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几乎都是多面手,鲁迅、郭沫若、郑振铎等,既是作家又是翻译家。茅盾也是如此。他的文学生涯就是从译介外国文学开始的。茅盾21岁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而后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开始翻译和介绍大量国外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居多,出版过《雪人》和《桃园》两部译文集,此外还译有中、长篇小说以及散文、剧本等。然而,对茅盾来说,重要的并不在于个人翻译多少,而在于如何组织大家的力量系统地、经济地对外国文学进行有选择的翻译,鉴于此,他和郑振铎、叶绍钧等12人于1921年组织了文学和翻译团体——文学研究会,并对《小说月刊》进行了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
受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我们以往对鲁迅的认识主要侧重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文学方面关注得不是很充分。这是对鲁迅意义的局限。在当前社会文化中,启蒙的意义和方向正寻求着反思,对鲁迅的认识也应该超越启蒙文化的限度,才能真正体现出鲁迅的高度。而且,新文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其文学反思,深入研究鲁迅的文学价值是其重要一部分。回到文学的鲁迅,需要更明确地回到文本本身,淡化其具体时代内涵;需要对文学意义和内涵有更深远的认识;需要有深广的新文学发展背景和文学史的高度。当然,回到文学的鲁迅,不是忽略其思想意义,文学与思想应该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促进,而不是简单的取代。  相似文献   

3.
阳翰笙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他创作的《逃亡》、《三毛流浪记》等,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 20世纪30年代,阳翰笙发表了《地泉》三部曲.这部书再版时,他特意邀请瞿秋白、茅盾等人写序.当时茅盾并不愿接这差事,因为他和阳翰笙的文学观点不一致.于是,茅盾直言不讳地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学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我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它!”原以为阳翰笙听后会改变主意,没想到他只是笑了笑,并亲自送去了纸笔.茅盾见阳翰笙如此坚持,只好写了些评语寄给他.茅盾在信中写道:“《地泉》在描写人物时用了脸谱主义手法,在结构和故事情节上出现了公式化现象,在语言上用标语口号式的言辞来表达感情.从整个作品来说,《地泉》是不很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他是想用不留情面的批评,让阳翰笙彻底打消作序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朝花社是鲁迅和柔石主持,于一九二八年冬到一九三○年春之间,在上海组成的一个文学团体。一九二七年九月底,鲁迅为了迎接更大的战斗,寻找新的战友,和许广平一起离开了广州,于十月三日到达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住在闸北景云里。当时,原厦门大学学生、后随鲁迅到广州中山大学学习的王方仁,也到了上海,要求住在鲁迅的附近,因之,鲁迅住在景云里时,他就搬到附近租一个亭子间来住。后来,又来了另一位也是厦门大学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标题——“死去了的阿Q时代”,曾经是半个世纪以前,在我国文坛上引起一场关于革命文学大论战的发难文章之一(载1928年3月号《太阳月刊》),作者是众所周知的太阳社作家钱杏邨。他在此文中,公开提出了与鲁迅的分歧,不但否定了鲁迅的作品,而且对整个五四文学,加以“完全的否定”。一场延续两年之久的论战由此揭开序幕。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6.
鲁迅文学中的疾病叙事不仅体现着鲁迅的医学背景、人格影响,而且灌注着鲁迅自己对生命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张安乐死,能医的就医,不能医的就帮助他死得没有痛苦;二是反对酷刑与虐杀,批判国民性中对科学的精神没有兴趣,而把聪明才智都挥洒在这种给被害人带来无穷而难忍的痛苦的虐杀与酷刑上;三是尊重残疾者但反对滥施同情,体现出肉体之小与精神之大的辩证认知。鲁迅的这种生命伦理观念既是鲁迅自身疾病纠缠的生命体验的升华,也是科学精神与生命哲学互织的结晶。鲁迅在其一生中对生命伦理现代化的思考与践行,体现出的正是他对《新青年》催生"最后觉悟之觉悟"即伦理觉悟的启蒙方略的主动呼应。  相似文献   

7.
在“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中,徐懋庸给鲁迅的那封信,曾引进轩然大波。一方面遭到鲁迅先生的公开批评,别一方面内部又受到周扬等同志的严厉责备。不久,鲁迅与世长辞,徐懋庸预感到问题复杂。“心头撒下了成分十分复杂的痛苦”,挽联“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表达了他当时沉痛而又  相似文献   

8.
鲁迅之重视文学的接受问题,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以促使文学作品价值的充分实现。鲁迅认为,文学价值实现的重要渠道是作者与读者能取得“共鸣的心弦”;鲁迅分别从读者“趣味”,读者的参与意识,接受效果的差异性等方面较深入地揭示了文学接受活动的特点;鲁迅特别注重从文学接受的特点出发,进而向作者和读者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有关乡土文学理论的分歧,根本点不在于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中的"乡土"内涵的不同理解,而在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整体性把握上.中国文学传统中有浓厚的乡土意识,但没有乡土文学的概念和理论.新文学初期,对于美国local colour小说理论如何与中国文论对接与转换,在茅盾与周作人之间初步形成了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两个向度.这两个向度后来被鲁迅整合成相对完整的乡土文学理论,即寓乡土思念、民生关怀和乡土批判于一体的乡土文学观.  相似文献   

