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虽然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倡议召开的最后一次核安全首脑峰会,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步伐不会也不容停歇。环顾全球,核安全形势仍然堪忧:一些国家争相发展核武器,加之非国家行为体引发的核恐怖主义,当今世界核武器扩散和被滥用的风险空前上升。  相似文献   

2.
正未来梳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外交遗产,核安全治理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迄今,奥巴马政府倡导的核安全峰会已经举办三次,第四次峰会将于2016年3月底在华盛顿召开,这是奥巴马总统任内加强核材料安全的收官动作。经过接近八年的努力,美国的全球核安全治理政策已经完成了从主导到领军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8)
正7年前扛起"无核世界"大旗的奥巴马总统,两届任期内开启了自里根总统时期以来最大规模的核武升级计划。普京缺席华盛顿的核安全峰会,令人担心美俄两国滑向新的核对抗。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毫无悬念,这次峰会如此前3次峰会那样,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再次彰显了美国"领导世界"的能力。这是奥巴马任内最后一届核安全峰会。可以想见,学术界、政策研究圈的各种评价会接踵而至,最终可能成为衡量奥巴马总统历史地位的一项指标。路走得再远,也不应忘记当  相似文献   

4.
赵博渊 《南风窗》2014,(8):71-73
2010年创办核峰会起,奥巴马政府的"讨钚"行动就开始了。这是奥巴马的全球一盘棋,以示并非专门敲打日本。而日本的低调配合,为奥巴马4月访日省去不少波折。3月24日至25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召开,商讨核反恐问题。而由1月份共同社首先曝光的美国向日本讨要冷战期间赠与的敏感核材料一事,也在峰会开幕当天获得初步解决。日美首脑发表联合声明称,日本将向美国移交数百公斤敏感核材料,包括高浓  相似文献   

5.
<正>一、俄缺席核安全峰会,讨论缺乏代表性3月24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开幕,53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逾5000代表与会。会议通过了《海牙公报》,与会领导人在减少高浓铀核材料数量、增强放射性材料安全保障措施、增进国际信息交流和合作三方面达成共识。本届峰会最大的收获是日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日本将归还库存的浓缩铀和钚。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双方认为两国在加强核安全方  相似文献   

6.
世界瞩目的首届核安全峰会,历时两天,于2010年4月13日在美国华盛顿闭幕。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的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各国代表签署了《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公报》和《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不仅就全球范围内加强核安全和应对核恐怖主义威胁达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7.
正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将于2016年3月底至4月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此次核峰会将继续讨论全球合作打击核恐怖主义的问题,并重点讨论各国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浓缩铀的使用,确保核材料安全、打击核材料走私,预防核恐怖主义活动等。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极大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  相似文献   

