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雯 《法制博览》2023,(21):48-50
乡村治理的法治化不仅是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正确路径,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乡村法治建设必须立足农村基层实际,因地制宜、以问题为导向,从党建引领、立法先行、明晰权限、资源下沉、文化润泽、人才引擎等多方面打好“组合拳”,形成合力,从而实现乡村善治,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邓光辉 《法制博览》2023,(2):130-132
建设法治乡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法治乡村的目的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当前影响治理效能提升的问题主要有法律供给不足、法律能力阙如、法律公信不强、法律意识薄弱等。提升治理效能建设法治乡村的主要路径有:健全涉农法律制度,着力保障法律供给;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着力补足法律能力;规范执法公正司法,着力提升法律公信;加强乡村普法宣传,着力增强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以及实践逻辑来看,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仍然存在法制保障原则化、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割裂化以及权利保障象征化的窘境。在法治保障视角下,一是要通过完善制度供给与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整体设计;二是通过数字赋能链接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结构扁平化;三是通过平台赋能“数字协同”强化权利保障,以期达到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并上升到政策和法律层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法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法治建设则是乡村振兴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  相似文献   

5.
曹广磊 《法制博览》2023,(15):139-141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作出了导向,也为“三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助益,同时也是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潜能的重大国家战略。近些年,在乡村振兴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法治先行逐渐成为保障振兴实效的关键部分,产生的影响重大,因此在近些年的乡村振兴中,法治保障体系构建逐渐成为其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就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2018年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再次被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区的法制教育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吉林省,这个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传统农业大省,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状况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显著影响。乡村社区法制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增强法治意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更能通过引导农民依法经营、依法生活,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出发,深入探讨了吉林省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现状、问题、挑战以及对策。通过对吉林省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深入研究,本文强调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推进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对吉林省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超 《法制博览》2023,(26):145-147
基层社会治理,一头连着城市,另一头系着农村,关乎城乡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进入新时代逐步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不断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既是促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也是切实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法治手段,本文通过以我国西部城市J市为例,深入论证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大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基层社会法治化的实践路径与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西部地区基层治理法治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闻渊 《法制博览》2023,(8):31-33
随着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制度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展,农村法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不过其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推动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稳步有序地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如何构建成熟完善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和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的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为农村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而农村的法律服务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广袤的农村地区面临着法律工作人员缺乏、人员长期紧张的现状,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对农村法律服务并不重视这些现实,导致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的短缺。而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高质量乡村发展新格局都少不了法律服务的参与。本文就从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乡村法律服务的视角出发,为乡村地区的法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昀鞠 《法制博览》2023,(11):148-150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已经在司法层面提出了很多法律条文,致力于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提供环境法治体系作为保障措施,促使生态文明建设过程法治化、规范化与标准化,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本文简要阐述了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法治理论有关内容,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法治保障实施的角度等内容,之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法治保障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赵媛 《法制博览》2023,(22):163-165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标实现的基础性工程。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是提高法制宣传效果的重要抓手。本文着重从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及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有效提升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提升区域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卿红 《法制博览》2015,(6):10-12,9
法治城市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先期实践过程,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法治中国在湖南株洲的地方实践是通过建设法治株洲来展开的,要着力建立法治规范,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打造法治政府,不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实现城市管理法治化;要着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龙斌 《法制博览》2024,(10):118-120
法治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而法治乡村建设恰恰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薄弱环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是推进覆盖城乡居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为乡村法律服务短缺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补齐了乡村治理中的法治短板,引导村民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矛盾纠纷。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助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法治政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准,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方面。作为转型国家法治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应当把政党法治化作为重要指标,明确提出法治政党建设的命题。法治政党最主要的一个面向是政治生活的法律化,是宪法和法律对政党的规范和约束;法治政党建设的另一方面是党内规范法治化,政党通过良善的自身制度加强自我约束。法治政党的关键是依宪执政,未来要通过推进党的领导权法制化、深化党的机构改革、深化党委决策制度改革和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等重点举措来完善党依宪执政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周小春 《法制博览》2023,(33):79-8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三农”问题,对未来农村发展的科学谋划,为实现这一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于为农村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增强法律意识,使农民能平等享受到国家法律资源。但是目前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也将进一步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针对农村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且结合我国农村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更加科学的法律援助问题解决策略,更好地推动农村法律援助有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法治政府是指政府行为法治化,要求政府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行政监察是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在法治政府视野下,结合实际分析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缺陷,同时借鉴香港行政监察的成功经验,从而探求完善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雪松 《法制博览》2022,(11):52-54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必然选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化的重要路径.社会治理各方需要具备法治思维,合理运用适当的法治方式开展社会治理工作,进一步将社会治理工作现代化、系统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够保证社会治理沿着法治的轨道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8.
乡村法治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存在以下困境:法治意识虽然在提升,但维权的能力匮乏;村委工作人员法治能力虽然有所增强,但学法、用法力不从心;法律宣传虽有成效,但缺乏针对性、可持续性.提出以下措施:完善涉农法律,对农村改革发生的新变化,及时作出法律调整;建立村规民约合法性审核机制;建立村委自治决议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9.
韦晓蕾 《法制博览》2024,(8):157-159
本文以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法律困境的协同发展为研究主题,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土地使用权、融资难题等法律困境,探讨了这些法律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土地制度、优化融资环境、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协同发展的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法治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统一进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和“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要求,也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法治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法治保障,要总结新时代大陆运用法治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困境,分析大陆运用法治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着力点,进而提出优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法治保障的举措,推进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