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皎 《重庆行政》2016,(4):53-54
经济法作为国家管理和协调经济活动、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对于社会财富的分配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析经济法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功能与实现方式,对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维护社会公平、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视野下的收入分配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凸现作为经济法价值的社会公平,其法理基础在于经济法调整社会分配关系和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法属性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以及削减收入分配不公危害则是其现实要求。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的基础经济法律制度以及收入分配的调控监管制度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社会公平的经济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是规范国家经济调节之法、分配之法,具有保障国家调节的再分配功能,能够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应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的经济法律制度,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调控监管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充分发挥经济法的功能,助力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王加山 《前沿》2006,(5):136-139
经济法具有价值,其终极价值体现为效益。经济法的增效特性指经济法的效率价值。本文从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公平、规制权力、利益分配、规范作用、经济运行体制等方面阐述了经济法的增效特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是国家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干预、协调社会经济的部门法。宏观调控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基本方式,但国家调节也会发生“政府失灵”的现象,因此作为国家调节方式之一的宏观调控也需要经济法的规制与保障。可以说,宏观调控措施的运用是否妥当,宏观调控的权力是否受到法律规制,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民众正当权益的关键。按照经济法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最近几年对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我国的宏观调控还亟需改善,宏观调控权应受到经济法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贺靖轲 《前沿》2011,(6):88-91
作为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经济法的立法与实施工作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要时刻与时俱进,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经济立法,使经济法成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重要法律保障。本文重点从人与生态环境、生态与经济、经济与社会这三个层面对于经济法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财富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和“二律背反”关系。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中功利主义、古典自由主义和罗尔斯主义“收入分配公平观”对世界各国影响深远,应为我国所批判地借鉴。在现阶段,要较好地解决我国社会财富收入分配中的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必须要弄清当前我国社会财富收入分配公平状况的特征、现状、成因、后果等及需要采取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全党同志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下大气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第一,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不仅涉及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等经济问题,而且涉及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司法公正等政治、社会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处理好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重点解决好“共建共享共富”的问题,而法治保障是关键。经济法天然具有的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之属性、独特的社会本位理念、差异化主体制度、调制法的二元结构决定其在解决好“共建共享共富”问题上能够发挥比其他部门法更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和适用经济法,必须坚持改革与经济法治并行的发展道路,发挥好经济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分配正义等实现共同富裕核心议题方面的法治保障作用,这是经济法现代性与实现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作为一部独立的法律体系,其存在对丰富现代化经济法基础理论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认定并划出经济法所调整的那部分"特定的"经济关系,是经济法学理论的立题之处。经济法具有对整体社会经济调节的整合功能,相对于传统部门法来说,经济法的一个显著性的功能是其政策性,实现了法律与社会发展的有效协调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王东 《前沿》2010,(22):95-98
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使最大多数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经济法作为分配法,能对不同利益进行协调,有利于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能够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经济法在促进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协调代内与代际之间的利益,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为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幸福创造条件.要通过经济法律制度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鼓励人们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并间接地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是21世纪全人类能持续、均衡、协调、理性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法调整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管理关系,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其首要价值目标。本文以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为视角浅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自 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最早提出“经济法”的概念以来 ,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经济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发表了各种观点。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 ,我国学者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地位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形成综合经济法论、学科经济法论、经济行政法论、纵向经济法论和纵横经济法论等五大法学流派。时至今日 ,相关讨论仍在进行。我们认为 ,现阶段我国经济法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 ,即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现经济调控关系、社会经济保障关系等。因此 ,经济法是与民商法、行政法…  相似文献   

14.
李法兵  郭双焦 《湖湘论坛》2005,18(4):68-69,71
在WTO语境下构建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重新定位商法和经济法的功能尤为重要。商法之功能在于对市场交易关系进行个别调整;经济法的功能在于对社会经济关系进行整体调整。商法侧重于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的创设;经济法着重从外部维持这种市场秩序。商法与经济法的协调发展才能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柳英 《两岸关系》2008,(2):17-18
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岛内中产阶级人数迅速下降,贫困人口及超富裕人口数量相对增多,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整个社会财富呈现M型分配。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关系是知识作为经济发展主推动力这个经济基础、经济资源和经济资本,在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知识经济关系应由经济法调整。经济法对知识经济关系的调整,不是全面包容,只是对知识基础、资源、资本和利益等关系,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现行经济法对知识经济关系的调整存在不足。应加强知识经济关系的理论和立法研究,并尽早将有关立法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7.
张莉莉 《前沿》2007,(8):130-133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有着不同的内涵,前者以形式理性、经济人、个人自由观念为精髓,后现代性则包含实质理性、社会人、实质自由的理念。经济法具有浓厚的后现代性:首先,经济法对弱势经济主体的保护、对结果公平的强调体现着实质理性;其次,对主体参与性与责任感的重视彰显了经济法领域社会人的特质;再次,以实质理性和社会人理念为基础,经济法中的自由实际上是社会自由和实质自由。  相似文献   

18.
蔡恒松 《前沿》2010,(23):70-73
社会利益的实质是秩序。任何法都是以维护利益秩序为己任。在维护利益秩序中,民法确立社会主体获取利益的平等资格;行政法规制行政权力的授予和控制;经济法促进社会经济以相对最小成本,获得相对最大收益的发展;而社会法则通过对主体生存发展最低需求的保障展现其独特的立法取向。因而,社会利益本位不是个别部门法的选择。不同的部门法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共同追求社会利益本位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市场竞争关系和消费关系是经济法调整的两类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市场竞争利益和消费利益则是经济法保护的两类最核心的社会利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秩序、保护经营者的竞争权益和消费者的消费权益、有效预防损害市场竞争利益和消费利益的结果发生是经济法责任制度应当满足的价值需要,而惩罚、补偿、预防功能则是经济法责任制度应当具备的三种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视野下“两型社会”与武汉城市圈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的构建是以和谐理念为主导,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使人们能够和平相处、安居乐业的为目的的发展策略。构建“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需要有秩序、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离开了这些有力的保障,尤其是法律的保障,“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的构建就成为了一句空口号。经济法这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对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的有效的法制手段,因其自身的理念及作用,必然成为顺利实现构建“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的重要途径。经济法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在当前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因此,我们需要努力谋求经济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从而使其在构建“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