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涛 《政府法制》2010,(11):23-25
2010年4月上旬,沈阳一位女士通过报社找到特稿记者,哭述了她儿子——一位重点高中的三好学生,沉湎于手机黄毒成瘾又盗窃犯罪的不堪经历。  相似文献   

2.
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只能仰视的奢望。上大学,是埋藏在他心底的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这个16岁少年的生命之花,是否还有机会继续绽放?  相似文献   

3.
王夏迎 《检察风云》2012,(14):46-47
5月3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的简易法庭中,一名16岁的少年接受了刑事审判。他叫赵星,犯窃取、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这条罪名在他这个年纪的刑事犯中并不多见。第一次站在被告席上,赵星显得局促惶恐,但仍保持着镇静。他看起来应该是个聪明且有分寸的少年。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少年却在他人的授意下,攻击数家日本购物网站,窃取6000余张信用卡信息,非法获利2.2万余元。经过庭审,法官当庭宣判了结果,听到判决,赵星悔恨地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4.
刘巍  李燕  周华 《政府法制》2013,(24):53-53
“检察官叔叔、阿姨。真诚地感谢你们对我的耐心帮教,若不是你们,我这一辈子就完了……” 这是一个我们称其名为小郭的孩子写给山西省泽州县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的一封感谢信。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22日,一则消息震痛了学术界乃至全社会:著名宪政学者蔡定剑于该日凌晨3时离开人世,年仅54岁。我与蔡先生早就相识且交往颇多,虽然早就知道他患上晚期癌症,但还是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接下来的几天,我的心仿佛一直有一股莫名的泪水在流淌……  相似文献   

6.
轰动英国社会的“十字弓食人魔”审判在2010年12月21日终结,40岁的系列杀人犯史蒂芬·格里菲斯因残暴杀害3名妓女并吃尸肉,遭判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7.
怀杰 《江淮法治》2010,(10):42-43
事业有成狂傲男子竟有6次婚姻 2010年3月,当余志雨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时,他很平静,颇有文采的他还在反复吟唱着“人生有几,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两轮日月往来如梭”。  相似文献   

8.
孙越 《中外法学》1988,(1):37-39
<正> 进入七十年代,美国的少年犯罪无论在数量上,抑或在严重程度上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美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亦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司法外处理,另一是转交普通刑事法院审理。所谓司法外处理,在美国称为"转向"(Diversion),含有转向它处之意,指使某些较轻微的、原属于少年法院管辖、处理的少年,脱离少年法院的正式审理程序,而交由各种社会机构进行监督、治疗或采取其它处理办法。"转向"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非犯罪  相似文献   

9.
孔祥凤 《政府法制》2014,(22):33-33
1950年,他出生于印度沃德讷格尔一个小商贩的家庭。从小,他便跟随父亲去镇里的火车站卖茶。十几岁时,他就成远近闻名的卖茶童。小时候的他酷爱读书,课余时间,镇上图书馆的书被他看了个遍。平时的他有点内向和腼腆,但口才很好,偏爱辩论和戏剧表演。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29日,俄罗斯联邦阿尔泰共和国翁古达区图埃克津卡村居民,16岁的鲁斯兰·库利斯因犯杀人罪被阿尔泰共和国最高法院判处10年有期徒刑.至此,这起前后历时5个月的杀害鄂木斯克著名记者及其家人的凶杀大案基本结案.……  相似文献   

11.
阿颖  吴荣之 《江淮法治》2010,(12):38-39
2010年3月4日,年仅27岁的北京大学“双硕士”、大成基金公司研究员袁健在深圳跳楼身亡。消息从北大的校园论坛上传出,人们纷纷质疑:这个在北大读书期间曾稳坐班级成绩第一名的他,这个从小到大一直闪耀着太多光环、为父母带来诸多荣耀的优秀男孩,怎么可能刚刚参加工作就走上绝路?在生存与毁灭之间,一个如此成功的年轻人为何会选择自行毁灭?永别亲人?  相似文献   

