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师职位结构和聘期、聘任与职称关系以及聘任权力等方面,意大利大学教师聘任制都突出了全国统一质量要求和政府统一管理,相关的教师评价则强调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学,"要升即走"的教授晋升机制则促进了教师的流动性,这为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校对学生的处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甚至核心的环节,也是高校实施行政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生处分过程中,高校往往把自己放在一个管理者的地位,容易把学校和学生视为行政隶属关系,导致救济渠道不畅通,处分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学生不服学校处分形成的纠纷时有发生。积极探索和实施高校学生处分的法律救济,不仅符合“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法制精神,也可以形成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加规范和有效。  相似文献   

3.
深化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聘任制是国际一流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用人机制。教师聘任制的要义是: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考核聘用人。其核心特征是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岗位管理,打破“铁饭碗”。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实施正在走向规范化并与国际接轨,然而也存在一些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深化与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方面采取如下对策:首先,积极创造一个促进教师聘任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环境与氛围;其次,把教师聘任制与其他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实施,寻求用人体制上的全面突破;第三,强化职务聘任条件,建立教师下岗或转岗机制;第四,从制度和机制上逐步解决“近亲繁殖”的问题;第五,加强考核评估工作;第六,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私有财产权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安定的社会秩序并夯实民主法治的基石。但当前公权力行使过程中侵犯私有财产权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及时对受害者提供权利救济,以保障私有财产权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体育行政行为是指体育协会运用行政权对体育相对人所作的法律行为,体育行政行为可以划分为管理性行为和服务性行为、普遍性行为与具体性行为、内部性行为与外部性行为等类型.目前国内对体育行政行为的救济主要是采用内部救济,这种救济存在一些不足与弊端,而对体育行政行为的司法救济是体育行政法治的最终保障,是解决体育领域所产生的行政争议,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将体育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就愈发明显,对体育协会的性质权力进行法律的约束,建立相应的权力制约机制为保护公民的体育权利、促进体育协会规范化及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同等的劳动权利,但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障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救济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章程中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师权利实现与维护条款是实现高校教师权利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教育部已核准的84所高校章程进行分析比较,从教师教学权、学术权、评价学生权、取得报酬福利权、参与管理权、职业发展权以及申诉救济权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章程在保障教师权利方面存在权利内容规定不清、权利保障重视不够、保障措施缺失或缺乏实效等方面的困境.建议从厘清权利内容、重视权利保障、优化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完善大学章程,以进一步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务问题。在实践中,行政事实行为具有很强的正面效应,也存在明显的负面效应,由此决定必须要对行政事实行为予以法律规制。从理论上讲,对行政事实行为予以法律规制,亦是由现代法治原理、行政法的"控权"属性以及权利本位理念所决定。对行政事实行为予以法律规制,应完善行政事实行为程序规制机制;健全行政事实行为行政复议机制;构建行政事实行为诉讼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权利司法救济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之后,对公务员的权利救济的规定没有取得制度上的突破,备受关注的公务员权利的司法救济没有被列入法律之中,依然排除在公务员权利救济的法定途径之外,这与法治、人权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我国现有的行政救济渠道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公务员权利保障的问题,构建公务员权利救济的司法救济途径是解决公务员权利救济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权利的三大基本权能之一,救济权能是保障和手段性权能,具体又包括获得侵权者救济权能和获得公力救助权能.权利和权利享有的进步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本权利针对国家公权主体的救济权能获得充分法律确认的历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法治国家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国家赔偿法律制度,使公民权利越来越充分地具有了针对国家公权主体的获得赔偿的救济权能.西方法治国家经过曲折过程,在战后较好地做到了此点.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基本权利针对国家公权主体的获赔救济权能的确认存在明显不足.从基本权利针对公权主体的救济权能充分化的角度,分析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不足,应是一个富有理论建设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