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关注。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踪的父母能借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广州市公安局有关方面表示,他们已经关注“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  相似文献   

2.
日前,由于建嵘教授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多位参与者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出台了将于全国两会期间拟交提案草案,从修改立法、完善救助等层面提出建议,以实现“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目标。据了解,该行动在各地愈演愈烈,不少反对声也随之而起,  相似文献   

3.
微博打拐在兴起之初实际上就已经“异化”为微博打乞,“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的倡议缺乏对儿童权利的应有尊重。对于强迫型和牟利型儿童乞讨现象,当然应当严厉禁止,包括对情节极为恶劣者适用死刑、剥夺监护权等方式,但是对于自救型乞讨,显然难以也不应当采取严禁的立场。如果不对滞后的儿童保护机制进行变革,儿童群体性受害的恶性循环就难以避免。有效的儿童保护机制是社会转型的稳压器,完善儿童保护机制不仅仅是儿童保护的需要,也是平稳完成社会转型,维系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需要,期待微博打拐能够成为我国儿童保护机制变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有关解救乞讨儿童的议案、提案,因其特殊的孕育背景,成为一大亮点.事情的起因是,今年1月下旬,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众多网民、媒体、公益组织、政府部门纷纷跟进,激起席卷全国的波澜.适逢全国两会前夕,一些敏锐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随即介入这一议题,并委托于建嵘团队起草相关议案、提案.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救行动,就此上升为对公共决策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钱蘅  赵楠楠 《法制与社会》2011,(31):187-188
乞讨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的“顽疾”有非常多的乞讨儿童是跟着父母乞讨或者被父母出租给了职业乞讨者。其中还有一部分乞丐儿童是被拐卖的失踪儿童。解救乞讨儿童不仅解救那些被拐卖的儿童,而是让所有的乞讨儿童,从乞讨的生活状态中解救出来。当被拐卖的儿童面临失去生存权、生命权的时候,问题的关键是应当确立国家社会福利机构的辅助监护制度和儿童的福利保障制度,以及儿童保护法的完善才是解决儿童乞讨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乞讨虽是成年公民的自由,但任何人均无义务向乞讨人施舍。承认成年公民乞讨自由与适度限制乞讨,应当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意。政府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实施主动救助、强制救助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应当视为未成年人的自愿接受。政府有权适度限制乞讨行为。其一,应当区分行乞的主体;其二,应当区分行乞的地点;其三,应当区分善意乞讨与恶意乞讨;其四,应当区分谋生性乞讨与经营性乞讨。应当按照“最大利益原则”保护儿童权利。政府是保护儿童权利的第一责任人,我国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尚需进一步严密化,保护儿童权利必须打通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7.
林彦 《新法规月刊》2011,(2):116-119
导致儿童从事乞讨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在选择解决儿童乞讨问题的对策之前,应先探究迫使儿童走向街头的具体原因。如果政府想更有效地解决乞讨问题,就必须关注和区分乞讨者的年龄结构。有效的乞讨规制政策(法律)必须对成年和未成年乞讨者加以必要的区分。如果拐卖儿童犯罪的确是导致我国儿童乞讨现象的主因之一的话,那么政府就必须动员足够的执法力量“斩草除根”。同时,应当善于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使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解决儿童乞讨问题。在通过“打拐”切断儿童乞丐的滋生土壤之后,政府应当专注于规劝仍然在街头从事乞讨的未成年人,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儿童福利应当成为政府政策侧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有多种进路。法经济学仰仗其强大的解释力和不断自我升级的活力,为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实用的视角。我们可以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禁止儿童乞讨的问题。儿童乞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人建议立法干预,甚至全面禁止儿童乞讨。通过法经济学的视角可以剖析儿童乞讨问题的社会根源,并就制度设计过程中需要界清的有关概念以及各种社会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进而按照法经济学的评价体系对各种主张进行考察,从技术层面与国际比较的层面上对禁止儿童乞讨作出制度设计或改进方面的具体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图说法律     
2011年2月12日,贵阳,乞讨妇女因要与孩子分开,在救助站内大哭大闹。她的孩子已被安置到儿童村。由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转发的一条失子母亲的求助信息,演变成一场"网络打拐"热潮。但是,警方在随后的解救行动中  相似文献   

10.
石勇 《政府法制》2011,(10):14-15
由著名学者于建嵘教授发起、网民所参与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打拐运动,夺去了2011年春节的部分光芒。但在一种"剧场心理"中正义感和爱心泛滥一番后,参与和不参与运动的人们猛然发现:并没有多少被拐孩子是通过"微博"这个神话般的时尚平台获得解  相似文献   

