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7,(9)
<正>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相对于源自外部的动力而言的,它是由经济体内在的生存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这种源自经济体内在要求的动力一旦被激发,其韧性、可持续性和潜力都要比源自于外部的动力强劲得多。所以,作为经济发达的省份,江苏经济发展应该从主要依赖外生动力转向主要依靠内生动力。而在当前这个特殊的经济发展时期,以绿色发展的力量来激发内生动力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发展效应可成为内生动力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的几个关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坚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实施,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活力;坚持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互通共享。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最亮丽的风景,农村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最主要的底色。本文从建设美丽中国的视野,来审视当前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这对于书写好美丽中国四川篇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造》2024,(3):1-4
<正>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7,(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党和国家重要的奋斗目标之一,强调"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成为残酷的现实,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目前,我们对很多科学问题如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形成机理、污染来源、迁移转化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 《台声》2024,(2):10-13
<正>2024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文如下。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贫困村全体干部群众形成内生动力,是扶贫开发的根本性目标。高质量脱贫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培育和激发内生动力,建立持续有效的发展长效机制。本文以重庆市黔江区太极乡李子村(以下简称“李子村”)的调查为样本,分析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培育和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相关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李子村虽然按国家标准顺利实现摘帽越线,但内生动力不足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旦遇到大的风浪,一些农户可能再次滑入贫困的陷阱。实际上,脱贫只是当下贫困村发展需要的满足,紧接着还有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和乡村振兴需要的满足,这些都要靠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因此,贫困村内生动力的培育和激发,不仅在当下的高质量脱贫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未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有着深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甘肃大力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甘肃自然环境条件差,干旱缺水、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且任重道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需要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围绕"生态为本、绿色崛起、旅游兴县、共享小康"的目标定位,把美丽县域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稳中提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面貌愈加美丽,走出了一条具有上林特色的美丽县域建设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9,(17)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这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土壤污染防治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江苏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和建设美丽江苏  相似文献   

12.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既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重点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遵循村民主体、激发动力的基本原则,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13,(4):12-13
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存在法治理念不普及、法治体系不健全、执法过程不严格和司法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绿色发展的推进。对此,要从立法、守法、执法、司法四个层面予以完善提升,为实现"美丽中国"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15.
宋延东 《天津人大》2014,(10):20-21
环境质量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红桥区人大常委会按照“美丽天津&#183;一号工程”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区情实际,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和督办代表建议等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全面推进美丽红桥建设,为子孙后代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神往,努力展现江苏"最靓颜值"。  相似文献   

17.
郭波 《岭南学刊》2014,(1):56-63
基于湛江的研究表明,党代表联系群众的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外部的重视及资源支持,还是内部的素质能力及内生动力不足问题,都极大制约着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推进。更严重的是,一些深层次的人性及体制障碍难以根本解决。抛开具体的应对路径,如何激发出地方及相关领导推动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力,才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态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正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开创了美丽中国建设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全局。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治理模式,但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现有的由政府包揽所有生态环境管理事务的单中心生态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将多中心治理理论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构建一个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多中心生态治理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要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推动深化改革、促进系统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从中提炼经验作法,为日常管理提供有益借鉴办公区作为行政单位集中办公的场所,不仅要面对各党政机关,还要面向职工群众;既是窗口,又是后台,接触面广、信息量大,责任重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加强办公区管理,构建有效的办公区安全屏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