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由此导致菲美关系、菲中关系以及菲律宾的南海政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杜特尔特政府的对外政策已调整为远离美国亚太战略,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暂时搁置南海仲裁案,开启中菲间关于南海问题的双边对话。但菲律宾不可能轻易放弃南海仲裁结果。菲美同盟暂时不会有大变动,仍会维持在之前的保证菲律宾国家安全的两国条约及协议基础上。杜特尔特仍需要通过中菲友好合作促进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来证明自己推行的对外政策调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工党政府自1983年3月执政以来,以历届政府所没有过的外交姿态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对其外交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主要是对外政策的重点有所转移。现就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在印支政策问题上以及在对东盟国家的关系,对美关系和对苏关系上的主张和做法,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德国统一后的外交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把欧共体建成欧洲联盟,使欧洲成为世界多极化中名符其实的“一极”,德国可以在这一极中称雄。与此同时,德国将积极利用国际形势变化给它带来的机遇,凭藉其经济实力,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以便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与美国、日本并驾齐驱,担负起共同领导西方世界的责任。德国为实现上述外交总战略,正对西德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德国外交政策重点已从美国转向欧洲。对美国仍不放弃结盟关系,但在新形势下,决定加以修补和完善,使其具有“新的质量”。对苏联的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以条约的形式与其建立了“特殊伙伴”关系。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则是在促其和平变革中承担“特殊责任”。对中国和第三世界将保持原有的关系。现将德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俄印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度降温到关系改善,再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不断调整各自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结果。俄印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不再含有军事同盟性质;防务合作是重点;合作领域扩大。  相似文献   

5.
2010年,日本民主党政府菅直人内阁上台后对外政策有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积极推进日美同盟关系的发展与稳固,加强日美军事关系的合作,试图拉美解决中日钓鱼岛、日俄北方四岛领土争议等地区性问题;对中国持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制造钓鱼岛撞船事件及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上的强硬表态。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变化反映了日本外交安全战略的调整苗头和转型方向。就中日关系而言,日本对华政策的整体性框架还不够明朗和清晰,但其外交理念视中国为现实威胁的因素在上升、利用与中国的纷争煽动国内情绪的政策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马孆 《南亚研究季刊》2004,32(1):38-42,67
苏联解体后 ,印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一度降温到关系改善 ,再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不断调整各自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结果。印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不再含有军事同盟性质 ;防务合作是重点 ;合作领域扩大。  相似文献   

7.
欧洲共同体在欧洲新秩序的建设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和影响,主要取决于共同体内部关系和对外关系的调整。从中期发展来看,共同体内部经过协调和重新组合,建立某种平衡是可能的。在可预见的将来,欧共体在欧洲新秩序的建设中还难于成为坚强的独立一方与美苏,特别是与美国进行争夺。  相似文献   

8.
一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以及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大市场正式开始运转,欧共体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欧共体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政策的内涵、重点等都有了新的变化: 一、外交、安全政策内涵转变。冷战时期,欧共体国家首先将发展援助作为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对峙中争取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工具。苏联东欧集团解体后,欧共体的外交、安全政策目标转向利用发展援助传播西方式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这一政策目标新  相似文献   

9.
亚努科维奇上台后,调整乌克兰的对外政策,积极推进与欧盟的一体化合作,把加入欧盟列为国家的战略方向;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争取更多的能源优惠;奉行不结盟政策,不加入任何军事集团;发展与美国、中国等世界大国的友好关系,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迄今为止,上述政策基本成功,有望延续。  相似文献   