8.
王勋 《当代世界》2014,(5):77-78
一、俄缺席核安全峰会,讨论缺乏代表性 3月24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开幕,53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逾5000代表与会,会议通过了《海牙公报》,与会领导人在减少高浓铀核材料数量、增强放射性材料安全保障措施、增进国际信息交流和合作三方面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王明国 《国际展望》2023,(2):18-36+158-159
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有必要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元首引领的制度化峰会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元化的全球发展与安全治理平台,是中国协调推动两大倡议落实的重要路径。制度化峰会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国际政治和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逻辑,也有全球发展和安全挑战需要戮力合作的现实逻辑;既有个体收益与制度收益协调的理论逻辑,也有峰会扩散重叠的实践逻辑;既有国际制度的一般生成逻辑,也有制度化峰会的独特生成逻辑。中国推动制度化峰会的路径包括基于多边国际组织的制度化峰会、基于“中国+”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峰会和基于国际倡议的制度化峰会。制度化峰会的价值功能、“经济—安全”议题并重属性、两大倡议的内在联系特征以及消除部分国家误解的现实需要共同决定了制度化峰会成为当前统筹推进两大倡议落实的可行路径。中国需要在既有峰会制度中积极落实两大倡议,推动两大倡议与制度化峰会的战略对接,在议题设置中统筹发展和安全,适时打造全球发展峰会和全球安全峰会。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17日至19日,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举行,除古巴之外的西半球34个国家的首脑和代表悉数与会。正如外界推测,本届峰会未能就“通过推动人类繁荣、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我们公民的未来”这一主题达成多少共识。但在本届峰会上,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表现却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作为其现实主义外交的又一例证,外界对奥巴马此行能否开启西半球外交的“新篇章”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1.
10月12日,以“城市·人·自然”为主题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举行。美国各城市对此次市长峰会十分重视。来了包括华盛顿、洛杉矶、西雅图、长滩等大城市在内的14个城市,算得上一个比较庞大的代表团,澳大利亚更是来了20个城市的市长参加会议。印度加尔各达市市长毕卡什阮佳说:“峰会给城市和城市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三次峰会后看二十国集团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舒  宫玉萍 《当代世界》2009,(11):51-53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二十国集团(G20)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以平等姿态与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意义深远。G20占世界人口的2/3和全球经济总量的90%、世界贸易总额的80%,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G20迄今为止已经分别在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召开了三次峰会,在推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危机泥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匹兹堡峰会更是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并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峰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新型全球问题的突显和新式多边机制的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和格局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全球治理的理念、机制和能力面临诸多挑战。联合国曾实施"四个发展十年"战略、千年发展目标等全球发展治理行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发展治理理念、目标和手段的转型提供了契机。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应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在治理上作文章,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和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坛转型为全球发展治理平台,并进一步提升全球发展治理的能力。联合国与二十国集团在全球发展治理中分别发挥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双方可以通过共享发展议程、共建发展秩序,形成合作共治的关系,以完善全球发展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之际,金砖峰会在南非盛大召开,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不断壮大的金砖队伍成为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必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进程。“金砖南非年”非洲色彩浓厚,非洲利益和非洲议程在金砖机制中的位置更加凸显。金砖机制建设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不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机遇,而且为后疫情时代构建公平公正、有效均衡的全球治理新架构注入更多“金砖精神”和“金砖能量”。新形势下,金砖国家迫切需要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国际金融治理、文明交流互鉴、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世界上的核大国,俄罗斯在核安全领域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俄罗斯认为,国际社会应不断完善核安全维护机制。尽管苏联解体给原苏联空间的核武器管理问题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俄罗斯随后加强了核武器的监管力度,如1996年俄罗斯政府就颁布了《保障核武器安全若干首要措施》的决定,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核武器管理国家制度系统。全球核安全治理、防范核恐怖主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19)
正主办G20峰会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中国可以通过设定宏大且现实的目标,通过推进自己的倡议和原则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来界定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G20杭州峰会,注定将是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峰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布鲁斯·琼斯对这次峰会的论述可谓精准到位。他认为,过去几年的国际  相似文献   

17.
陈迎 《当代世界》2023,(11):28-33
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严峻挑战的必由之路。“全球南方”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推进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伴随“全球南方”的崛起,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从南北对峙走向界限模糊和内部分化,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凝聚南方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全球南方”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三大全球倡议”等平台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为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朱锋 《当代世界》2010,(11):7-10
“新兴大国”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群体现象。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正在为世界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其作用,并非简单地代表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更重要的是,新兴大国的出现有可能为当代的全球治理模式带来新的声音和新的动力。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是21世纪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布拉格发表演讲,表示“美国有道义上的责任倡导无核化世界”,呼吁世界逐步消除核武器,主张在一年之内召开有关核武器的领导人峰会;奥巴马还同时表示愿意在伊朗放弃核计划的条件下放弃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基地。俄罗斯学者将奥巴马的这个倡议戏称为“奥巴马的布拉格之春”。  相似文献   

20.
正即将召开的G20峰会正处于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重要转折点,全球对杭州峰会寄予厚望。杭州峰会将继续发扬G20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使其由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平稳转型。杭州峰会将在G20发展史上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开辟全球经济治理新起点。2016年,中国挑起G20领导人峰会主席国的大梁,既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也展示中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