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战后以来,巴西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巴西由此从初级产品生产国成为“新兴工业国”,极大地改变了它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巴西工业化的成就是由各种经济和非经济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跨国公司的参与对巴西工业化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第二次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重要的变化,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是资本输出速度空前加快、规模愈来愈大。这种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造成许多新的重要的影响,它与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学者皮特拉斯(J·Petras)在“第三世界工业发展理论”一文中提出了第三世界工业化的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积累的阶段存在着内在联系的观点(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一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它的经济活动始终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822年独立前,这种联系的主要表现是宗主国葡萄牙对其经济活动的垄断:巴西向葡萄牙提供单一农、矿产品,或经它进行转口贸易;从葡萄牙输入工业品,以满足国内的最低消费需要。独立后,英国取代葡萄牙控制了巴西经济;向巴西提供贷款,以优惠关税向巴西倾销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独占鳌头,成为巴西对外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国。  相似文献   

3.
巴西是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的最大负债国,目前,巴西外债高达1210亿美元,每年需付债息100多亿美元,成了巴西经济的沉重负担。巴西政府为解决债务问题已做了很多努力。一科洛尔总统1990年3月15日上台执政时,面临的是一个债台高筑、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的局面。为了振兴巴西经济,新政府实施了“新巴西计划”的“科洛尔计划”,把减少债务额和争取较好的偿还条件作为外交工作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政府对第三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向十分关注。近年来,里根总统、舒尔茨国务卿以及其他美国政要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了不少言论,人们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当政者对当前第三世界形势的一些基本估计和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经济上,认为当前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正在探索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经济政策,发生一场“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革命”。从亚洲、非洲到拉丁美洲,到处都有鼓励和扶植私人经济、取消国有化、分散权力、“最大限度地缩小中央计划”、“减少僵化做法”、扩大“消费者通过市场自由合作范围”的动向(舒尔茨:1985年1月3日在美  相似文献   

5.
独立后至20世纪30年代巴西经济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虽然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西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使巴西摆脱"外围国家"(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至70年代巴西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采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同样也没有缩小与"中心国家"(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仍然处于第三世界。而同时期的美国在独立后开始实行保护主义进口替代,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工业,美国也由此在20世纪初期迅速成为"中心国家";至20世纪70年代全面自由对外贸易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中心国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亚洲的经济繁荣吸引了外国投资者,1981~1992年流入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资本中亚洲国家几平占2/3,而中国吸引的外资是最多的。在拉丁美洲从外国资本中获益的主要是平原国家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黑非洲获得最少,仅占外国向第三世界投资的7%。  相似文献   

7.
巴西是第三世界的大国之一。六十年代以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1965—1980年十五年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由一千四百三十九亿克鲁赛罗猛增到四千八百零九亿克鲁赛罗,增长了二点三四倍。现在,巴西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八经济大国。随着巴西经济的发展,它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七十年代以来,这个国家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教育改革;这场改革在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特别是在第三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巴西现代化实质刍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巴西不仅是拉美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也是拉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自 1 9世纪 80年代末起 ,巴西开始启动现代化系统工程 ,经历了一个漫长崎岖的过程 ,围绕工业化这一主旋律 ,先后跨越了“西化”“巴西化”“进口替代工业化”和“新巴西现化化”四个阶段。这是一个不断进步、至今尚未完成的过程。巴西的现代化以欧洲“社会进化论”和“实证主义”、尤其以拉美发展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世界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为背景和发展契机 ,以打造发达的现代工业国家与工业社会为目标 ,主要采取高效率的、非均衡的工业化方式 ,逐渐从一个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国演化成一个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工业国。因此 ,工业化不仅是巴西现代化的主旋律 ,也是巴西现代化的实质所在。巴西工业道路既不同于美国式的工业化道路 ,也不同于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 ,而是根据巴西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混合型工业化道路 ,呈现出突出的计划性、深刻的内向性、鲜明的赶超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巴西是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国,居第三世界武器出口国之首。巴西军事工业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它是如何发展的,巴西发展军事工业的目的是什么和采取了哪些措施,本文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巴西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国直接投资在巴西工业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如何,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对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加评述。在三个经济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从独立至今,巴西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30年以前以咖啡为经济支柱的初级产品出口阶段;1930年至五十年代中期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初期工业化阶段和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阶段。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中,外国投资在巴西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巴西经济奇迹”曾为举世瞩目。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巴西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就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在探索过程中,美国驻巴西经济使团提出的寻找国家经济发展“瓶颈”、建设国家基础设施的思想,拉美经委会提出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制订经济计划的思想,以及在五十年代中期盛极一时而至今仍居重要地位的巴西发展主义思想,对制定  相似文献   

