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玉芬  王翔 《法制与社会》2011,(33):290-292
2001年我国《婚姻法》进行了修订,探视权强制执行的效力通过立法得以确定。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必要对探视权强制执行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探视权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赵杰 《政府法制》2011,(33):12-13
如果不是8月13日一纸新《婚姻法》司法解释实施,南京的朱丽(化名)或许还在自信满满地等待法律以房产对半分割的形式“惩戒”一下出轨的老公高伟(化名)。不料想,仅一周时间,结果全变了。  相似文献   

3.
2003年1月26日,23岁女青年姜燕燕与邻村26岁小伙田正滔结婚,半年后姜燕燕患上精神分裂症,同年12月24日,田正滔带着有精神病的姜燕燕去办理了离婚证。不久,田正滔再次与一湖南女孩办理结婚证。2004年4月,姜燕燕的父亲代替女儿以审查不严将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民政局告上法院,请求撤销离婚证。法院经过一审二审、重审、直到2005年6月15日作出终审行政裁决,撤销离婚证。如果离婚证撤销的话,田正滔就成了一夫娶二妻,将面临着重婚的罪名。这一案件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4.
齐岩 《法律与生活》2009,(19):21-22
离婚之后,前妻再次提起分家析产的主张。此时,昔日的公婆加入诉讼。提出,前儿媳所讼争的名车等财产,是老两口出资购买。此案引发了“名义车主”与“实际车主”之争。在一审官司落下帷幕之际,法律专家对此解读了其中的法律疑问。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共颁布和修改了三次婚姻法,1950年4月13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婚姻法通过颁布。废除强迫包办婚姻,男尊女卑、漠视子女权利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权利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6.
朱作鑫 《经济与法》2003,(12):54-54
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8月18日签署第387号国务院令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已于10月1日起施行。婚姻登记条例的“变脸”,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笔者在比较分析了新旧两法规的条款后认为,与旧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相比,新《条例》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实质,下文就是对新条例在立法方面的社会进步意义的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广东法学》2008,(1):36-36
我国新《婚姻法》实施已六年多了。为了解《婚姻法》实施后,我省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我国当前法学理论界有关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研究的新内容、新观点,推进我省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研究,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努力,经省法学会和广州市律师协会同意,省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和广州市律师协会婚姻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2007年婚姻家庭法律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从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至今,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婚姻立法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变革,又对我国婚姻立法理念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与修正的婚姻法的梳理,理清婚姻法律发展的脉络,了解社会变迁与婚姻立法发展的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10月11日,一起备受关注的“第三者”因遗噌纠纷状告合法妻子案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以判决驳回原告即“第三者”张学英的诉讼请求而一审审结。法院的判决理由主要反映在纳溪法院副院长刘波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话中:“《继承法》、《婚姻法》这些特别法的规定都不能离开《民法通刚》的指导思想。执法机关、审判机关不能机械地引用法律,而应该在充分领会立法本意的前提下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10.
张立新 《中国律师》2004,(11):49-50
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简称《婚姻法》)修正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形成了两个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01年12月)和解释(二)(2003年12月)。虽然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尽力明确离婚时一方和双方所欠债务的承担责任,但在实践中,仍有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涌出,其中不乏一些人利用立法或解释的不周,制造有利于自己的情节。《法制文萃报》2004年2月12日《离婚夫妻制造借贷纠纷移家产———凸显法律漏洞》一文,介绍杭州市的不少法院发现在新的离婚官司中,夫妻一方不惜和其他人合谋,采取制造借贷纠纷等…  相似文献   

11.
伊公 《中国司法》2001,(10):63-63
1950年颁布实施的《婚姻法》没有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1981年颁布实施的《婚姻法》第13条增加了此项规定,但显得非常原则、抽象,实践中不易操作。2001年4月28日修正实施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约定从内容及形式上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为公证机构开展婚前财产约定、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据。修正后的《婚姻法》第17条、第18条对夫妻双方的财产归属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第19条对夫妻财产的约定也作了明确规定。所谓财产,“是属于某人所有的具有金钱价值的物质的总称。一般来说,仅指资产(积极财产),不过有时也包括负…  相似文献   

12.
陈成益 《法制与社会》2014,(11):36-38,44
2001年我国颁布的新《婚姻法》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首次规定,揭开了21世纪婚姻立法的新篇章,但同时制度本身存在诸多缺陷,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急需破解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立法中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缺陷,并比较国外立法相关规定,从法律解释和立法论的角度进行适当阐述,为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结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对,98D年<婚姻法>有关结婚制度实质要件的基本内容没有作出修改,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明显不适应新时期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我们应以制定我国<民法典>为契机.对禁止结婚的主体范围、老年人再婚权利的保护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以全面完善我国的结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探望权制度是我国婚姻法根据我国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的一项新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为解决离婚双方探视子女的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而且从心理学角度维护了子女的身心健康。本文就探望权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探望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离婚自由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写在了我国《婚姻法》中并受到保护。但川妹子周俊英的离婚却是个例外。她符合离婚的条件,并于2009年起诉离婚,至2011年5月已奔波了两年,可是,这个婚就是离不了。是什么阻挡了她的离婚之路?背后又有哪些蹊跷?  相似文献   

16.
叶锋 《法制与社会》2012,(14):70-71
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的《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拟从实务中一个案例出发,运用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和法律解释学,结合德国法、日本法、台湾法对该条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进行解释构造。最后,对该实务中案例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980年两部婚姻法以及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虽然都将"登记"作为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婚姻法对事实婚姻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绝对承认到相对承认,再由相对承认到绝对不承认的过程调整婚姻家庭的法律必须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人了门的婚姻自主权,但极度自由将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国家伦理的丧失。因此,笔者以为,我国婚姻法应在坚持现有的登记制度的同时,在新的条件下赋予事实婚姻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8.
《婚姻法》作为一部婚姻家庭财产法,其中的身份部分相对稳定,但财产部分多有司法解释,其自2001年修订后,已经出台过两部司法解释。2011年经征集意见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下文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并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沪家解忧     
我的困扰: 我2005年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在美国第一年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张勇,2008年我们毕业之前在美国办理了结婚。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并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物权法》于万众瞩目中破土而出,掀开了我国法治进程新的一页。这部法律历尽讨论修改,凝聚了我国几代法律人的心血,汇集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被国人引以为国富民强的法律基石,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