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创造》1999,(2)
学习问题,如今愈来愈受到广大干部的关注和重视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是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反复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现实情势的客观需要。往我们每天所置身的现实工作环境和现实生活环境打量一下,就会得直观、很客易地发现,那些我们以往所不熟悉的、凭借已有的知识解答不了的新东西,多起来了。“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它们既是给人予鲜活感受的新概念,又确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的某种趋势。新东西多了起来,是社会进步使然,是生活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祖言 《今日浙江》2012,(2):42-42
伴随着地方市县乡换届的陆续完成,我省一大批干部相继走上重要岗位。在这个以变革、创新和转型为特点的时代,“本领恐慌”依然是严峻挑战,“我们熟悉的东西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  相似文献   

3.
“熟悉的工作场景,熟悉的党员形象。舞台上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着十分亲切,也让我们感慨、感动和感悟”,这是观看了市级机关“党在我心中”小品演出后,党员们发出的共同心声16月21日、23日,上海市市级机关“党在我心中”15个小品剧目在上海戏剧学院分两天汇演。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波澜壮阔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党的基本路线日益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熟悉,逐步深入人心。但熟悉并不等于深知,如果现在问: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就是四化嘛!”这个“四化”是指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如果问: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就是‘一个中心,两个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里,江总书记提出了一个“抓住战略机遇期求发展”的新问题。实践证明,我们要抓住战略机遇期求发展,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新思路,作出正确决策。 思想观念现代化问题,已经谈论十多年了,人们比较熟悉,然而思维方式现代化问题,人们还不大了解。前些年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熟悉的“年轻人” 我们所不熟悉的“孩子们” “80年代人”已健步走来 个体差异不等于群体“代沟” “我讨厌以年龄来给人分界线”  相似文献   

7.
肖国金 《政策》2002,(3):24-26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国入世,我们需要熟悉WTO规则、遵守WTO规则,更重要的是要驾驭规则、运用规则,加强我们自己的“竞争力”,加速培育市场的“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复杂多变的形势。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之一,在于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的形成,是他在领导我国人民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长期思考的结果。研究邓小平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对我们学习和把握邓小平探索问题的方法论思想,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一、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们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恶果。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①。其中最重…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6,(4):58-58
周恩来最早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初步思想,是在1954年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说:“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的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0.
《西部社会》2002,(11):1-1
“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十几年前,邓小平同志这样预言。 十几年后,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自新世纪始,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有关现代化问题的学术探讨渐趋广泛,“现代化”一词在报刊上的出现率也愈加频繁。与此同时,同“现代化”既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近代化”一词也屡屡出现。值得我们研究的是:“近代化”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它有没有必要与“现代化”一词并行存在。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政治教学和教育中,经常需要提到“英雄”。但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熟悉”与“不熟悉”。其一,熟悉这样那样的歌星影星,不熟悉英雄人物。有的学生对这个“天王”那个“巨星”了如指掌,而对诸如洪秀全、秋瑾、杨振宁、邓稼先、袁隆平乃至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风流人物却感到“陌生”。其二,熟悉“帝王将相”不熟悉“平民百姓”。有的学生可以大谈康熙乾隆,却不知毕升、黄道婆、李春何许人也!其三,熟悉古代英雄不熟悉当代英雄。部分学生能对古代英雄乃至小说塑造的英雄人物如数家珍,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观察、处理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指导我们取得各项工作胜利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我们只有熟悉、精通马克思主义,才能有效地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更好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做好各项工作,科学地推进四化建设的步伐。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  相似文献   

14.
叶红 《创造》2002,(10):27-28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一开始就要求我们站在“新阶段”的时代高度来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把“新阶段”同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十六大”联系在一起,有其非同寻常的意义。江泽民明确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指中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党中央是以“新世纪”的复杂形势和“新阶段”的时代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确定“十六大”的历史使命的。——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范朝礼  殷雪青 《群众》2011,(11):32-34
小康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一个民族情结,是历代仁人志士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是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生活的期盼与向往。历史聚焦到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不是效率的前提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唐贤兴我们讨论和研究公平与效率问题,不能忽视我们所处的总体背景,那就是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之中。因此,我不赞同那些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异议,重要的命题是所谓“公平应是效率的前提或基础”,就是说,公平...  相似文献   

17.
徐焰 《同舟共进》2012,(10):3-6
“两千年交往”、“半世纪仇怨”,这两句话曾是中国人与“一衣带水”的东瀛邻国关系的概括。处理同日本的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国人——特别是不大熟悉复杂国际关系的人——看待中日关系,容易出现情绪化倾向,而现代化社会对思维的要求恰恰是理性化。在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下,如何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处理好对日关系,真是需要大手笔、大智慧。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中国人曾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叫“洋人”,“洋人”为我们带来了地球仪和望远镜.另外.还有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照相机。最初的照相机外形像个大帽盒子.笨重无比不说.所用的底片还是玻璃的一摔就碎。后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断改进.照相机才逐渐变迁到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9.
1995年7月中旬,就如何加快云南经济的发展问题,我们采访了云南省人大副主任刀国栋同志。刀副主任曾担任过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职务,对省情十分熟悉,对民族工作十分重视。采访的话题是从今年6月19日,《云南日报》报道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所用的标题:“团结一致,加快发展,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始的。对副主任说,他非常赞成这句话,他认为,这实质k是我省当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关键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对副W任说.他思索过很久,认为应该抓一些对全省发展具有战略…  相似文献   

20.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所从事的全部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服务早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最为熟悉的语言,理应成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最高的行为准则。然而,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形势下,一些领导干部背离了宗旨,淡化了宗旨,甚至践踏了宗旨。他们的言行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列不满,这种违反党纪、国法的不能容忍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严肃对待。一、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曾指出:“我们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