1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在正发生变化的世界中的美国战略》论文集中,载有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教授斯蒂文·大卫撰写的《第三世界仍然至关紧要》一文,认为冷战后第三世界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第三世界在许多方面威胁着美国的安全,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章称,很多人认为冷战后第三世界对美国来说无足轻重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第三世界的特点是不稳定和充满矛盾。这个特点很可能导致在它们国内或国家间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29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拉美国家中左派上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课题组召开了“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拉关系走向及美国对拉美政策调整”研讨会。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研讨会。课题组成员贺双荣、李江春、孙洪波、周志伟和谌园庭分别就“布什执政以来的美拉关系”、“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基什内尔上台后美国和阿根廷关系”、“从布什访问巴西看巴美未来关系”、“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拉美国家的反美联盟及反美联盟能走多…  相似文献   

14.
在债务问题严重制约着第三世界债务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寻求缓解债务重荷的出路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学家、企业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债务资本化是缓解债务的一个可行性途径,因而倍受债务国、债权国和投资者的青睐。巴西作为第三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资本化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巴西政府在债务资本化问题上采取的形式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对第三世界各债务国都具有启迪作用,对中国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83年11月15日至21日,巴西总统菲格雷多先后访问了尼日利亚、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和佛得角等五国。这是第一位巴西总统正式访问非洲大陆,也是巴西政府为推进其拉丁美洲、非洲外交“优先战略”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巴西自七十年代中期实施“负责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以来,抛弃了同美国“自动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美国政府凭借雄厚的国家实力率先在世界上提出并实施了国家层次的信息战略,目标是塑造新时期美国的信息霸权和整体权力优势。具体地说,就是美国通过信息技术优势与传统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相结合,使国家软硬力量同时实现巨大增值,以实现保持国家经济活力、维护绝对军事优势及促进自由民主社会模式全球扩展等三大战略目标。尽管美国信息战略的推行具有“柔软性”、“隐蔽性”等特征,但是从长期看,其侵犯别国主权利益的实质必然导致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主要方面是:防范的重点转为对付“不确定”的地区冲突;削减军费、裁减编制,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力量投放能力;大幅度裁减核武器、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强化不扩散机制;实施“全球防御有限打击计划”. 这次调整将使美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与盟国之间的不信任程度加深.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旨在确保美国的“核优势”,为布什总统的“世界新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18.
范文豪 《拉丁美洲研究》2023,(2):93-112+156
1966年1月,三大洲会议在古巴召开。作为“不结盟运动”创始成员国中唯一的拉美国家和该地区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美国“后院”的古巴举办这样一次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大会意义重大。会议的举办恰逢全球反帝反殖运动处于高潮之时,并且会议首次倡议将第三世界国际主义运动从亚非扩展到亚非拉,形成联结三大洲的革命协调和政治动员。此次会议以更加激进的姿态向资本主义发起挑战,呼吁第三世界形成一套共同的反殖反霸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本主义集团进行暴力抗争。会议之后成立了亚非拉人民团结组织,加上其官方媒介《三大洲》杂志的全球传播,引发了第三世界国际主义的又一个高潮,为第三世界团结运动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全球反殖反霸事业。由此掀起的三大洲运动可以视作“全球南方”这一概念的滥觞之一,它对资本主义强权的全球性掠夺等问题的批判影响了后来一系列的进步思想,所留下的宝贵反殖反霸遗产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70年代以前 ,美国与巴西保持“特殊关系”。 80年代 ,这种特殊关系结束。进入 90年代以后 ,虽然巴西试图在武器控制、开放市场、核发展与核扩散等问题上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但美国并未真正把巴西看作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相反 ,两国在贸易、技术转让、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人权、环境保护和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等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 2 0 0 0年 ,上述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8月 ,卡多佐总统在巴西利亚主持召开了南美国家首脑会议 ,带头反对美国干涉秘鲁大选 ,明确反对美国提出的《哥伦比亚计划》,反对美国将美洲自由…  相似文献   

20.
今年 9月 2 9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第三世界研究中心主办了“从中国视角看第三世界学术研讨会”。会议由现代所所长陆忠伟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西亚非研究所、亚太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与专家以及本所有关研究人员共30余人聚集一堂 ,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把脉与透视 ,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 ,各抒已见 ,其中不乏独到新颖的见解和饶有兴趣的思考。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第三世界”———一个有待重新界定的概念  陆忠伟所长认为 ,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