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声日渐衰微,小品表现低迷,我们还靠什么博得一笑──也许当代贪官们炮制的一幕幕“黑色幽默”能有此效用。只不过这类“幽默”除给人留下笑料外,更多的则是深沉的思考。因为这类“幽默”不仅尽展贪官们的卑劣演技,而且刻画出了他们肮脏的灵魂。 这些连搞笑大师们都难以编撰出的噱头如果不是实实在在地发生,我们实难想象众贪官们竟会身怀如此精深的幽默“造诣”并能创作出如此骇人的惊世“杰作”。 贪官“黑色幽默”种种 ──讳莫如深不言“贿”。某市副市长因受贿数十万元被上级纪委立案。在“两规”期间,他不承认自己受贿,在其所…  相似文献   

2.
大可 《党课》2011,(17):73-75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贪官们也是如此。他们在台上得意忘形、不可一世,一旦落马便惨惨戚戚,叫苦不迭,哀鸣不止,屡出“雷语”,让人忍俊不禁。透过这些“绝唱”,看到的是我们用人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从地方到中央,一批批贪官被清除出干部队伍,有些被判了刑,有些甚至丢了脑袋。这可真是大快人心。透视这些官员的落马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贪官们其实日子也不好过,有些甚至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贪官的心中有“十怕”。一怕纪委,纪委无情除邪恶。怕纪委、怕反贪局,所有贪官皆如此。贪官多是由纪委“双规”后,查出其罪行,然后交司法机关处理的。纪委是我们党的专门反腐机构,是贪官污吏的克星,而且纪委一旦抓住贪官的“狐狸尾巴”就不松手,不少的窝案、串案都是在纪委的穷追深挖下破获的。湛江特大…  相似文献   

4.
王冰 《求贤》2007,(3):43-44
从来贪官爱“作秀”。根据近年来媒体披露的种种贪官伪装术,择其要整理出贪官们“作秀”惯用的18种招式。  相似文献   

5.
李铭葵 《党课》2006,(5):44-46
为什么有些贪官能隐藏那么多年,甚至边腐边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反腐败机制的缺失,也有许多人对腐败现象见怪不怪的冷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有些贪官非常善于用假象欺骗我们。从本质上来说,一切贪官都是真正愚蠢的,因为他们是在拿自己的灵魂与魔鬼做交易,在获取金钱物质的同时,丧失的是人格、良心,最后导致身败名裂、得不偿失。但是贪官们可不会认为自己是傻瓜,相反,他们大抵都会觉得自己很“聪明”。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为贪官们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腐败“智慧”而叹为观止。有人对此作了一番研究,总结出贪官十大腐败假象,以期人们能够透过贪官的画皮看到他们丑陋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苏北 《共产党人》2006,(23):54-54
贪官,古今有之,但古今贪官都不一例外地与“权”、“钱”、“淫”、“盈”四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权”。古今贪官,首当其冲的就是贪权,没有权,贪官们就不可能达到贪脏枉法,欺压百姓的目的。有权,使有了一切。于是,贪官们削尖脑袋,钻天入地都要弄到“权力”。他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5,(5)
贪官为何信“大师”贪官勾搭“大师”,乃权力与迷信的“结缘”,在这场交易中,“大师”们获得金钱,贪官们获得畸形的精神慰藉。“大师”们提供的“服务”形式多样:少数干部想被提拔重用,但精神不用在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工作水平上,而是请“大师”占卜算命,预测官运,“除晦气”、  相似文献   

8.
杨涛 《党建文汇》2008,(10):28-28
尽管贪官语录一直被人关注,但是,贪官们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关注其语录的本意。因而,依然屡屡出现贪官“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现象。笔者总结一下2008年贪官们“发表”的语求,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警求作用。  相似文献   

