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二战后菲律宾外交政策以及菲律宾对中国政策演秋的各种因素,阐述二战后中菲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并预测二十一世纪前后的中菲关系。一、中菲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的关系在1949年到1985年(现任总统阿基诺执政前)这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中菲关系恶化僵持期、解冻期及建交发展期。前一个时期从1949年开始延续到六十年代中期;当中一个时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的友谊有悠久的历史,1950年1月以色列承认中国后,中以就开始了外交接触,两国关系曾朝着建交的目标迈进。朝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改变了“不结盟”的中立外交政策,开始追随美国,打乱了中以建交的步伐。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1956年中阿开启外交关系。中以关系中断并进入长达30年的“冰冻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美建交。1982年第12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非斯宣言》含蓄地承认了以色列;中以关系逐渐解冻。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马德里中东和会加速了中以建交的步伐。1992年1月24日,中以正式建交。影响中以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中、美、以三角关系和中国、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的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和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的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和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的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的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的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的视角聚焦南海矛盾的时候,原本丰实、厚重的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的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的地区内最大的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和菲律宾的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的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的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相似文献   

4.
李开盛 《亚非纵横》2016,(4):15-31,121,122
中菲关系面临的僵局不仅仅源于"零和"性的南海领土主权争端,彼此间误解也是一个重要根源。中国对菲律宾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外交事务,对其地缘政治重要性与对美关系的"独立性"认识不足,同时低估了菲律宾国内因素对其外交事务的影响。菲律宾对中国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领土政策,以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无止境地攫取地盘,怀疑中国政治协商的诚意,以及迷信美方干预能够制约甚至改变中国政策。双边误解放大了利益冲突,导致互相误判,导致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的中菲关系被领土争端所绑架。两国必须走出这些误解以及由这些误解所导致的困境。当下要务是应该利用菲律宾政府更替之机,寻求妥协,控制争端,防止将来出现更大的冲突。长远来说,关键是重启和发展一个培养双边战略互信的战略框架,实现双边关系的长期稳定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泰国、英国和日本在美国主导的同盟框架下实施对美国的追随政策,三者之间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相较于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以及日本对美国的全面追随政策,泰国对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由全面追随转变为有限追随。本文融合层次分析法和追随理论,从追随概念中提取威胁、利益和决策者认知三个要素,对应体系、国家与个人三个层次,构建追随理论分析框架。在对英国、日本和泰国对美国追随政策做简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追随理论分析框架着重分析泰国对美国有限追随政策的形成动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总结过去 面向未来——评中美关系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几十年来跌宕起伏,今年则更胜往昔,太平洋彼岸“战略竞争”叫得比“战略合作”更要响亮。回顾历史,两国关系何以无法走出这种不平稳的怪圈,其中原因值得人们深思。一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打交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1944年毛泽东曾以“战友们”来形容中共欢迎美军观察组来延安的心情。①然而此后仅五年,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美双方已演成敌国: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美国内以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盛行,“谁丢掉了中国”的辩论,确定了美稳住台湾小朝庭、拒绝承认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菲律宾有着悠久的经济往来关系。二次大战后,因受东西方冷战的影响,两国关系一度陷于僵持状态,经济往来近乎中断。1975年6月,中菲两国政府达成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协议之后,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合作也随之较为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菲双方都分别存在着影响双边经济合作顺利发展的诸种复杂因素,相比东盟其他国家,中菲经贸关系发展曲折,规模狭窄。本文从双边贸易往来、民间与官方投资、劳务合作等角度探讨中菲经贸关系的现状、剖析制肘双边经济合作关系发展的深层原因,预测影响中菲双边经济关系发展前景的各种…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位于亚洲的东南部,与我国台湾省隔海相望,中间只隔着一个巴士海峡。中国与菲律宾是一水之隔的近邻,两国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这种关系到了明代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本文着重阐述明代中菲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以及华侨对中菲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作用,以论证明代中菲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红芳 《东南亚》2003,(2):32-37
中国与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中菲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经济往来关系。 1 975年 6月 9日 ,中菲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发展时期 ,经济合作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 ,由于存在着影响双边经济合作顺利发展的诸多复杂因素 ,长期以来 ,中菲经贸关系的发展情况与中国和东盟其他一些主要成员国相比 ,发展过程较为曲折 ,规模相对较小。进入 2 1世纪 ,中菲之间的双边贸易大幅增长 ,2 0 0 2年中国首次被菲律宾列为十大贸易合作伙伴。在双方政府的努力之下 ,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些发展。中菲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是我国东南一海之隔的近邻,全国由大小七千多个岛屿组成。很早以前,中菲关系就已开始。平等互利的贸易往来与和平友好的朝贡关系,组成了中菲两国友好关系史。在中菲友好往来的的漫长岁月里,中国沿海尤其是福建、广东部分人民逐渐移居菲律宾,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开发和建设菲律宾、促进菲律宾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冯昭奎 《国际安全研究》2013,(1):79-90,157,158
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中强日弱"时期。然而日本作为一个狭窄多灾岛国,有着强烈的扩张生存空间意识,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发生过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有一个既先进又强大的中国,才能使日本折服甚至追随。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其后又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邪途。1894年甲午战争成为中日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即从"中强日弱"转变为"日强中弱"。二战后,中日关系"一强一弱"成为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后10-15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将进一步走向强大,日本和美国将会加强合作来牵制中国。然而,从中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当今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在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美国某学者所称的"追随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会经过古代历史上日本终于对中国"服气"之前曾发生过的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呢?  相似文献   

12.