10.
外汇管理,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法律、法令或其它规定,对其居民购买和持有外汇所作的管制,以达到改善对外收支状况、稳定货币汇率,从而促进本国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的目的。由于各国的经济条件不同,对外经济关系各异,因而在外汇管理的方式、范围及政策的松紧程度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随着条件的变化也要经常修改、调整其外汇管理政策。本文拟对印度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近期政策调整作些介绍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缅甸与我国山水相连,发展同缅甸的关系符合我国的对外政策,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缅关系得以顺利稳步发展,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睦邻外交政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北欧诸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突出的重点是迅速靠拢并争取早日加入欧共体。这一变化将对欧洲一体化建设和世界形势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向欧共体挺进北欧5国瑞典、芬兰、挪威、冰岛、丹麦共有人口2344余万,面积132万多平方公里。从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它们虽然重视与欧共体国家的关系,但一直游离于欧共体之外,看重它们本身之间的合作,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早在1952年北欧就成立了“北欧理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双边援助国,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回归对外援助政策传统,相比特朗普时期进行了明显调整,主要表现在:提升对外援助的政策层级,增加政策效力;增加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加强资源保障;强调对外援助的价值观属性,突出意识形态色彩;重视对外援助的多边渠道,发挥规范性力量的作用;调整对外援助的优先目标,加强援助议题设置。拜登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统筹了国内国际政治经济议程,通过加强意图与能力、目标与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内外影响初步显现:大幅提升对外援助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力促全球国际援助的战略化、政治化、工具化趋势,并推高全球发展合作领域的对抗性风险。但受制于对外援助“内顾”倾向、美国国内矛盾激化、舆论严重极化等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无法完全实现其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2010,(5):13-21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明显的调整。一是外交政策调整,改变布什时期单边主义政策,采取“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外交手段:二是军控政策调整,调整核裁军、军控与防扩散政策,宣示“无核世界”主张。抢占道德制高点:三是调整中东战略与反恐重心东移,以期集中力量解决阿富汗、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和改善美国同穆斯林的关系;四是“重返亚洲”,巩固美日、美韩同盟,积极介入东亚一体化进程,循着“巧实力”思路影响亚洲的“问题国家”:五是对俄政策调整,从国家层面到东欧防御计划、防扩散等各方面着手回暖美俄关系。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并未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质,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5.
以社民党领导人施罗德为总理、绿党领导人菲舍尔为副总理兼外长的左翼红绿联盟政府。新政府执政后在一些方面曾推行有别于科尔政府的外交政策。在经过碰壁和一段时间“实习”后 ,聪明、务实的施罗德和机智善变的菲舍尔调整了对外政策 ,并在某些方面和重要问题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一、施罗德政府的基本对外战略和政策与科尔政府没有根本区别。施罗德和菲舍尔都没有在联邦一级政府机构、更没有在外交部门工作经验 ,但他们在执政不长的时间内能较及时地总结对外关系方面的失误并调整立场 ,从而缩短摸索和适应期 ,较快地确定了对外战略和政…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试析布什政府对外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政府尚未推出完整的对外政策,但从布什总统及其幕僚的观点和举措来看,共和党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的"现实主义"传统,将主导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在"现实主义"理念支配下,美国新政府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加强与盟友的关系,加大对伊拉克、朝鲜等国的打压力度,调整对俄罗斯的政策并将其重点转向安全领域,压俄在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等方面与美进行合作.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上升,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呈现出更注重现实利益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欧盟对非洲政策中的中国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作为部分欧洲国家的前殖民地,在欧盟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欧盟积极调整对非洲政策,并将中国因素纳入欧盟发展对非洲关系的政策框架中。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欧盟、非洲和中国:走向三边对话与合作》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加强中、欧、非三边对话与合作的建议。这是欧盟对非洲政策的一次新调整,是对中非关系深入发展作出的一个新回应,也为中非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在此背景下,中、欧、非三边合作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捷政府善于利用本国的有利条件,执行一套比较符合实际的政策,捷国民经济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经济私有化过程接近完成,生产开始回升,财政金融状况逐步好转等。 捷在转轨中采取的重要政策有:在推行私有化和市场机制的同时,注意加强宏观控制,调整政策;改革税务制度;支持中小企业,继续补贴农业;注意社会福利政策;适当调整对外经济政策。 捷经济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机制比较脆弱等。今后只要捷政治继续稳定,政策审慎稳妥,捷经济将朝着回升方面继续发展,但速度不会很快。  相似文献   

19.
在东亚地区政治格局变迁之时,安倍政府重新定位日本全球角色,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领域均进行了大幅调整。在对外关系中,对美外交仍处于首要位置,对华关系出现回暖,与东盟关系在加强,积极协调日韩关系,对朝关系虽有改善但十分有限。在安全领域,做出解禁集体自卫权、实施安保法案、扩张军力等一系列举动。经济领域主要侧重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谈判及能源输出。本文从安倍晋三本人的右翼属性、日本国内逐年的右倾化趋向、中国的崛起和东亚政治格局变迁三个层面分析了日本东亚外交调整背后的动因。安倍政府的政策调整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挑战,同时也将对东亚地区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变与不变间的波兰——图斯克新政府外交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议会选举获胜后的图斯克就任波兰总理,卡钦斯基旧政府下台.对新一届政府而言,前任政府的外交政策留下的不少残局需要收拾:过度亲近美国带来的国内外压力、疑欧立场导致的孤立境地、与俄罗斯关系降至冰点并受到普京的强硬回击等.为此,新政府将在延续前政府部分外交政策(将国家安全置于外交首位、重视发展与美关系、防范俄潜在威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在波美关系中凸显国家利益的现实性、放弃疑欧立场而亲近欧盟、改善与俄关系,加强对话合作,采取灵活务实态度来构建双赢局面.未来的波兰外交政策在短期内仍会在变与不变间摆动,但是可以预计,变化将是其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