11.
庄蕾 《法制与社会》2012,(27):167-168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但其立法本身及其在运行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设立“禁讨区”问题的法学思考,现行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立法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年初,北京警方破获一乞讨诈骗团伙,10名成员涉嫌诈骗被刑事拘留。这些乞讨诈骗者,在三里屯等地的繁华路段,假扮身处痛苦残疾中的“重病患者”,互相之间还轮换角色,进行“更班”。更恶劣的是,他们利用一些年幼的儿童,命令其躺地装重病,在医院、街道路口和行人众多的公众场所进行乞讨。  相似文献   

13.
禁讨区与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关注禁讨的讨论已有些时候了,最近看了大连市府制定规章“首设城市禁讨区”、禁止在许多公共场合乞讨的报道,①不免想谈点看法。乞讨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估计当今任何社会都难以消除。君不见,世界上富强如美国者,其最大的“窗口”城市纽约的各种公共场所,也无不点缀着乞讨方式各异的乞讨者。不过,在那里我见到的乞讨者都是文明礼貌的,对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决无妨碍。同样,在那里,人们通常只会听到如何更好地解决无家可归等社会问题的讨论,听不到有人指责乞讨影响城市市容谋划予以禁止之类说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少数人因这样那样…  相似文献   

14.
流浪乞讨儿童问题是目前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从立法、司法、社会保护多层面、多视角予以探讨解决。在流浪乞讨儿童刑事治理问题上,要注意做到“三结合”,即预防控制上要注重打击与预防相结合,在综合治理上要注重堵源与疏流相结合,在工作机制上要注重依法审判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其次,在流浪乞讨儿童民事保护问题上,要实现“三衔接”,即权利救济上要实现实体操作与程序运行相衔接,在权利兑现上要实现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相衔接,在责任承担上要实现个人责任与国家责任相衔接。  相似文献   

15.
武清华  江勇 《法制与社会》2011,(13):257-258
残疾人乞讨和儿童乞讨在当今都市随处可见,其中有的是因生活困难迫于行乞,也不乏有许多残疾人和儿童被不法分子强迫行乞。鉴于强迫残疾人、儿童在当今社会发生的严重态势,本文就此罪名的相关争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乞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乐 《政治与法律》2004,1(4):34-39
近来各城市纷纷划定"禁讨区",并在划定的区域内限制行乞.规定一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但是与此同时,对于是否有权划定"禁讨区"以及是否存在"乞讨权"等问题上争议日益增多.基于此,本文结合南京市近日颁布的通知并对各大城市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以法律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将乞讨行为分成为主动行乞行为与被动行乞行为,并将被动乞讨行为归结为"无受害人"行为;同时认为:设定"禁讨区"是一种合理的城市管理方式,以及并不存在着"乞讨权"这一所谓的宪法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政府法制》2014,(12):4-9
金庸小说里的丐帮帮主为国为民、侠义济世,而现实中的“丐帮帮主”却做着弄残儿童,再把他们组织起来乞讨,最终为自己牟利的丑恶勾当。近日一篇报道,让人们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经突破文明底线。  相似文献   

18.
于曦乔 《法制与社会》2012,(33):219-220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流浪乞讨人员的大量出现、流浪乞讨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威胁。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或是规制犯罪的流浪乞讨,或是保护流浪乞讨中真正的弱势群体。然而纵观之,随着流浪乞讨儿童现象的日益普遍,对于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则显得非常不足。这便要求我们加快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真正解决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的相关问题,真正把保护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流浪儿童乞讨权规制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 《法学杂志》2012,33(4):17-22
当下中国城市有一个令人痛心的图景,那就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大量存在。要从根本上保障流浪乞讨儿童的权益,就要立法禁止儿童乞讨,建立起对相关人员和机构的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防范儿童流浪乞讨。同时,应化解在城市生活的农村户籍儿童所面临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诸种现实难题,践行保障儿童权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据《信息时报》2月1 8日报道,在近日召开的广州市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委有关领导痛批了广州市目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强行乞讨现象,并表示今年要建立禁讨区以解决问题。 从报道的情况看,有关领导人之所以如此痛下决心,不外乎两个理由:一是强行乞讨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市民的利益,政府决不允许让个人乞讨的权利建立在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二是为保护未成年人利益,需要打击目前操控未成年人乞讨的行为。 单从理由本身看,这两个理由都是无可厚非的,强行乞讨肯定会影响社会秩序和损害市民利益,打击操控未成年人乞讨的行为也实属必要。但是,这两个理由和建立禁讨区似乎没有必然关系,这就是说,打击强行乞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