10.
文心 《中国律师》2002,(3):15-17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名字无疑是最闪光、最伟大的之一。他的文章遗响千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历久弥坚。鲁迅自己的文字和关于鲁迅的文字比比皆是,而关于周海婴的却并不多。只有他自己写的刚刚出版的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正如周海婴在书中所说:“七十年来,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他7岁的时候鲁迅离世,今天他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公众的期望里。鲁迅先生身后默默无闻的周海婴是怎样在别人的目光中生活?我们的社会是否出了什么问题记者:鲁迅先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  相似文献   

11.
《译文》社创立于一九三四年九月,主要成员有鲁迅、茅盾、黄源等。该社主办的刊物《译文》,创刊于上海,是三十年代专门刊登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文艺杂志,二十三开本,每月一期,半年一卷。编辑者署黄源,又名黄河清,发行人徐伯昕。其实,《译文》一至三期,从翻译到编辑,到选刊图片,全由鲁迅精心设计和主编,如第一卷第一期上,鲁迅除写了《前记》外,还用三个笔名发表了三篇译文,都是在公开出版前一个多月就译好的。据  相似文献   

12.
一鲁迅对杂感文的提倡和张扬的热烈程度,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和文体形式都难以比拟的。鲁迅曾利用一切机会,旗帜鲜明地反复宣称自己对杂感文的喜爱,例如他曾在给一位青年作家的杂感文集子写序时说,“我是喜读杂文的一个人,而且知道爱读杂文的还不只我一个,因为它‘言之有物’。我还更乐观于杂文的开展,日见其斑烂。第一是使中国的著作界热闹,活泼;第二是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第三是使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相形之下,立刻显出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学潮流,它的主潮趋势,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已见端倪。率领这股文学潮流的是鲁迅,面紧随鲁迅,在“五四”现实主义文学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是文学研究会作家群及其代表之一叶圣陶。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受着历史风雨的考验,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小说犹如常青之树,永远流  相似文献   

14.
鲁迅杂文《谈金圣叹》作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同年七月发表于《文学》第一卷第一号,后收入《南腔北调集》。金圣叹是个什么人物?鲁迅为什么要谈金圣叹? 金圣叹,原名人瑞,江苏吴县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封建文人。在他生活的时代,封建统治集团极端腐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广大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渐逐汇成不可抗拒的洪流。一六四四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金圣叹对这种天下大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80周年纪念日. 从80年前鲁迅逝世至今,社会对他的关注不曾停止.出书、论坛、讲座,在人们对鲁迅及鲁迅精神集中重温时,一场与之相关的官司也在其老家绍兴拉开序幕——鲁迅二弟周作人的16位后人状告绍兴鲁迅纪念馆,讨要曾由他们祖父周作人拥有的17封鲁迅家书.  相似文献   

16.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6):137-137
杨峭立在2004年7月8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报刊编辑的人文素养》指出,从古至今.编辑的职业特点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较好的敬业态度、职业风采、人格魅力。现代史上一批杰出的文化名人几乎无一例外同时又是优秀的报刊编辑,如鲁迅、茅盾、叶圣陶等。  相似文献   

17.
鲁迅曾经对《儒林外史》作过系统研究。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小说旧闻钞》和一系列杂文中,他对这部小说的作者、思想意义和讽刺艺术特点等等,进行了极为精辟的分析。1935年,针对资产阶级买办文人关于“中国没有伟大文学”的叫嚷,鲁迅在《叶紫作〈丰收〉序》中深刻指出:“《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象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鲁迅这段话,对《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作了总的评价,对民族虚无主义者进行了严厉批判,为《儒林外史》的研究工作指明了路子。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的文艺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一个有待于深入探讨的问题。1931年至1933年期间,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在上海和鲁迅一起,投入了三十年代初期的左翼文艺运动,短短几年内,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做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并具有他个人特色的文艺思想体系,其中某些重要的理论观点,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吸收、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英秀 《政府法制》2010,(12):45-46
瞿秋白和鲁迅在革命和文学的事业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上世纪30年代,瞿秋白曾先后三次避难在鲁迅家中,遂成史传佳话。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虹口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全区面积234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区域常住人口853万,人口密度36万人/平方公里。虹口区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鲁迅、茅盾、丁玲等一批文化名人故居都坐落于此,该区是目前上海市惟一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区”称号的城区。围绕该区的区域特点,近年来,虹口法院始终坚持将司法品质和精致文化融入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