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峰驼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在不同饮水条件下的含量均是冬季高于夏季。TSH的正常含量冬夏均值为10.29mIU/L,在禁水期和暴饮后,含量虽有波动,但无统计学差异。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T4正常含量为0.995和99.51μg/L。夏季禁水后9d,两者的含量下降为0.604和79.54μg/L;12d时迅速增加超过正常值;15d时又急速下降接近9d的水平;暴饮后更明显下降低于正常水平。冬季禁水后T4含量的变化与夏季相反,但升降变化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双峰驼在禁水期,甲状腺机能有降低趋势,可使代谢产热减少,呼吸变慢,由呼吸蒸发的水分减少,这是双峰驼节水耐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两种含Se,Cu和Co复合微量元素的缓释丸给双峰驼投服后60d,均可使双峰驼全血和被毛Se,Cu和Co含量显著升高(P<0.01),在动物适宜的范围内波动,且两种缓释丸对体内元素水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种缓释丸均能作为双峰驼补充微量元素营养的简便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早期断奶应激(EWS)对仔猪的生长、体重、行为和发病率均产生较大影响,给养猪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试验分为2组进行观察,Ⅰ组为28日龄断奶仔猪98头,Ⅱ组为35日龄断奶仔猪96头。断奶后第1d,平均每头日增重分别为10和30g;第10d分别为113和128g;第20d分别为422和477g。早期断奶应激使仔猪昼夜行为发生改变,兴奋、追逐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断奶前1d,平均休息时间占70.84%,活动时间占20.83%,采食时间占8.33%;断奶后第1d分别为25.00%,62.58%和12.50%;断奶后第5d分别为50.00%,39.58%和10.42%;断奶后第10d逐渐趋于正常。早期断奶后使仔猪应激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平均总发病率为73.19%,死亡率为8.25%。其中腹泻发病率为49.48%,死亡率为5.12%;水肿的发病率为2.58%,死亡率为2.58%;咬尾咬耳综合征和僵猪综合征发病率分别为17.53%和3.60%,死亡率为0~0.5%。  相似文献   

4.
某种鸡场种鸡日粮中铜含量的质量分数为(下同)11.90×10 ̄(-4),锌含量为3.90×10 ̄(-4),连喂4d,致使鸡发生铜中毒。受害鸡群产蛋率降至33.15%~71.42%,死亡率达25.33%~25.75%;种蛋孵化率为48.40%;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一月龄死亡率66.47%。临床检验与健康鸡比较红细胞0.05>P>0.01,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0.01,血清葡萄糖P<0.01,肝铜值P<0.01。病理学检验结果表明:肝脏肿大,坏死,出血,实质细胞严重变性;肾脏肿大,出血,肾上皮变性;肌胃角质膜和盲肠粘膜发生溃疡、出血。经用解毒、保肝、利胆、止血的中西药治疗5d,35d后病鸡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体外培养的牛巴贝斯虫,经液氮保存5个月后取出,迅速解冻,皮下接种于二头去脾水牛犊(含虫均为2×10 ̄8个)。接种后二头牛分别从第11天和第17天体温升高,最高达40℃和39.8℃,红细胞压积分别降为29%和26%,血红蛋白含量最低分别降为50g/L和40g/L。接种后第15天和第19天,外周血液中虫体含量最高,红细胞染虫率分别达5%和6%,试验牛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贫血、结膜黄染、粪便稀薄、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其中1头死亡。说明体外连续培养20、30天的牛巴贝斯虫,其毒力没有下降,对牛具有感染性并能使其发病,与自然发病的强毒株人工感染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20周龄罗曼商品产蛋鸡饲喂低蛋能比日粮(2770千卡/kg,13.99%)90天,实验复制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每15天测定一次血脂。在发病过程中,血浆β-、前β-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肝脏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血浆磷脂、丙二醛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饲喂标准日粮后,血浆脂蛋白和生产性能分别在15和30天内恢复,血浆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酯化胆固醇、尿酸、钙、磷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日粮脂肪对本病的发生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多头绦虫原头节、囊壁、囊液层析纯化抗原及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对绵羊免疫及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后的血清进行ELISA检测,观察了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