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奕秋 《南风窗》2008,(17):11-11
作为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生效程序因涉及对整个防核武扩散国际体系的冲击而遭遇各方阻力,呈现出一波三折的局面。最初,印美就布什2006年3月访印期间达成的核合作原则协议加以细化,然后在当年7月、11月和12月由众参两院先后通过修改版本。并最终通过综合后的法案,经总统签署成为法律。  相似文献   

2.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是国际社会为减少因核武器的横向扩散和纵向扩散带来的核战争风险,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和推进核裁军,从政治安排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对核武器及其技术、材料、设施以及相关的核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组织系统和工作制度。尽管它是冷战时期核大国在军备控制领域相互斗争与妥协的产物,但仍对防止核扩散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突然失踪的副所长 1988年1月18日,台湾“国防部”。 这里正在召开一次非同寻常紧急的秘密会议,因为据中山科学研究院报告,有着上校军衔、身负重大机密项目的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失踪了。 从1月11日起,军方召开了每年例行一次的、为期五天的“自强会谈”,张宪义因为是核能所的上校副所长,因此向核能所请假,回到军方参加会议。但只参加了11日当天的会议,会议结束后就不知去向。第二天起,张宪义就连续缺席会议。军方以为他可能返回  相似文献   

4.
本月之最     
30亿法国总统与印度总理在巴黎进行会晤后,法国总统希拉克9月12日宣布,将向印度出售6艘法国和西班牙联合建造的鲉鱼级潜艇,合同价值24亿欧元(50亿美元)。希拉克表示,此次军售表明了法国和印度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印度有意向开发民用核能,并参与反恐作战。  相似文献   

5.
智祥 《法制博览》2024,(8):139-14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得以不断发展,无人机由原来的军事利用转变成为向民用运输、民用摄影和民用娱乐方向发展。随着民用无人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上游、下游企业也得以逐步发展,可以说民用无人机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对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据此,本文将对现阶段社会上较为常见的民用无人机领域风险进行梳理,并对飞行安全法律规制的构建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6.
7月31日,伊朗敦促欧盟在8月1日前提出解决伊核问题的一揽子建议,否则将重启作为铀浓缩活动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欧盟回应伊重启核活动意味双方谈判终结,届时将把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8月5日,欧盟三国正式向伊朗提交一揽子建议,支持伊发展民用核能,但要求其终止一切铀转化、提炼和加工活动.  相似文献   

7.
3月初,布什对印度的3天访问让新德里兴奋异常,双方就民用核能合作达成的突破性协议被印度总理辛格形容为:“我们今天已经创造了历史,我感谢你。”中国的崛起态势为印度赢得美国的青睐与厚爱争得了机会。面对亚洲两个崛起中的大国,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印度,在制度与预期上令美国更加“放心”。这不仅是本次印度在强行引爆核弹之后再次取得美国在核问题上的支持的原因,也是印度今后在中美印大三角关系和大中东民主进程中屡试不爽的王牌。美国在印度核问题上的妥协反映了美国对待大国崛起态度的差别。美国虽不欢迎核俱乐部的扩大,但…  相似文献   

8.
一、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举行“中国方案”展现责任与担当
  4月1日,来自全球超过50个国家的领导人,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在内的国际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核安全峰会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倡,主要围绕核裁军、核不扩散、核安全、核能四个方面展开。近年来,恐怖势力日益猖獗,国际社会对核恐怖主义的担忧随之上升。加之日本福岛核泄漏、朝鲜核问题久拖不决等因素影响,核议题在全球治理清单中的排序明显上升。奥巴马也希望以核议题为突破口,通过推动核安全治理进程,为其“政治遗产”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媒体     
《南风窗》2016,(21)
正01中国核能发展迎来新机遇英《经济学人》9月24日在国际原子能大会期间,中国自主研发的小型反应堆ACP100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中国继自主研发核电产品华龙一号后,推出的又一款走向国际市场的核电产品。近几年来,中国正在计划扩大对核能的开发。1994年中国首家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营,到现在已有36个核反应堆,在建的有20个。除此之外,另外4个已经得到官方批准,还有很多核反应堆还在计划建设阶段。中国计划到2030年,  相似文献   