9.
见诸媒体的贪官们所说的话及写下的忏悔词不乏“经典名言”,这些“名言”有的是贪官们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脱口而出的,有的是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有感而发,有的是在忏悔书中的真情流露。话语中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使人作呕,还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搞腐败“辛苦”在哪里?贪官“名言”:“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海南省某单位最近组织领导干部到监狱里参观,让官员们亲身“体验”一下贪官们在囹圄中生活。据说,官员们看了之后触动很大,回去后纷纷表示要洁身自好,不敢再腐败。说实话,我对这一招的效果乐观不起来。想一想这几年,每年被判刑的贪官多达万人以上,处死刑的也有数百人,连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高官都给毙了,但一些贪官们该贪照贪,该捞照捞,指望官员们到监狱里走一趟就不敢再贪,也实在小看贪官们的胆量了。贪官凭什么胆子忒大,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腐败的严重后果?非也,他们胆大妄为的根子在于我们监督上的疲软和执纪上的松弛。贪官们腐败…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有少数贪官为了伪装自己贪婪的本来面目,逃避党纪国法的制裁,竟也学起演员的“表演术”。与演员相比,他们的表演技巧并不逊色,可谓五花八门,奇招迭出,几乎达到了乱真的地步。但假的真不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这些善于“表演”的贪官们的基本特征,尽管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能欺骗一些人,但终归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严厉惩处。认真解读时下一些贪官的“表演术”,撕开他们的画皮,防止被其“表演术”欺骗,是当前我们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贪官的“表演术”知多少?演员表演什么样的角色,主要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来确定,而贪官的表演则着眼…  相似文献   

12.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3,(24):20-22
大多贪官落马前,负评缠身,被调查的传闻也在私下流传,如本刊今年第22期封面报道《贪官“出事”前》所总结,这些贪官出事前会有一些兆头。但从郭有明事件的调查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坊间不少人对郭有明落马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3.
大凡用人唯亲的贪官,往往会被“不争气”的亲人们牵着鼻子走,直至身陷图圄。安徽省原省委副书记王昭耀最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王昭耀没有按常规贪官的“路数”栽在“红颜知己”手里,而是被自己的妻子和小舅子们拉下水。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葛朗台式"的贪官屡见不鲜。从"穿衣朴素骑自行车上班"、家中发现上亿元现金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到吃饭时只点一碗面,却在其家中搜出现金上亿、黄金37公斤的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节俭"贪官们人前人后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让人震惊。疯狂敛财,却仍执拗地披着"节俭"的外衣;贪来的钱不用,却依旧欲壑难填,直至坠入无底深渊。是什么造就了"节俭"贪官们如此分裂的表现与人格?看相关部门如何撕开"节俭"贪官的"画皮"。  相似文献   

15.
翻开贪官们的反省材料,总会发现类似于这样的内容:走上领导岗位后,不注重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以致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按照贪官们的这一逻辑,我们普通百姓岂不都成犯罪嫌疑人了。因为这些贪官一旦混同于普通百姓,就犯了罪,而我们的百姓一贯就是这样的素质,岂不更容易犯罪?一派胡言,简直是强盗逻辑。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贪官在位时的情况,他们平时高高在上,对老百姓颐指气使,不屑于“混同普通百姓”,不和群众打成一片,一旦犯了罪,受了罚,他们不是从自己的灵魂深处找原因…  相似文献   

16.
奔跑得太快了,有时会忘了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日子好过了,有时会丢了草创时期的那股劲头。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何尝不是如此。70年前,黄炎培先生就说过,“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联想当下,那些发财了就抛弃含辛茹苦的发妻去找小三小四的“土豪”们,那些当官了就忘记小时候的艰难困苦去大肆索贿受贿的贪官们,不也是掉进了这样的“发达陷阱”吗?  相似文献   

17.
筱剑  一旻 《党建文汇》2005,(9):36-36
贪官钟德标为掩盖其逾千万元的不法收入,竟然谎称自己多次枉外地买彩票中大奖,还将原本是普通工人的父亲说成“超级富翁”。贪官编造谎言并不出人意料,但把“故事”编得如此离奇、离谱,钟德标堪称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廉政风暴揭出了一批贪官,人们在翻阅他们的犯罪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差不多每一个贪官,都与“美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美女”或者是贪官们享受的工具,或者是把贪官拉下水的诱饵,或者是与贪官沆瀣一气成为贪官鲸吞国家财产的帮凶。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美色伴贪官”现象。产生“美色伴贪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做一点透视。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利润效应”…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1):75-77
在党的十八大后汹涌澎湃的反腐潮下,我们将目光对准贪官出事前这一特殊而敏感的时间节点,梳理了从2003年4月到2013年4月,10年间曾引起广泛关注的10名外逃贪官事前准备情况,揭开“外逃贪官潜伏期”种种谜团,为进一步打击贪官外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综观现代贪官们敛财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靠让“死魂灵”“复活”而饱私囊的事情,还令人吃惊。欲知怎样把死魂灵当摇钱树,请看辽宁小贪官演绎的荒唐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