12.
高考在即绣花鞋惹官司 2010年5月26日。初夏已经来临,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宜宾县城某中学校园里,高三学生备考正酣,圆梦前的最后冲刺令他们痛井决乐着。而对高考颇不以为然的李进在自习课堂里无所事事,一心只想找点乐子打发无聊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曹杰 《中国检察官》2010,(22):69-72
“辣椒水”喷出荒诞剧 2010年8月29日下午5点.住在北京石景山区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送走采访自己的辽宁电视台记者。步行回家。  相似文献   

14.
康树华 《中外法学》1982,(2):14-21,13
<正> 一、日本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日本少年司法制度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1883年开始施行的旧刑法,参照法国刑法制订了新的制度——将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现定为12岁,设立了将违法少年送入惩治场进行教育的制度。根据同时施行的监狱修订规则,惩治场还收容2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5.
张鸿巍  韦林欣 《法学论坛》2005,20(2):135-141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少年司法制度的诞生地———美国 ,它的少年司法体系的改革令人关注。本文回顾了美国少年司法政策的发展历史 ,并系统地检验了美国少年司法体制 ,总结了美国少年司法的历史 ,阐述了美国少年司法近年来的发展状况 ,这些发展推动了学者们对美国少年司法的深入研究 ,从而为处理青少年偏差行为指明了合理、有效的策略。本文还涉及到意识形态、政治策略和媒体对少年司法的公共政策的影响问题 ,最后探讨了将来美国少年司法领域中可能出现的争议。  相似文献   

16.
晏楚兴 《法制与社会》2011,(13):146-146
姚建龙博士《超越刑事司法》一书对少年司法的历史和本质进行了详细探究:社会发展延长了人们的少年时期,少年司法得以产生,成人社会控制少年的需要是少年司法起源与变迁的真正动力。同时,该书启迪了现实的少年司法实践,那就是在扬弃中改进少年司法,在设计少年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分案处理机制、特殊审理机制以及判前判后的帮教等等制度时,需要一种特别的关切。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历史的考察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少年法院。德国于1908年在科隆建立了第一个少年法院,接着在法兰克福也建立了少年法院。1912年按照美国的模式,德国在摩泽尔河畔的威奇托利(音译)建立了第一个少年监狱。然而,本来在汉堡对于少年犯罪的处理方法,是准备采取少年福利委员会的形式。成立少年福利委员会的议案规定,少年福利委员会的组成,除法学家外,还有各种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8.
少年司法的起源:美国少年矫正机构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于19世纪兴起的少年矫正机构运动,是少年司法从普通刑事司法中分离出来的开始。少年矫正机构运动试图改革一元化刑事司法的弊端,为违法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矫正其罪错行为。显然,这一改革实际上也完善了对少年,特别是下层贫民、移民和闲散少年的社会控制机能。尽管这一改革充满着争议,但在“少年福利”的名义下,国家亲权成功地凌驾于父母亲权之上,奠定了少年司法干预权的合法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法制与社会》2011,(3):56-58
早在14年前(1997年),“流氓罪”就已经从我国刑法条文中被永久删除了,但有“中国最后一位流氓”之誉的牛玉强,却还要背负着这一罪名在监狱中服刑至2020年,原因是在28年前,刚刚成年的他和朋友抢了一顶帽子并打了一架。牛玉强的悲剧人生直到2010年底才为世人所知,可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严打”中遭重判的他还该不该继续服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一个伴生的新词汇"蚁族"应运而生。所谓"蚁族",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本文主人公姬晨光就是其中一分子。与绝大多数不畏困苦勤勤恳恳执着地开创未来的"蚁族"不同的是,这个在亲朋眼中的"潜力股"大学生,为提速人生"幸福指数"。公然以侵害他人作为发财捷径。2010年1月26日,河南省沁阳市检察院以抢劫、抢夺罪对姬晨光等人提起公诉。随着案情的明朗化,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蚁族"的生存状态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