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晓 《各界》2014,(8):74-75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大明王朝灭亡,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之上。 李自成在攻陷北京之后,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享天下了。便忙于修建宫室。搜罗美女,对明朝的官员进行追赃。他们没有及时追剿依然据有江南的几十万明军,也忽视了重兵在握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追赃的过程中竟迫得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自杀,义军大将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致使吴三桂一怒之下投降多尔衮,大开城门引清兵入关。  相似文献   

2.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随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清兵入关。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可从清初至今,人们一直把吴三桂降清的原因归为陈圆圆事件,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李万刚 《各界》2014,(1):74-75
1644年,中国向何处去? 4月25日,已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的李白成攻陷北京,明帝国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一周后,本已归顺大顺的吴三桂反戈一击,投降关外的大清,大顺皇帝李自成兵败山海关:6月5日,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兵入北京;同一天,史可法等在明朝实行双都制的留都南京拥立朱由崧为监国而后为弘光皇帝。  相似文献   

4.
华丁 《瞭望》1993,(36)
公元1644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一个政治风云诡谲多变,值得回味、值得纪念的年头。这年正月,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的政权,3月19日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也就是在这一天,崇祯皇帝携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在衣襟上写下遗诏,自缢于山亭。这位明朝末代皇帝临终时曾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至,他在遗诏中又是悔恨自己,又是怪罪群臣,凄凄惨惨地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然而,起义军进京后好景不长。4月,明王朝驻防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亲率20万军迎击,因战斗失利,退出北京,败走西安。5月,清兵入京。10月,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从此开始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宋洪斌 《侨园》2014,(4):46-46
从山海关到兴城,在浩瀚的历史尘烟里,总有一抹异样的色彩,那就是陈圆圆,尤其她和吴三桂那牵扯不断的是是非非.兴城是明清年间的宁远城,吴三桂曾在那里驻节;山海关旧城区的王家大院,其中有陈圆圆住处,至于陈圆圆究竟在没在山海关住过,我们权且相信当地文物部门,认定她随吴三桂居住过山海关.基于这种史料,从兴城到山海关,在历史往事的漫步中,似乎总能看见陈圆圆几百年间的传奇与神秘.  相似文献   

6.
李自成兵败以后的下落,自清初以至现在,单就死地和终年来说,已知的至少有十六种说法。这十六种说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说李自成死于兵败之后,第二类说李自成兵败之后削发为僧,禅隐若干年后圆寂。这些说法,经过几百年的筛汰,进入本世纪后,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种说...  相似文献   

7.
李生占 《侨园》2015,(1):42-44
所谓"三藩之乱"是指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这8年中,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发动的叛乱。这是一般人对"三藩之乱"的理解。但笔者经过考证,认为历史上对"三藩之乱"的说法有误,应该是"两藩之乱",把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说成参加了吴三桂等人发动的反清叛乱是不准确、不公证的,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8.
贝贝 《侨园》2013,(5):52-52
<正>明朝末年有一位风流情圣,"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他的爱妾,不惜背着叛国的骂名,率兵投降清朝去抢回他的女人。这个男人就是吴三桂,他的爱妾就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吴三桂为"立功",—踏杀到云南,做起了"平西王",他在昆明建起全国第一大铜殿——金殿,和陈圆圆在这里过起了逍遥生活。前几天,笔者在彩云之南,见识了那个闻名许久的金殿。乘车来到昆明市区东北郊7公里处的鸣凤山麓,仰望山峰,只见山势巍峨峻峭,峰峦叠翠,"一半青山一半云"。从山脚舍车步行,先过迎仙桥,进"鸣凤胜  相似文献   

9.
平南王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明万历四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被朝廷封为"三藩".  相似文献   

10.
箜篌引 《各界》2014,(12):57-60
诱惑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个丰收年,三蕃初半,挑事的吴三桂也病死了。搞定了心腹之患,康熙大可松口气,但全国还是个烂摊子,要想收拾好河山,必须让汉族知识分子捧场。于是,第二年他开博学 鸿词科,招揽人才。  相似文献   

11.
年龄最大的乡党委书记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平舆县李屯乡,据说340年前曾是李自成、郝摇旗屯兵放马的草场,因此得名李旗屯,简称李屯。1980年,李屯乡来了一位54岁的乡党委书记刘绍同。  相似文献   

12.
李自成义感郝摇旗的情景,在电影《双雄会》里使人回肠荡气。从潼关南原拚死突围而出的义军幸存势力随闯王暂投商洛山中后,条件的恶劣,生活的艰苦,使得许多在腥风血雨的杀场上冲锋陷阵、万死不辞的义军将士忍耐不下去了,军心  相似文献   

13.
甲申年重读《甲申三百年祭》,历史的回音壁在隐隐作响: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当年毛泽东为了“决不当李自成”,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改革开放以来,新形势,新挑战,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仍要牢记“两个务必”,优化执政环境,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狄马 《各界》2008,(3):27-31
一   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北京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团团包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仓皇从内宫出逃,在宦官王承恩的陪同下,吊死于煤山.这标志着明王朝在中国近三百年的统治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15.
正"进京赶考",源于毛泽东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进京前和周恩来的一段著名对话。毛泽东说:"我们就要进京赶考了,我们一定要考及格,不能被退回来,决不能当李自成。"这集中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和长期执政怀有的深刻忧患意识。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的结尾  相似文献   

16.
清康熙朝曾任平凉提督的王辅臣,以军功起家于明末清初风云动荡之际,后来又参与吴三桂发起三藩之乱,反清又降清,降清复反清,反后又再降.时人以其特征,称呼为“活吕布”.不过,王辅臣最初得吕布之名,并非因为反复多变,而是冲杀于千军万马中所向披靡,其勇不减温侯吕布.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著名史学家郭沫若所著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发表 ,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并对该文的现实意义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以明末甲申年明朝灭亡的重大史实为背景 ,深入探讨了明亡的原因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历史教训 ,迄今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1949年,毛泽东离开西柏坡的时候,说是要去"进京赶考",说"我们决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决不做李自成"。2013年习近平来到西柏坡的时候,强调"赶考远未结束""赶考永远在路上"。毛泽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坚定和自信?习近平为什么如此关注"赶考",最根本的一点要归结到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离开河北西柏坡奔赴北平(北京)之时,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进京赶考”的话题。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能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问世以来,人们期待能很快读到以后的三卷。一些读者甚至担忧:作家姚雪垠已至七十高龄,还能笔力雄健地写完这部小说吗?果能完成后三卷,还能象受到盛誉的前两卷那样,波澜壮阔、引人入胜吗?……带着读者关切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