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计划建设和发展根据地的第一步就是占领茶陵县城。 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指示前委委员、工农革命军第1团党代表宛希先率1营2连、3连经安仁打茶陵。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计划建设和发展根据地的第一步就是占领茶陵县城。 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指示前委委员、工农革命军第1团党代表宛希先率1营2连、3连经安仁打茶陵。  相似文献   

3.
唐亚 《世纪风采》2008,(4):31-33
去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井冈山》中,宛希先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在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初创时期,宛希先坚定地追随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并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错杀宛希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史天地》2007,(8):28-28
毛泽东说:八月失败,主要是他和宛希先在永新 毛泽东对何长工说:“长工啊,希先要平反” 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毛泽东特别提到:八月失败,主要是“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强令部队开往湘南造成的。毛泽东在这里把宛希先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说明他们在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中是步调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茶陵地处湖南东部,是井冈山的西边门户和屏障。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计划建设和发展根据地的第一步就是占领茶陵县城。因而1927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毛泽东指示工农革命军两次攻打茶陵县城。10月中旬,毛泽东指示前委委员、工农革命军第一团  相似文献   

6.
正在带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的艰难行程中,毛泽东手下有几位爱将,分别是何挺颖、张子清、宛希先、何长工。这些人中只有何长工活到了建国后,其他3位在井冈山时期就牺牲了,而宛希先则是惨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宛希先,湖北黄梅人,早年接受进步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时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的一名连长。秋收起义时他率部参加,并担任工农革命军一师一团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8):15-16
毛泽东指示撤销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工农兵政府 宛希先召集县工会、农会、部队代表协商成立县工农兵政府 1927年11月,井冈山夜深人静,毛泽东住处八角楼依然灯火亮着。毛泽东、陈浩、宛希先等正在研究打茶陵的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8.
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攻克莲花县城,师部驻扎在城南宾兴馆,毛泽东下榻馆内。次日,毛泽东在此召开了莲花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并接到了宋任穷送来的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密信指示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毛泽东根据当时的时局、井冈山地区的情况,特别是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信,当天在宾兴馆召开前委会议,做出了部队放弃退往湘南,转兵井冈山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9.
雄伟壮丽的井冈山,庄严肃穆的革命公园.在苍松翠柏的簇拥和绿草红花的衬托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的大理石雕像巍然屹立.在毛泽东雕像的右边,紧排着宛希先的雕像,世世代代昭示着后人,缅怀宛希先烈士在井冈山斗争中的英雄业绩.宛希先,湖北省黄梅县人.1924年参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1927年  相似文献   

10.
曾山、陈毅,都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农出身的曾山,早年主要从事农民运动;陈毅是知识分子,先后从事学运、工运和军事斗争。他们先后聚合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上,出生入死,团结奋斗,共同为我国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生,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一曾、陈相识相知,始于1929年春。其时,为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围剿”和极度的经济困难,毛泽东主持的柏路会议决定以两个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前委率四军主力进军赣南,以“围魏救赵”的策略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四军…  相似文献   

11.
中央“二月来信”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中央对于红四军今后斗争发展方向的一封指示信,信中通过对红四军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主观力量的估量,对红四军作出“分兵”的指示。遗憾的是,无论是对革命形势的判断,还是在红四军斗争方式的选择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四军前委和中央都存在严重的分歧,因而来信的精神并没有得到红四军前委的积极响应和贯彻实行。仔细对来信进行解析就会发现,虽然中央来信绝非毫无根据,但红四军前委的这种回应同样有其正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正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高领导人、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毛泽东曾被红军及广大边区民众亲切地称为毛委员。但人们对于与毛泽东1925年就相识,1926年又在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相聚,且和毛泽东一同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又在井冈山共同奋斗、被中央指定为前委委员的另一个毛委员或许不那么熟悉。而他就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农民运动领袖毛科文。中共中央委员会里最早的农民代表  相似文献   

13.
茶陵地处湘东边陲、罗霄山脉西段,是井冈山西通向湖南的门户和屏障。当年,茶陵曾留下伟人毛泽东的光辉足迹。数十年过去了,茶陵人民时常忆起毛泽东与茶陵结下的一段段往事。 1 1927年11月,根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工农革命军第二次发兵攻克茶陵城。毛泽东因脚伤未愈,只是在大陇向部队作了战前动员,没能随军进城。18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一营在团长陈皓和党代表宛希先率领下,经过一番鏖战,终于攻克了茶陵城。这是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之后攻下的第一座县城。赶跑原县长之后, 由部队派谭梓生同志当县长。这个新县长还按旧的一套搞,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派巴山人上井冈山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巴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对巴山人的信赖。毛泽东正确地依靠和使用了巴山人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等人首批登上井冈山,做王佐、袁文才的工作。徐彦刚等人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殷切期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立了首功。1927年9月中旬,毛泽东在起义军进攻长沙失利,处境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放弃了攻下长沙的计划,开始向井冈山进军。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  相似文献   

15.
刘慧激 《党史文苑》2007,(11):28-29
80年前,毛泽东在莲花县作出了引兵井冈山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改变了文家市前委会议向湘南退兵的决定,揭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荡漾在莲花人民心中的绵绵情结。  相似文献   

16.
淮驹 《党史博采》2006,(9):20-23
幼小的生命在敌人的阴谋下得以脱身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三个儿子。毛泽东于1927年8月7日,秘密参加了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后,即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从武汉动身,前往安源部署并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然后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在那里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坚持井冈山斗争,杨开慧则根据党的安排,带着三个孩子由武昌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活动。国民党反动派恨死了毛泽东,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悬赏大洋一千块“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在群众的掩护下,杨开慧…  相似文献   

17.
1929年7月29日,红四军前委全体成员在上杭蛟洋开会,毛泽东也曾到会。前委决定陈毅去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乃由朱德代理红四军前委书记。  相似文献   

18.
茶陵是井冈山根据地6县之一。早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之初,毛泽东就与茶陵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1927年10月,当时的毛委员率秋收起义部队进驻井冈山,随即指示部队攻打茶陵县城。21日,团党代表宛希先率一营攻进茶陵城,砸开敌监狱,救出了80余名在押的工农运动骨干,并沿途张贴革命标语和以湖南工人领袖郭亮名义发布的布告,使茶陵人民深受鼓舞。一时间,茶陵大地在“共产党还在”,“革命军还在”,“郭亮还在”的传扬声中,革命活动频频兴起。潜伏在潭湾、东岭、西岭等山区的茶陵游击队,在陈韶、谭思聪等带领下,走出深…  相似文献   

19.
不应否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古城会议决定的罗惠兰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心"问题的争论得到基本统一,对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在宁冈古城召开前委会议作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这一史实,应不再是有疑义的问题了。然而,陈国禄同志在1993年第...  相似文献   

20.
中央"二月来信"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中央对于红四军今后斗争发展方向的一封指示信,信中通过对红四军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主观力量的估量,对红四军作出"分兵"的指示。遗憾的是,无论是对革命形势的判断,还是在红四军斗争方式的选择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四军前委和中央都存在严重的分歧,因而来信的精神并没有得到红四军前委的积极响应和贯彻实行。仔细对来信进行解析就会发现,虽然中央来信绝非毫无根据,但红四军前委的这种回应同样有其正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