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国现行的拆迁制度在《物权法》实施之后面临去留和改造难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可能的出路在于实施双轨城市扩建制度,既要给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征收房屋、收回土地的权力,也要给有能力的开发商协商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进行商业开发保留途径。商业目的“拆迁”用地具有继续沿用现行拆迁制度的可能性,但必须对拆迁规则做进一步调整,政府必须退位,将其完全变成拆迁入和被拆迁人协商解决的民事安排。  相似文献   

3.
由于诸种原因,在物权法中,关于征收条款中的"公共利益"这一重要的概念并未作出清晰的界定。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将是社会各界保护自己权益或采取行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如何理解该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借助于法理学和部门法知识可以对该概念的范围做出大致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小区车位的归属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物权焦点,《物权法》颁布前在这方面的争议诉讼不断,《物权法》正式颁布实行后,有关小区内车位的争执还是层出不穷。个中原由主要是因为《物权法》七十四条简单的三款数十个字用语笼统,很多关键性问题没有解释清楚,难以在实践中操作。所以详细梳理《物权法》第七十四条,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主体资格的审查是审理有关业主委员会案件的首要环节,直接涉及当事人诉权是否成立及诉讼地位的确立.对此,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实务部门的做法也不一致,损害了法制的统一性和法律的尊严.而《物权法》亦未予以明确,无以定分止争.我国的业主委员会可归类为非法人组织,在诉讼中应具有当事人能力,可成为民事诉讼中的原告或被告,同时,应将其诉利益的范围限制在与物业管理有关且涉及全体业主的共同利益的事项等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的第一要务是保护财产权,结合《物权法》相关规定分析不动产物权权利的预先保护、物权权利本身的保护、权利的续期保护以及物权保护方式。而对物权人权利的一体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担保制度的完善和善意取得制度的初步确立则从不同方面激励财富的创造,体现了《物权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权法》第181条首次确立了浮动抵押制度。浮动抵押突破了传统物权法上的物权客体特定原则和一般抵押权规范,具有重大的立法价值。但是,在抵押权的效力、抵押权的实现以及抵押权人的权利保障等方面,《物权法》的规定尚存一些不足和缺陷,亟须解释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留置权适用之三题——兼评《物权法》第230条及第231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权在物权法中属于一个重要但并非十分显眼的制度,从1986年民法通则开始我国立法便已经有了留置权的规范文本,二十年来留置权制度的规定经历了一个从严格限制适用范围到逐步放开的轨迹,立法规定日趋合理。但是留置权适用的条件问题仍然需要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公共利益”是《物权法》土地征收中一项重要制度。但《物权法》仅仅规定公共利益为征收的依据,并没有规定其内涵外延界定标准,这使得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十分模糊。公共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有必要通过意识形态的方法和政治上的手段使其正当化。我们只有通过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双重完善,才能使《物权法》中的“公共利益”不是一纸空文,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公共利益的诠释,完善征收制度,发挥公共利益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是征收征用的合法前提.物权法草案对公共利益的抽象表述虽然考虑了公共利益的宽泛性,发展性,多层次性等特征,但不利于保护私人财产,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相对客观性稳定性,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做法,在把握公共利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列举加概括的方式界定公共利益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婚姻法解释(三)第十一条规定,善意第三人只要是支付合理对价且已经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夫妻中另一方不可以未经其同意为由主张追回该房屋。该条款改变了2001年12月婚姻法解释(一)第十七条的规定,实现了与《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对接,是物权立法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广义上说,是关于物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以及保护的法律规范。狭义上说,物权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简称《物权法》。在这里说的物权法就是狭义上说的《物权法》。该法的起草工作始于1993年,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为了实施好《物权法》,我们必须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权法》“征收条款”规定了国家征收的前提和补偿原则,但没有界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对城市征收补偿强调“依法给予补偿”,而不是“公正补偿”或“合理补偿”,这样不利于使公民合法财产权利免受侵害,不利于防止政府滥用征收权和权力寻租。弥补“征收条款”不足的办法是在《物权法》之外重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建立确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行政程序;由全国和地方权力机关享有对土地征收和补偿方案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不动产抵押物转让规则,我国立法经历了从严格限制到放松管制再到严格限制的纠结轮回。不动产抵押权追及力更符合抵押权人的利益保护,且与现有民法体系相契合,故应肯定。《物权法》第191条第1款中"抵押权人同意",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对转让价款的物上代位达成合意,即抵押权人因同意而获得对转让款的物上代位权,但抵押权追及力不受影响,抵押权人可在物上代位权和抵押权追及力之间自由选择。第2款"转让"专指抵押转让行为,"不得"属于管理型强制性规定,不影响物权效力。抵押权人虽不同意,但买受人仍可取得负抵押权的所有权,此时抵押权人对抵押物具有追及力。另外,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而产生对实现抵押权额外支付的费用,抵押权人对抵押人享有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物业管理比较常见和突出的五个问题的详细分析,着重阐明了《物权法》的制定和施行,对物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有助于规范业主和物业公司双方的行为,明确业主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和范围,从而起到了平息分歧和争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保险法》第42条第1款规定,死亡保险金在无指定受益人的情形下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该规定混淆了死亡保险金与遗产,受益权与继承权,以及保险关系与继承关系.死亡保险金不能成为被保险人的遗产,《保险法》第42条第1款应当按照保险金的本来属性进行修改.保险法应当建立法定受益人制度,以解决无指定受益人情形下保险金的给付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正式和全面确立了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并就其权利内容、权利性质以及权利的救济方式等各方面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这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更正登记请求权是真实权利人对登记名义人所享有的,请求其同意更正登记的权利。在债权形式主义立法模式下,真实权利人所享有的更正登记请求权,属于物权请求权体系中排除妨害请求权的一种类型。更正登记请求权不适用消灭时效,但相对方因时效取得相应不动产物权时,不得再行使。更正登记请求权受权利失效原则的制约,在相当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义务人足以信赖,该权利不得再行使。更正登记请求权应当合法行使,不得规避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9.
从价值层面看,《物权法》充分体现了党的新时期方针、路线和新修正《宪法》精神,以人为本,关爱民生,其颁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物权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健康、有效发展的基本指导规则之一;物权法颁布,还使得我国财产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基本上得以建立。从技术层面看,《物权法》又有诸多规则上的困惑,由于未确立一个统一的、逻辑严谨的物权变动模式,极易导致交易行为及裁判行为的困惑;《物权法》关于“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规定,未能表达“业主权”的内在机理,其不当之处显而易见;此外,《物权法》对社会生活条件下主体的诸多法权要求及成熟的理论遵从不够,特别是对民族性特质的法权关系缺乏尊重。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74条的规定,为小区车库、车位归属与利用有关纠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同时该规定也存在一定缺陷。本文从国外立法以及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规定与论述出发,阐释了我国《物权法》74条规定的进步与缺陷,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