虫卵后第1周即可检测出血清抗体,感染后3~5周抗体效价达到峰值,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免疫组绵羊在免疫3次后,血清抗体效价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2周达到峰值,且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虫卵感染组,在攻击虫卵后抗体效价开始下降,但直到试验结束时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免疫组和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血清抗体总体水平要高于囊壁和囊液抗原免疫组,原头节ES抗原和原头节层析纯化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要高于囊壁和囊液层析抗原。试验表明,以上4种抗原可用于ELISA检测绵羊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白酒灌胃及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探讨牛磺酸对酒精脂肪肝病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将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预防组(10只)和治疗组(10只),试验周期共为16周。检测牛磺酸干预后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甲状腺激素(T3、T4)的含量,制作大鼠肝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学变化,从而研究牛磺酸的药理学效应。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TC、LDL-C、TG、T4含量,提高大鼠血清中HDL-C、T3含量;牛磺酸能够减轻肝的病理损伤程度,表现为牛磺酸干预后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数量明显减少,脂肪空泡变性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
1992~1994年对上海地区5个鸡场、2个鸭场分别检查粪样700份和450份,隐孢子虫阳性率鸡为27%,鸭为58%;不同日龄和不同季节其感染率存在着明显差异。经观察和测定,隐孢子虫卵囊多呈椭圆形或圆形,囊壁光滑,无微孔和极粒;内有4个月牙形子孢子,呈纵向排列;残体呈圆形且大小不等;其卵囊大小鸡的为5.48μm×4.34μm,鸭的为5.47μm×4.50μm。人工感染试验中,鸡在感染后第3d排出卵囊,第6~13d达到高峰,第40d排出停止;鸭在感染后第2d排出卵囊,第8~12d达到高峰,第20d排出停止,经鉴定该虫体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bai-leyi)。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钼对雄性大鼠睾丸毒性以及对性腺轴激素的影响。3周龄清洁级Wistar雄性健康大鼠80只,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成Ⅰ、Ⅱ、Ⅲ和Ⅳ组,每组20只。基础日粮相同,正常饮水,分别在饮水中添加钼酸钠(以钼离子计)0、200、500、800 mg/L,试验周期42 d。分别于钼酸钠处理后第0、14、28、42天,每组随机挑选5只大鼠,采集血液及睾丸组织,用试剂盒法检测SOD、XOD、MDA活性或含量;用TUNEL法检测睾丸凋亡细胞数;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GnRH、FSH、LH、T、E2含量。与Ⅰ组相比,钼酸钠处理后第28、42天,Ⅲ、Ⅳ组大鼠睾丸SOD、X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TUNEL染色显示,第42天时Ⅲ、Ⅳ组睾丸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Ⅰ组相比,第14、28天时Ⅱ、Ⅲ、Ⅳ组GnRH含量升高(P0.05,P0.01);钼酸钠处理后第14、28、42天时Ⅲ、Ⅳ组大鼠血清T含量下降、E2含量上升(P0.01)。上述结果表明,饮水钼添加量≥500 mg/L可造成大鼠睾丸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数增加,生殖激素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1.
肉鸡脂肪肝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脂肪日粮饲喂45日龄三黄肉鸡,建立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r syndrome,FLS)病理模型,系统观察了FLS鸡血液流变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正常对照鸡比较,FLS鸡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显著升高(P<0.01),ESR血沉、血沉方程k值降低(P<0.01);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以及肝脂肪含量和肝指数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2.
1993年3~5月,对甘肃省迭部林区不同样点二类生境下活动的山羊随机采血清270份,用ELISA检测莱姆病血清抗体情况,其中森林草原山羊血清113份,检出阳性血清13份,阳性率为11.50%;灌丛草原山羊血清157份,检出阳牲血清15份,阳性率为9.55%。总阳性率为10.37%(28/270)。  相似文献   

13.