10.
目前欧洲对核电站进行的压力测试仅仅是个开始,但只要测试仍自愿参与并处在经营者的控制之下,这种测试就不过是一种政治摆设。切尔诺贝利事故25年后,3月发生的福岛灾难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核能绝不是洁净、安全、价廉物美的能源选择。不幸的是,需要再次爆发核灾难才能引发核能应用领域的全新讨  相似文献   

11.
没有中国的参与和配合,就不可能有完整的国际经济政策,也不可能保持国际体系的性质不变。这迫使西方集团通过八国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等形式将中国因素纳入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中来。  相似文献   

12.
崔磊 《国际展望》2011,(5):44-57
美国国内在利用核电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拥核派和反核派的分歧主要是在核电成本、核能安全以及核能是否环保等方面。受今年3月日本核危机影响,美国反核势力上升,核能辩论的重点转向核能安全,具体体现在核电站抵御灾害、核废料储存、新建核电站以及现有核电站延长运营期限等议题上。受此影响,短期内美国核能开发速度会放慢,但奥巴马政府的核能政策不会作出实质性调整。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能源的稳定供给、廉价供应和环境保护视为能源政策追求的三大目标。基于发电成本可控、能源供给安全和缓解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优势,核能成为日本实现其能源政策目标的首选。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政府被迫重新反思核能政策,围绕能源结构调整与核能政策前景等核心议题,"反核派"与"拥核派"展开激烈辩论。"反核派"从"福岛灾难"、核事故频发、核废料处理难题等方面提出反核的多重理由;"拥核派"则从能源、经济和政治视角阐释继续坚持核能发展的现实动因。后福岛时期核能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加,核能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日本核能政策的前景取决于日本在提升核能安全、更新核安全文化和增强民众接受度方面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4.
环境污染可能是地区性问题,也可能是全球性问题,通常具有跨界型的特点。保护环境、防止跨界环境损害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跨界污染赔偿责任应当如何承担,学者们却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跨界污染赔偿责任的主要承担方式及其对国家责任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世界事务中是否存在着普遍准则,准则的普遍性与文化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如何,一向是有争论的。笔者倾向于对前一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同时认为存在着一些限制条件。这里涉及很复杂的学理问题,这篇小文自不可能详论。现仅就作为世界事务中普遍原则的道义问题,略陈一二管见,参与讨论。讨论普遍原则及道义的作用,是以国际社会的存在为先决条件的。世界各国之所以组成了一个国际的“社会”,是因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国家间已经建立起了包括各方面、涉及各领域的规则、规范、制度、准则等等,它们为各国所公认,为人们所接受。这些规则、规范、制度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印度国防高技术产业与民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彼此促进,国际军火商家对印度市场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虽然俄罗斯是印度传统的也是最大的武器产品供货商,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其他国家的防务公司现在也正在努力尝试打入印度市场。本文就印度未来军事工业发展和武器采购计划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冷静的分析我们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邻居真正实力和动向,得出一些与常见评述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世界大国,勇于承担和履行自己应有的国际责任,积极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及时向国际社会奉献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从而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有益的公共产品。自人类步入近代以来,全球话语体系就一直为欧美国家所主导,因而体现着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论国际机制的合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国际社会的民主化过程,国际社会的权威越来越转移到国际机制手中,国际机制的合法性问题凸现了出来。本文从合法性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剖析了国际机制的合法性、合法化问题,并就合法性与国际机制的未来作出基本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防止核扩散是核时代中关系到世界向何处去以及人类能否驾驭核能的重大问题。同时,它又是一个涉及多科领域的复杂问题,国际政治斗争、南北经济矛盾、科学技术发展、地区性冲突等方面无不与之联系在一起。我国是一个有核武器国家,核武器扩散问题不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始终与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联系在一起。此外,核能是世界性的,广泛利用决定了核扩散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将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存在的长期问题。所以,核扩散是一个与我国和世界各国利益相联系的重大、复杂和长期的问题,值得细致、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的生活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了一系列规范,例如,到商店里购买货物要分先来后到依次购买,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进入课堂、图书馆和电影院应当保持安静,等等,如果违反了这些规范,就可能妨碍他人.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为了维持社会正常的秩序,都必须依法制定相应的法律和纪律规范,否则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安宁和发展.因此,遵守法律和纪律规范,是每一个公民的天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