1570——1760年西属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中叶之后的中菲贸易史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1570—1760年经由西属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则为此贸易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尚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以至于影响到中菲贸易史、菲律宾经济史、以及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等重要课题的研究深度。本文拟就1570—1760年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数量及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提出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13.
中国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近邻,隔着南海相望,两国人民具有悠久的传统友谊。根据史籍记载,公元10世纪宋朝初年,两国就有贸易往来。当时菲律宾境内的摩逸国,“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载宝货至广州海岸”。一千多年来,菲律宾是同中国交往密切的海外国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菲关系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冷落,70年代以来得到恢复和发展;其中的经贸关系也随之在70年代初期重现生机,继续开拓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阿根廷对美国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阿根廷对美国政策的变化曹琳自1989年7月梅内姆就任总统以来,阿根廷政府对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作了重大调整。“它一反过去历届政府与美国相对抗的态度,主动加强同美国的关系,与美国自动结盟,在诸多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的立场。梅内姆政府的这种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5.
巴西是第三世界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超级大国激烈争霸、南北对话和南南对话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巴西在国内经济变革的推动下,积极推行了一套称之为“普遍的、负责的实用主义”外交方针。它从与美国“自动结盟”、追随美国,转而不甘为美国附庸;从否认第三世界的存在,到承认第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菲南海争议由于菲律宾强行提起国际仲裁和美国军事力量的强力介入,已经由权益之争转变为秩序之争。要谈论东亚地区的国际秩序,首先应该关注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规则。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原始主权在战后得到了国际法的确认和国际社会的认可。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强行介入南海问题,通过拉帮结派和武力威慑来制造霸权语境,以主导其所谓"法的秩序"。在这种背景下,国际仲裁法庭受理菲的仲裁诉求,实行强制仲裁,事实上已经介入了中菲领土争议并发挥了非中立的作用,这给地区稳定和政治解决南海问题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由于南海的领土争端,在双边关系上呈现紧张和对抗的局面。中菲关系紧张的时期,正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阶段,菲律宾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与反应,就成为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本文在简要回顾2010-2016年中菲政治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中菲两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和领土争端上报道立场的异同,呈现菲律宾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反应;通过分析中菲两国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等"一带一路"具体领域的合作情况,呈现菲律宾社会在开展具体合作方面的态度。笔者认为,菲律宾社会对于"一带一路"的总体了解相对较少,但是对于倡议的具体态度,如亚投行,关注度较高;虽然中菲的政治关系比较紧张,但是在具体的合作领域,双方都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8.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症结——回顾中美大使级会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了遏制、孤立和反对的政策。朝鲜战争的爆发加速和深化了双方的敌对关系。美国以武力霸占台湾,陈兵台湾海峡,积极支持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在外交上发起“不承认”新中国的运动,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由于美国的上述反华政策,从 1949年一直到 1970年,中美两国一直处于隔绝的状态。在这期间,中美之间有过三次接触:一次是朝鲜停战谈判;第二次是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其后就是 1955年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而台湾问题就是贯彻会谈始终的最尖锐、最不可调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由此导致菲美关系、菲中关系以及菲律宾的南海政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杜特尔特政府的对外政策已调整为远离美国亚太战略,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暂时搁置南海仲裁案,开启中菲间关于南海问题的双边对话。但菲律宾不可能轻易放弃南海仲裁结果。菲美同盟暂时不会有大变动,仍会维持在之前的保证菲律宾国家安全的两国条约及协议基础上。杜特尔特仍需要通过中菲友好合作促进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来证明自己推行的对外政策调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2017年,菲律宾经济实现了6.7%的增长;菲律宾政府用5个月时间平定了马拉维武装对抗,社会日益稳定;外交上,一改前期"一边倒"的战略,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着与中国等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转变和对国内治安的加强管理,可以预见,2018年,菲律宾仍会取得不俗的经济增长,外交上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会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