用口服醋酸铅和氯化镉的方法观察Pb、Cd对绵羊的联合中毒作用,并通过肌注亚硒酸钠研究硒的解毒效应。结果成功地复制出了与本动物自然中毒病例相似的模型。临床病理学上试验的第30d左右即出现典型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并伴随体内Pb、Cd含量的明显升高和Fe含量的显著下降。病理组织学特点为肝、肾等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及肺脏的慢性肺泡隔炎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肾、肺及心脏均有明显的超微结构变化。补硒能有效地缓解或减轻Pb、Cd共同引起的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将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高血压组(10只)、牛磺酸组(12只)和对照组(13只)。高血压组大鼠饮水中加入200g/L果糖使其成为胰岛素抵抗高血压模型,牛磺酸组大鼠饮水中加入200g/L果糖和10mL/L牛磺酸,对照组大鼠饮用自来水。测量各组大鼠血压、血糖水平及血浆胰岛素、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用李氏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表明,果糖使高血压组大鼠血压升高,血糖、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一氧化氮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牛磺酸可明显逆转上述改变,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  相似文献   

15.
用酶法和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0 头健康水牛血清及肝匀浆中一氧化氮( N O)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 ,研究了水牛血液和肝组织中 N O 和 T N Fα的正常水平以及感染肝片吸虫后的动态变化。结果慢性、急性感染组水牛血清 N O 含量均从感染肝片吸虫后第3 周开始逐渐升高,并在第5 、7 、11 、13 周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一直在高于对照组的水平波动,直至试验结束;感染肝片吸虫的水牛肝组织 N O 含量也高于对照组。慢性和急性感染组水牛血清 T N Fα都从感染后第5周开始升高,并分别在第7 、15 、21 周和13 、17 周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反映肝损伤的特征性酶谷草转氨酶( A S T) 、谷氨酸脱氢酶( G L D H) 和γ谷氨酰转肽酶( G G T) 在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果提示, N O 和 T N Fα可能参与宿主抗肝片吸虫和介导肝片吸虫诱导肝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病痛马骡部分临床指标、血液和尿液指标与血糖测定结果表明,腹痛时血糖升高(P<0.01),但不同程度的腹痛血糖升高差异不显著(P>0.05);心率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与高血糖有明显相关性,与皮肤弹性值为负相关;红细胞压积、血浆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时血糖值也明显升高(P<0.01),其值下降时血糖值也下降(P<0.05);大肠阻塞马骡二氧化碳结合力与高血糖关系不密切;大多数病畜出现尿糖,个别病畜出现尿蛋白。  相似文献   

17.
感染旋毛虫小鼠的心肌CPT1 mRNA表达量及血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旋毛虫感染对宿主脂代谢及心肌损伤的影响,分别取感染前、后不同时期小鼠心肌组织和血清,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中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PT1)mRNA的表达量,并对血脂各成分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感染后第14~24天,CPT1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明显(P<0.05);由感染前的0.37逐渐增加至0.93(感染后第19天),然后又逐渐下降至0.46(感染后第52天)。表明小鼠心肌CPT1的活性升高,因而心肌细胞不会因滞留过量的游离脂肪酸而造成心肌损伤。血脂中甘油三酯(TG)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的0.43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的2.14mmol/L,胆固醇(TC)的浓度下降,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在感染后第19天,TG上升明显(P<0.05),而HDL、TC下降也比较显著(P<0.05)。可见感染后小鼠脂代谢出现紊乱,可能是导致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提纯的雏鹅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抗原制备抗原诊断膜,建立了IgG的金颗粒标记、抗原抗体反应同步试验的斑点免疫金染色(DotIGS)检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暂定)抗体的方法,只需30~40min即可判断结果;与本动物抗GPV,DPV,NDV,IBV,ILTV,MDV,IBDV,EDSV及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对兔抗NGVEV的IgG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0g/mL。雏鹅感染NGVEV强毒后第3d、成年鹅接种NGVEVCN40弱毒疫苗后第3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对重庆市和四川省10个县(市)的617份成年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NGVE的血清阳性率为30.44%~36.84%。该法适用于雏鹅感染的早期诊断、成年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小花棘豆对家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揭示小花棘豆对家兔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天每千克体重5、10、20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定期采血,检测家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70d的试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家兔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α-甘露糖苷酶(AM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E)、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上升,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小花棘豆对家兔的心、肝、肾等器官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食物链中元素分析表明,白银铅锌冶炼厂附近的土壤、牧草、农田灌溉用水中Pb、Cd、Cu、Zn含量极显著升高,绵羊和山羊全血、被毛中Pb、Cd含量亦高于正常。认为由于环境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系统对当地羊的健康产生了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