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华 《党建文汇》2006,(4):51-51
两年前,曾平林从赣南师范学院毕业后,南下广州,当了一名语文老师。在空虚无聊之中,他迷上了上网,并沉迷其中。学校忍无可忍,便将他解聘了。从学校搬出的那一刻,曾平林发誓,一定要把网“戒”了!很快,他列出了一个“戒网”计划,特意在“网瘾”上来的那段时间里安排一些充实而有趣的活动。一个月过去了,’他对上网也不如以前依恋了。自从戒网后,自己都感觉像变了个人似的,天天精神抖擞。朋友们开玩笑地说:“你可以开个戒网培训班了。”这句话让曾平林心里一动。不久,一家“轻舞飞扬”戒网吧开业了。在朋友推荐下,共有18个人前来报名。  相似文献   

2.
郑绍文,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矢志献身革命事业。1979年调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1993年10月在北京病逝。郑绍文为革命理想身先士卒艰苦奋斗60余载,曾被北洋军阀和国民党逮捕四次,在反动派监狱累计度过了5年零9个月的漫长岁月。在生死关头,他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大无畏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党给韬奋以力量——周恩来和邹韬奋的革命友谊□穆欣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1944年7月24日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病逝。他在临终前口授遗嘱说,他的“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9月...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1999,(9)
邹韬奋于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9月28日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中,庄严地接受他临终的书面请求,追认他入党。其实,邹韬奋并不是在生命最后一息才向党表达赤诚向往之心的。追随共产党是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早已选择的道路。此前他还曾三次口头提出入党申请。第一次是1938年在武汉,邹韬奋一面主持生活书店和《抗战》三日刊,一面积极参与救国会的工作。蒋介石曾亲自找他谈话,国民党许以高官,遭到邹韬奋的拒绝。他要求救国会党组书记钱俊瑞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并在八路军汉口办事处当面向周恩来提出…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20,(5):10-10
2月25日,曾执政埃及30年的中东强人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病逝,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早年上过战场,当过将军和总统,晚年又遭受过政治审判,这是穆巴拉克传奇一生的简单写照。1928年,穆巴拉克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为人所熟知,始于战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  相似文献   

6.
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恩江镇,1975年10月3日病逝于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岗位上的周兴,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在他50年的革命生涯中,有28年从事专职保卫工作的经历。毛泽东对周兴的评价很高,1937年他对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我以为周兴是无产阶级的宝剑。”1962年他又在七千人大会上风趣地说:“唐朝有个周兴,是酷吏,残害百姓。我们的周兴是保卫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崇祯的悲剧     
老六月雪 《党课》2011,(22):101-105
明思宗朱由检1610年出生,1614年母亲去世,1620年父亲病逝。1627年兄长天启帝病逝,他即位为帝,年号崇祯,1644年自缢,终年34岁。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可谓命运悲惨。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28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组织部部长、省委委员,原安徽省委书记、纪委第一书记、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副主任、革命老人李世农不幸病逝,终年95岁.在老人生前,笔者曾有幸多次对他进行采访,了解了他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9.
踏实是福     
著名相声艺术家李文华病逝后,我在多篇回忆和赞颂的文章中看到一篇短文,文中写道:“李文华去了……那个身材瘦小、满脸褶子、不苟言笑却常使人开怀大笑的小老头儿,用与名利无关的一生留给我们不尽的财富。我只想说李文华的‘踏实’……”“踏实,成了他的符号,也成就了他的事业、美名。”“踏实,也是大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行列中,有一位从农民到将军,又从将军到农民的传奇式人物。他1905年出生在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的一个穷山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经历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他本人主动申请,自愿回乡当农民。回乡务农29年来,他始终保持老红军本色,为家乡建设无私奉献。1986年3月28日,这位转战南北,历尽艰辛,一生清贫,品德高尚的农民将军在家乡病逝,终年81岁。他,就是农民将军甘祖…  相似文献   

