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镝 《法制与社会》2011,(35):259-26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组织性强,犯罪地域较广,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特征,由于近年“打黑除恶”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本文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了黑社会性质组在织与“恶势力”犯罪的区别,以及在定罪量刑方面值得探讨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被联合国大会宣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今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将“打黑除恶”列为主要任务。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正逐渐升级,向黑社会犯罪转化。下面是笔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3.
张颖  高海平 《法制与社会》2011,(13):262-263
目前“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继续深入开展,分析此类犯罪的特征能更好的区分其与黑社会组织犯罪和团伙犯罪,对准确地认定此类犯罪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犯罪参与层面刑法理论的本土构建集中体现在有组织犯罪领域。在概念上,通过《刑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界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组织。在政策上,从“打黑除恶”转向“扫黑除恶”彰显有组织犯罪刑事政策的成熟,其内容具有广泛性、实质性、协同性和衔接性的特点。在刑事立法上,我国围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规定了专门规则,并在特别累犯、限制减刑假释、洗钱罪上游犯罪范畴规定了该类犯罪的特别规则。在有组织犯罪网络化上,我国围绕网络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网络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融合的层面分别制定和完善相关规范。  相似文献   

5.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有一部分黑社会性质特征较为明显的犯罪组织未能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定罪处罚,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发现具体犯罪行为人,控制、抓获犯罪嫌疑人,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证明其“组织性”的证据收集与固定缺乏经验。现在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组织结构大多是以各成员的口供相互印证加以明确的。很难再  相似文献   

6.
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治理方面的紧迫任务之一.根据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经验,应当在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基本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从政策、工作机制和立法完善三个方面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在政策方面,要根据犯罪特点灵活执行刑事政策,完善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政策和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管理对策;在工作机制方面,要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工作机制,建立对涉黑资产的分类处置模式;在立法方面,需要修改现行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和民商事、行政立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广东黑社会问题再探:近年来广东反黑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已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形成一定的势力,为非作恶、贻害一方,严重地扰乱了当地的社会管理秩序和危及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日趋猖獗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广东各级公安机关都将”打黑除恶”作为重要的日常业务工作来抓,坚持日常业务和专项行动相结合的反黑工作原则,从严从重、适时及时地打击黑恶犯罪。我们在查证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应具体地内看其组织特征,外看其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其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郑列  孙龙 《犯罪研究》2002,(3):35-40
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中国的“打黑除恶”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又称“黑恶势力犯罪”,属于在集团犯罪之上,向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个中间形态。当前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犯罪普遍化、高度组织化、手段智能化、暴利驱动化、黑金政治化、犯罪国际化是其主要特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特征、当前态势、成因及打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去年轰轰烈烈的重庆打黑行动体现了我国整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决心,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日趋泛滥的严峻形势。本文结合社会形势分析了当代我国黑社会犯罪的新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危害极其严重的犯罪活动形式,黑社会组织犯罪与贩毒、恐怖主义活动一起被联合国宣布为当今人类的三大灾难性犯罪。面对黑社会犯罪的严峻挑战,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对策,国际社会共同治理跨境跨地区的有组织犯罪也积累了若干宝贵经验。因此归纳总结意、日、美等国的经验性做法,尤其是其处罚黑社会犯罪的规律,对合理运行我国刑法机制,有效应对中国大陆地区黑社会性质犯罪问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监督》2010,(5):4-10
打黑与反腐同步推进是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最大的亮点。在近日召开的“涉黑性质犯罪与法律控制理论研讨会”上,国内知名法学专家和司法实务界人士高度评价了重庆打黑除恶斗争,共同认为重庆此次“打黑除恶”斗争取得巨大胜利,其中最大的工作亮点是体现了打黑与反腐同步推进,深挖细查了黑社会性质犯罪背后的保护势力。  相似文献   

12.
李超 《法制与社会》2011,(11):297-297
重庆打黑引发学界对涉黑犯罪讨论,但是黑社会性质犯罪根源在哪?如何根治黑社会性质犯罪?本文将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本质出发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同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与壮大具有过程性。及时发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并在其形成早期即予以打击,不但能够提高侦查机关的打黑效率、降低打黑成本,而且能够防止黑社会性质组织给社会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本文首先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点,其次探寻了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与藏身的规律,并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隐蔽性特征提出了打黑工作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黑社会犯罪简述 黑社会为外来语,英语为Under-world Society,一般直译为“地下社会”、“下流社会”。之所以称之为黑社会是相对阳光政府而言,是指对社会的非法控制,也即是黑社会组织是对社会进行非法控制的组织。黑社会又是指一种具有地缘特点的共同体,是基于地缘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共同的特殊的犯罪群体。黑社会组织主要通过有组织、秘密地从事走私军火、贩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但它的表现形式十分具体。研究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角度可以有很多,其中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文化形式可以是其一。作为一种传播广泛的媒体形式,电影与文化生活的互动频繁。以黑社会为题材的电影是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属香港涉黑题材电影最为典型。电影投射出的黑社会组织犯罪有许多符号,较为突出的包括神秘、“义”、身份认同、崇尚暴力和拜金。而这些只是现实中的香港黑社会组织犯罪亚文化的抽象与简化。尽管如此,研究涉黑题材的香港电影还是能从一个侧面了解现实中的黑社会组织犯罪,回答为什么黑社会摆明了是有组犯罪的姿态却仍然让有些人加入而深陷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简论黑社会性质犯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可 《政法学刊》2001,18(2):3-7
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发展的高级阶段,黑社会性质犯罪就是黑社会犯罪,它不过是黑社会犯罪的初级形态和初级发展阶段。我国刑法中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犯罪”这个概念,是根据我国现阶段黑社会犯罪的特点确定的。目前我国存在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主要通过七种基本方式形成。如今黑社会性质犯罪呈现出几大发展趋势正向黑社会的高级形态发展;加速向经济、政治领域渗透以及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徐岱  刘佩 《当代法学》2012,(1):91-97
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刑事辩护律师法律伦理研究的特殊语境,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具有侵犯法益的多层次性、侵害法益手段的残暴性、侵害法益认定的关联性等特点。律师制度是建立在保障人权基础上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关键一环,"打黑除恶"过程中律师危机的显现,凸现出法律正义与公众正义、角色道德与一般道德、被告人人格尊严与被害人人格尊严的冲突。其解决之道在于权利的让位,提高律师的职业伦理。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矫治对策。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认为社会控制弱化和腐败,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严打的高压下,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矫治工作,对那些初陷泥潭、涉恶未深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进行帮教,引导他们重回社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关于惩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黑社会”为外来语,即英语Under—world Society,直译为“地下社会”,主要指秘密从事卖淫、盗窃等非法活动的社会集团。在国际社会中,包括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机构的官方文件中,均视有组织犯罪为黑社会犯罪。……但一般的观点认为,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最为典型的一种形态。黑社会犯罪是一种犯罪现象还是一种犯罪形式或者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至今并未形成人们的共识。我们认为,黑社会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不特定多数人,以获取非法的经济、政治利益为目的,用犯罪的手段,按照企业化或帮会等方式组成的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20.
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台海局势的变化及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近年来,黑社会犯罪较为猖獗。针对实际情况,佛山公安司法机关始终将打黑除恶作为严打斗争的重点,连续开展了以打击黑社会为重点的“s”、“F”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