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银幕》1983年第10期公布该刊读者对去年影片评选的比赛结果,根据该刊传统,每年举行电影评选比赛会一次,今年已是第25次。  相似文献   

2.
1983年第17期苏《鼓动员》杂志刊登了俄罗斯联邦社会保障部法律处处长采杰尔巴乌姆的文章《苏联的养老金保障》,内容摘要如下:文章说,苏联的社会保障是由宪法保证  相似文献   

3.
1983年第5期苏联《政治自修》杂志发表有关苏联出版物的一组资料,摘译如下:在苏维埃政权年代共出版了340万本书籍与小册子(以出版为单位),总发行量为570亿份。书籍与小册子用159种语言出版,  相似文献   

4.
摘自英《苏联研究》季刊1983年第二期,“经互会内的苏联”一文,作者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经济学教授,社会主义国家国际经济中心主任玛丽亚·莱维琴。  相似文献   

5.
苏《鼓动员》杂志1983年第21期发表俄罗斯联邦社会保障部法律处处长采杰尔包姆的文章;《苏联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障》,摘要  相似文献   

6.
1983年25期《经济报》刊文介绍了“苏联国际中心”。“苏联国际中心”是棣属于苏联工商总局的全苏联合企业。它的宗旨是促进苏方与外商的业务联系。工作地点设在莫斯科国际贸易与对外科技联络中心(简称“国际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7.
1989年2月14日苏联《消息报》首次公布了1987~1988年苏联的犯罪率,苏联最有影响的法学刊物之一的《苏维埃国家与法》1989年第9期也刊登了苏联1988年的犯罪情况,这两种报刊所公布的数据都是由苏联内务部提供的。向公众公布犯罪情况这在苏联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一、1988年苏联的犯罪率(以十万人计)是657.1人,比1987年增加17.8,重大案件增加了15602起,上升6.4%。重大案件比例比较高的是摩尔达维亚(+46 8%)、吉尔吉斯  相似文献   

8.
1983年1月23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苏联中央统计局关于1982年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内容如下:1982年是苏联建立六十周年的一年,社会生产和人民福利的进一步增长得到保证。1982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执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见闻     
日本《世界周报》1983年12月13日刊登了该刊驻莫斯科特派记者重城康三的一篇文章,摘译如下。“和过去相比莫斯科的女性时髦多了”,这是隔了十年重访莫斯科日本妇女得到的第一个印象。的确,在莫斯科很难从游客中区别苏联人和西欧人。有个苏联人告诉我一方法:“看鞋子能区分”。晚上,穿着皮夹克的青  相似文献   

10.
这是《苏联文化报》1983年3月5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谈苏联文艺界的一些情况,摘译如下:去年一年的统计数字明显地表明我们有巨大的活动条件:每年在610座戏院102座杂技场大约有观众两亿人次;47万场音乐会  相似文献   

11.
1986年苏联各城市电车运输占所有客车运输的40%。约58%的旅客乘坐公共汽车,略多于2%的旅客乘坐出租汽车。86年有轨电车载客8亿7000万人次、无轨电车载客10亿5000万人次,地铁——4亿6000万人次。有轨电车的地位明显下降:1960年占客运车辆的65%,1986年只占36.5%,到86年底止110座城市有电车交通,单程线路长达9701公里,有2.21千个车厢为旅客服务。有轨电车是现有公共运输类型中最古老的一种。它的正式使用始  相似文献   

12.
1983年第五期《鼓动员》杂志登载了苏共中央建设局第一副局长伊萨耶夫的文章。题为《现代农村面貌》,介绍了苏联的农村建设。主要是农村的住房建设。当前苏联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标准是有宅旁园地的漂亮小屋。屋内有方便的生活设施,周围是马路,人行道。还配备有文化馆、学校、运动场所、商业网点和生活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3.
(摘译自英《今日世界》1983年3月号。作者 R.P.巴斯顿系英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前官员,精于东、西方关系问题。)自1968年勃列日涅夫巩固政权以来,苏联制定外交政策至少有四个前提:一、出于稳定军备控制的需要,而又不损害苏在战略投掷系统方面有利的地位;二、苏联决策者将重点放在解决德国问题和其他有关欧洲问  相似文献   

14.
1987年5月,苏联《个体劳动法》正式开始实施,只短短半年时间,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事个体劳动的人已达200—300万,约占全苏人口1%,时隔不到三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于今年3月通过了被称为旨在进行根本经济改革的中心汰律——《所有制法》。现将该法中“苏联公民所有制”对《苏联个体劳动法》的发展简介如下。首先,制定、颁发两项法律的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1986年2月,苏共召开了二十七  相似文献   

15.
摘自美《评论》杂志1983年2月号,“我们所知道的苏联”一文。作者沃尔特·拉克苏联年青一代在某些方面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没有经历过苏联历史上最艰难的年代。他们的历史回忆通常始于赫鲁晓夫时期。在他们中间很难发现革命的思想意识家。事实是他们在学校中和共青团内不得不学习马列主义学  相似文献   

16.
苏《鼓动员》发表文章说:苏联平均每小时约有一千人迁入新居。在1982年改善了住房条件的苏联公民为990万人。今天苏联已约有80%的公民拥有单独的住宅。现代住房的条件如何呢?作者在克林市人民代表苏维埃执委会副主席德鲁日宁的陪同下走进了该市车站附近居住区的一幢房子,任意地参观了一套住房。住房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与法》丛书1982年第3期发表利托夫金关于住房立法的文章《苏联公民的住房权》,它主要阐述苏联住房基本法中对苏联公民住房权的种种规定。文章说,最近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有2亿1千6百万人得  相似文献   

18.
苏联《经济报》1984年第23期刊载苏联工商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波得符拉诺夫与《经济报》记者的谈话介绍苏联工商联合会的活动。苏联工商联合会由4500多家工业企业、研究单位、设计院、外贸组织与国内贸易组织联合组成。它在促进苏联外贸发展方面起  相似文献   

19.
1983年第2期《政治自修》发表有关苏联妇女的一组资料,摘译如下: ——苏维埃政权为妇女积极参加新社会的建设创造了条件。1922年女工与女职员有一百五十六万人,战前1940为一千三百十九万人,而到1982年则为五千八百九十万人。1981在农庄经济中妇女劳动者的比重占到46%。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苏联中央统计局经常对约62,000户代表各个阶层居民的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包括近3万户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工人家庭。被调查的家庭根据专门规定的形式按月记录收入和支出。《鼓动员》杂志1984年第17期发表了一份对一个苏联普通工人的收支情况调查,现将主要内容摘录如下.新西伯利亚有这样一个四口之家,丈夫博罗夫科是位车工,妻子塔吉亚娜·伊凡诺夫娜(正是她作家庭收支记录)是新西伯利亚缝纫联合企业的缝纫工人。他们有两个女儿:十七岁的娜塔莎,今年在十年制中学毕业,十一岁的列娜,上五年级。1971年曾对这一家庭进行过收支调查,将1971年的调查和1983年的调查相比,可以看出十二年来这一家庭收支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