11.
北京海淀区有许多高水平的学校。然而,这里的一所非常简陋的学校,却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穿过一个农贸市场,记者来到了学校,正赶上孩子们课间休息。走进三年级一班的教室,两根灯管显得有些昏暗,26套桌椅拥挤在一起。记者间孩子们,学校好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上学好。这是所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办的学校,叫明圆学校。校长张歌真曾是一个农民。当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木匠出身的他从报纸上看到北京京桥大学中医系招生,萌发了上大学的念头。那年他28岁,已娶妻生子。全村人都说他发神经,岳母却支持了他。老人说念书是件好事。揣着54块钱和几个窝头,张歌真踏上了进京求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英年病逝感撼后人 --"王大耳朵"便是热血男儿王尽美."一大"会前他听到过毛泽东那浓重的湘潭口音;克里姆林宫里他曾坐在列宁的面前;北方工人领袖、山东最早的省委书记;壮志未酬身先去,毛泽东多次念故人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1994,(11)
共和国代主席和他的儿子1975年春天,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的董必武患病住院了。一天,周总理去看望他,董老喘息着说:"这次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但有一个人,我想见他一面!"周总理问:"谁啊?"董老说:"曾凯旋!"提起曾凯旋,周总理自然知道他与董老的关...  相似文献   

14.
他最早提出组建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为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是我党历史上第一张大型日报的第一任总编辑,在新闻宣传战线上辛勤工作,积劳成疾,最终病逝在后方医院。毛泽东称赞说: “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相似文献   

15.
他来自古老的印度,战斗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医术挽救了许多伤病员,被誉为“贴心大夫”。他病逝后,毛泽东悲痛地说:“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朱德发表文章纪念他,并为他的陵墓题词。周恩来给他的家人写信,对他予以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曾称赞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一个人带出了一个军。贺龙是湘西桑植人,论血统属于白族。他出身草莽,少年时就加盟马帮。10岁那年,娶了17岁的童养媳徐月姑,生女贺金莲。若干年后,徐月姑病逝,贺龙则一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你好! 我校一位年轻教师性格直爽,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效果较好,过去曾向党组织提出过入党要求。最近,我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找他谈话,想培养他为入党积极分子,刚涉及入党话题,他竞脱口而出:“入党有什么好处?”接着解释道:“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尽力把学生教好,对得起人就行了。入不入党没什么,反正是教书,不入党反而省事。”听了他的话,我有点震惊,平时我们关系不错,看来他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实在话。  相似文献   

18.
3、不幸的封建包办婚姻1919年,罗荣桓已经17岁了,他在长沙读书参加进步活动的一些情况,也或多或少地传到了他父母的耳里。说实话,罗荣桓父母对他是寄托着很大的希望的。因为在罗国理的六个儿子中,知书识礼的只有老三罗壬申、老五罗荣桓和老六罗湘。罗湘当时年龄尚小,老三罗壬申的身体又一直不好,并且已于1919年病逝。所以,罗国理认为,要使罗家这份家业发扬光大下去,只有靠老五罗荣桓了。为此,他想尽了办法。一天,罗国理夫妻俩一边烤火,一边谈论着自己的儿女。罗国理叹了一口气说:“唉,孩他妈,老三这么年轻就去了…  相似文献   

19.
王梦悦 《党课》2012,(7):122-123
有人称他是“中国医学界第一位的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一直为海内外传媒所关注。曾有媒体称其为“御医”,因为他曾是周恩来总理医疗小组的组长,曾主持、参与过许多位中国领导人的医疗会诊。还有媒体说他是中国“医务外交”的专家,因为他曾被派往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为其元首治疗……他就是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吴阶平。  相似文献   

20.
2001年6月5日 我们的老主任陈遐瓒同志心脏病突发,不幸病逝。他出事前两天(6月3日),我去看望他。他与我闲聊,但声音明显弱小了:“七一的书出来了吗?”这时将近建党80周年纪念日,我还未反应过来是哪本书?他又说:“是写给青少年看的那本。”原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