跃在日本外交第一线,二战后,又在日本战败改组和重建时期,五次组阁并三度兼任外相,成为战后日本复兴与发展的奠基人。吉田茂的执政时期,正是本世纪40年代后半期到50年代前半期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日本面临经济复兴与国家重建与独立的两大课题。战后初期,日本被盟军占领,旋即即又被冷战风云抛卷至国际政治斗争的夹缝之中,使本已困难重重的日本重建事业更加举步维艰。本文试图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同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相结合,考察吉田茂战后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肖刚 《德国研究》2001,16(3):14-19
联合国外交是战后日本和德国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后两国均先后提出谋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文从国家认同、联盟关系、军事结构等角度对日本和德国的联合国外交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其特点、相似之处及差别。  相似文献   

10.
在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即提出了“脱亚入欧”的战略;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提出“脱亚入美”的口号,极力摆脱自己作为亚洲国家一员的形象以“入欧美”为荣。在战后初期日本处于美军占领下,日本无外交可言,一切由美国来包办。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日本虽获得“独立”,重新回到了国际社会,但由于受日美安全条约的制约,日本政府在外交上一直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向美国一边倒。可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外交也开始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追随美国,向美一边倒,转向“重视亚洲”主张“自主独立”。冷战结束后,日本外交更加重视亚洲价值,全力“构筑亚洲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