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以湖南为例的城镇就业的情况分析表明 ,国有经济和城镇集体经济已没有增加就业的能力 ,个体、私营经济是创造城镇就业岗位的主要经济形式。要增加城镇就业 ,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注重扶持中小企业 ,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加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取得超出人们预想的增长速度;但相对于总体经济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就业形势复苏的脚步则缓慢的多。具体原因就是4万亿中72%为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投资。据计算,按照目前方案,4万亿的投资,最多可以创造4765万就业岗位,而如果按照最大化就业方案投资,即更多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可以创造8321万的就业岗位。因此可以看出刺激计划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而非创造就业。这样就造成经济增长并没有带动就业的全面复苏。  相似文献   

3.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不断进行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要实现给残疾人就业以更有力的法律保护、更积极的政策支持、更有效的社会援助,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步发展,关键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保护就业与市场竞争就业的平衡机制,重点是抓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根本是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残疾  相似文献   

4.
政府有促进就业并确保就业增长的责任与义务。行政机关的效能指标将不能只是经济增长指标,同时也应当包括创造就业岗位和就业增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之基、就业之源、民生之本,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市场竞争、增加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全市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出口交货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有效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需优化升级,从  相似文献   

6.
民风·资讯     
我国十年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个在良好经济形势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共同拉动下,我国的就业规模呈现出快速的增长。从1994年至今的十年间,我国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个。"从1998年到2002年,全国平均一年帮助300万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实现了再就业。"观察人士认为,我国就业再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双向拉动。从去年到现在的一年半中,全国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400多万个,比以往同期  相似文献   

7.
政务了望     
我国将出台积极就业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表示: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特点,围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我国政府将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一政策框架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5大支柱、6个领域、10项政策。第一支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为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就业总量,创造就业岗位。第二支柱是以重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取向的扶持政策,创造就业岗位,优先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第三支柱是以实现劳动力与就业需求合理匹配为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突出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要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民工失业问题、城镇低学历青年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后若干年我国就业的形势严峻。突出原因是在劳动力大量增加的同时,产业的就业弹性不断降低、第三产业未能充分发展、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在强调就业优先的方针下,必须正确处理扩大就业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的对策包括大力发展多用劳动力、少用自然资源的产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能够形成新就业机会的"开拓型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沙勇 《群众》2015,(2):5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之后,我国关于就业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推动新的发展的战略抉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使得以往许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新的思路与方法,尤其是就业问题。一、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压力较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就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已有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只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才能相应地创造更多的新生就业岗位。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经济拉动就  相似文献   

11.
李恩平 《前进》2005,(6):32-34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国企改革加速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我国就业问题日趋复杂、严峻。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劳动力流动规模加大,结构性失业矛盾凸现,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大。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从1979年的0.44降到2000年的0.10,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使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绕不开的就业重压。在探索和拓展各种就业渠道、就业岗位过程中,非正规就业以其就业门槛低、市场化程度高、就业形式灵活多样、行业门类庞杂、就业包容性大等特点,更以其在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降低城市贫困、促进城市化发展、维护社…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八一路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转变工作重点,创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树立区域经济理念,完善经济增长布局;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保持很高比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条件下,解决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和治理失业顽症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增长能够不断创造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澄清一些认识,在改革和发展中,确立更加明确的就业导向.  相似文献   

14.
绿色就业鼓励人民参与经济发展,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绿色就业的发展需要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使之创造更多绿色就业岗位;将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就业紧密结合,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将带来大量绿色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绿色就业劳动者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重庆》2003,(9):1-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暇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继续把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切实抓出成效。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鼓励劳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就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我国第一、二产业逐步分流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符合产业演进规律 ,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我们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与推进城市化进程 ,推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优化内部结构结合起来 ,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使之成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雪 《中国民政》2023,(15):27-28
<正>中国民政:您如何看待这一年社会组织助力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王喆:在我国,拉动就业不仅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推动产业和企业主体创造和扩大就业岗位,也要依靠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特别是社区建设、公益事业的发展来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组织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成为吸纳就业、助力就业的重要阵地。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22年,全国社会组织数量从39.7万个增长到约89.2万个;截至2022年底,社会组织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100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口比重约1.4%。其中,  相似文献   

18.
施汉飞 《桂海论丛》2004,20(3):83-85
有着优良经商传统的宾阳人,对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岗位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宾阳要建设成为民营经济强县,就必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经济转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武汉市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有: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体制不完善;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影响;再分配手段不完善;不公平竞争及非法所得。要缩小分配差距,必须大力创造就业岗位;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压力却不断加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下降态势。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万个。制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