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欢 《前沿》2014,(1):39-40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针对债务成因,分别从完善法律法规、控制债务规模、提髙债务管理能力和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3.
宁红伟 《前进》2010,(9):39-40
<正>2009年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审计摸清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情况,揭示和反映存在的问题和运行风险,促进各级地方政府规范债务管理。这是审计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强服务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一、摸清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现状,确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也在随之变动。目前我国个别地方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加剧的情况,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当前的状况,最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重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几年急剧膨胀,负债融资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显得意义特别重大。本文在界定地方政府融资内含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缺陷,并对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求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整体规模相当庞大,其附带的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通过分析地方债务产生的原因,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地方债务管理的方式及特点,提出完善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防控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7.
财预[2014]3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相关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财政部制定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以下简称《意见》),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人  相似文献   

8.
<正>新《预算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部分就是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这对于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局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新《预算法》关于地方政府举债规定的贯彻实施存在一些困难,如难以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对地方政府性债务  相似文献   

9.
陈骁 《今日海南》2014,(12):40-40
<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现阶段地方政府举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正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为地方建设筹集了必要的建设资金,为降低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以及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融资平台债务余额的高速增长、治理机制不完善、举债方式的不透明等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这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复杂程度。厘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律属性,对于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为了给地方政府债务戴上"紧箍咒",要建立债务管理长效机制,逐步推动债务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各级政府财政偿债压力加大,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受到影响。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省以下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规范对各类投融资平台的运营管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与风险监控,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政绩考核制度与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3.
马文扬 《湖湘论坛》2020,33(4):110-12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中国特色经济增长轨迹。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控,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内涵要求。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展开归因分析,揭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困境,并精准施策,在"双支柱"调控总框架下,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经济增长动能切换中,培育地方政府运用核心资产价值循环驾驭债务风险的硬实力;在债务压力聚积环境中,提升地方政府有限债务空间的使用效率;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中,消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的内在基础;在债务风险实战维控中,重塑地方政府政务金融资本化生态。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困境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扭曲和结构失衡是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困境的主要根源。从表面看,地方财政不透明、政企不分和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引起了地方债务风险;从更深层次看,地方债务困境反映了宏观结构失衡背景下,需求管理政策快速转换对制度扭曲的放大作用。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应从制度层面着手开放产业并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以消除债务隐患:通过产业开放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扩大消费需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消除地方政府资本性支出的逆向激励,促使地方政府转变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开放金融业,以竞争机制强化银行的风险约束;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的透明度,强化预算管理和问责约束,降低制度外支出和或有负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虽然总体风险可控,但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地方各级人大重视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要求的必然举措,对于督促地方政府严格、规范管理好政府债务,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不断改进相关预算调整方案审查批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到多方关注,但整体来看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成因,但都与发展型政府内在的扩张机制及政府预算约束的缺失有关。理性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全面辩证系统地看待地方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树立起防范化解风险的信心。要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守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关系,从根本上切断地方政府的企业债务融资通道;加快预算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全口径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7.
张博 《求索》2013,(5):190-192
我国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但当前各地政府通过积极筹集资金.着力改善民生,优化结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讲。没有地方政府大规模的举债建设,就不可能有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审计学和经济学研究理论,采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规范研究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和效应,从公共选择的角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角度提出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地方组织法》进行修正,第11条、第50条将“审查监督政府债务”明确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权之一。那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依法审查监督政府债务呢?2023年8月2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委员长会议专门听取了关于建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汇报。9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在建立听取和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20.
辛昱辰 《桂海论丛》2015,31(3):57-61
构建地方政府借贷监管体系的目的是防范地方政府因为债务管理不善或盲目投资引发的债务危机,防范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形成,防范财政预算软约束的风险及腐败的产生。文章分析了国外构建地方政府借贷监管体系的基本框架,总结了各国加强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的经验,为我国构建地方政府借贷监管体系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