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支部生活》2021,(1):61-63
福建三明,八山一水一分田。在这闽中山区,当年来自全国的10万建设者建造出一座工业城市。辉煌之后,烦恼也曾接踵而来。千头万绪,三明应该怎么办?从哪儿下手?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三明调研,他指出,从三明整个情况来看,今后的发展,要把握住“体制创新、市场导向,结构调整”三句话。一席话,让三明人茅塞顿开,坚持改革,坚定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以来,三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全国各地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借鉴。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三明的做法和经验,发出了"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的号召。三明因此成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祥地,被誉为"文明摇篮"。人们一提到三明,便会将之与"精神文明"相联系,或者一讲到"精神文明",便会想起三明。三明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唯一保持文明城市称号至今的城市,也是自  相似文献   

3.
《三明新市》这首诗是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于1961年2月12日偕夫人康克清,在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的陪同下视察三明时写下的。 1961年前的几年间是三明工业史上发展较快的一段时间。1958年7月,三明成立了重工业基地建设委员会,汇集各路建设大军4万余人,在梅列盆地12.5公里长的区域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到1959年底,基本建成了三明钢铁厂等80多个工厂。1960年至1961年,上海、福州、厦门、  相似文献   

4.
三明是著名的中央苏区、东南抗战文化中心、20年红旗不倒的红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书写了壮丽的革命斗争诗篇。毛泽东与周恩来等革命领袖都曾在这片红土地上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光辉足迹:共和国十大元帅有八位、十位大将有五位曾在三明指挥过红军战斗.  相似文献   

5.
三明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实践。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两次进入闽西北,为革命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三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省是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而三明医改走在前头,对福建省乃至全国的医疗改革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作为三明医改亲历者的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三明医改过程、经验和成果。改革动因三明医改从2012年2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6年多了。三明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也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山区城市。当时城镇职工医保有40万人,赡养比是2.06比1,2010年出现基金亏损1.4亿多元,到了2011年亏损了2.08亿。亏损的原因有几  相似文献   

7.
三明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实践.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两次进入闽西北,为革命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三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末, 三明工业城的崛起,可以说是福建地方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三明,地处福建中部,北有武夷山,南有戴云山,中间沙溪穿流而过汇人闽江,是两山之间的一块河谷盆地。解放前,这里仅是一个人口不过5000的小县城, 叫三元县。给人留有印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新世纪起始年,是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三明的经济工作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来说,也同样面临着挑战,要抓得更加活跃更加有成效。省委书记宋德福1月5日来三明调研时指出,三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行单位,这几年连续下来一直做得比较好,所以我们讲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更多地要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上,希望你们把这件事做好。无论从政治、历史、全局的观点看,还是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看,三明精神文明建设上新的水平,增强新的实效的责任已落在全市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肩上。1.要珍惜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成果。自80年代初,三明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扎实实地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984年6月,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总结自1982年以来大中城市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情况,推广三明市坚持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建设"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在国力相当薄弱、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只用1500多天时间,在一片荒山坡上搬走土石方600万立方,初步建起了一座拥有13家大中企业、49家小型企业,人口12万的重工业城市——三明。回想那段参加三明工业城建设的光辉岁月,我仍禁不住激动万分。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司法权来自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必须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三明中院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当事人和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归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进行过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浸渍着先烈们悲壮激烈、奋勇杀敌的鲜血,烙印着三明老区人民前仆后继、奋勇向前的足迹,更铭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永垂青史的丰功伟绩。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追忆77年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足迹,见证先辈们所留下的最早抗日标语,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日子。  相似文献   

13.
1957年7月,我从中央政法干校调回福建省监察厅工作,不到两个月,省委组织部又因我是解放前福州高工毕业的,就把我调到急需工程技术干部的三明化肥厂筹备处。对这次调动我很高兴:一则可以为国家工业化和福建重工业基地建设出力尽责感到非常光荣;二则自己可以学以致用,钻研技术,这是多年求之不得的事。但事与愿违,选厂后,又叫我到三明建委驻榕办抓器材工作。一年后,调回三明化工厂做基建设备工作,以后又从事厂办、党办、工  相似文献   

14.
1961年2月12日,朱德委员长视察福建省三明市时,听了当地同志的汇报后,写下了《三明新市》一诗,诗云: 上饶集中营,拘留尽群英。军渡长江后,迁移到三明。多少英雄汉,就地遭非刑。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将此杀人地,变为工业城。此诗已收进《朱德诗选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人们就由此断定:上饶集中营是1949年解放大军过长江时迁到福建三明的。  相似文献   

15.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在过去的20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三明和厦门两个城市的经验代表了80年代和90年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及时代要求.三明的经验回答和探索了文革结束后人民群众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文明水平的强烈愿望和现实实践,厦门经验则探索和回答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两者的全面比较表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并如何一起抓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三明和厦门的经验又蕴含着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末,三明工业城的崛起,可以说是福建地方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三明地处福建中部,北有武夷山,南有戴云山,中间沙溪穿流而过汇入闽江,是两山之间的一块河谷盆地。解放前,这里仅是一个人口不过5000的小县城,叫三元县。给人留有印象的,只有国民党特务办的“梅列集中营”和一首民谣:“小小三元县,几家豆腐店,城内磨豆腐,城外听得见。”由于是内  相似文献   

17.
三明市地处福建西北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起来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中一直走在前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新时期新阶段重要战略机遇期,利用在海峡西岸北接“长三角”、南联“珠三角”、东出闽东南沿海城市群、西拓周边内陆省区的枢纽地位,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在对接全局中找准发展定位。我们坚持站在全局谋发展,跳出三明看三明,抓住“十一五”期间交通、区位条件不断改善给三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立足本地独特的资源特点、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不断拓…  相似文献   

18.
早春的闽西北已褪去严冬萧瑟的外衣,到处新柳吐翠,桃红点点,梨花飘银。沉寂了一冬的沙溪河开始涌动着春潮,唱着欢快的曲调将蓝天白云的美丽画面拥入怀中。它似乎也知道,一个有意义的日子来临了,一位全国人民尊敬的元帅,沿着当年率领工农红军挺进闽西北的道路走近河畔,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沙溪河畔这片刚刚苏醒的处女地,丈量着三明这座在共和国摇篮中诞生的工业新市起飞的跑道。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不道德生产引发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三明市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拥有全省最大的钢铁、化工、制浆造纸、化纤、人造板、农药等企业。这些企业已成为福建省的重要工业支柱,同时,又使三明市成为福建省的污染大户。本文根据生态伦理学理论,立足三明企业实际,试图探索企业  相似文献   

20.
三明新市     
上饶集中营, 拘留尽群英。 军渡长江后, 迁移到三明, 多少英雄汉, 就地遭非刑。 青山埋白骨, 绿水吊忠魂。 将此杀人地, 变为工业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