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艳 《学理论》2009,(2):47-48
旅游景区商标被抢注是目前旅游产业开发中所涉及的一个新现象,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立法上的“真空地带”、维权意识不强、注册审查程序不严格等等。对于商标保护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制定与旅游商标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旅游商标注册审查制度,明确界定旅游景区商标被抢注的性质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等等。  相似文献   

2.
罗亚萍 《学理论》2009,(23):144-146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旅游也从少数人的奢侈生活成为大众性的活动。随着参与旅游的人激增,旅游的景区的过度及不合理开发,许多旅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恶化的现象。保护旅游环境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旅游环境的保护涉及到环境学、管理学、法学及政策规划等多学科领域,需要相互协调。针对旅游环境保护的立法却相应滞后,不能满足旅游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文章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措施及进路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我国旅游环境保护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及其代表根据国家环境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它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从观念、立法到具体制度的设计都还没有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保障,因此,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中,有两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即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自1979年9月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获得通过至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已在我国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5.
柳苗 《学理论》2012,(8):99-100
近年来我国不合理的能源开发行为大大地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能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从法律层面对我国能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措施及立法建议:一是完善《环境保护法》;二是完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能资源开发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6.
严格环境行政执法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保护实际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剖析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将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红梅 《理论导刊》2005,(11):78-80
加快立法进程,做到有法可依,这是近年来我国进行环境保护的主导思想之一.然而,尽管我国环境立法巳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环境法律体系,但仍难以遏制我国环境总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环境基本法亟待修改,但在此之前首先应该解决环境立法的宪法支撑缺失问题.只有环境权宪法地位的确立及环境基本法法律位阶的提升这些基本问题首先得以解决,环境保护才能真正进入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8.
张丽娟 《理论探索》2006,(1):103-105
我国是世界上受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不健全,环境责任保险的险种少,地域范围窄,还未很好地利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解决污染发生后的损害赔偿与治理问题。因此,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职责的基本内涵及功能阐述 (一)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职责的基本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怎么负责?就是要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做好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5,(3):63
——财富得到更好保护"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蓝天碧水有望回归"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11.
刘志仁 《理论导刊》2006,(12):101-103
我国西部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美国、日本在开发落后地区时注重解决环境问题的法律对策措施,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职责的基本内涵及功能阐述 (一)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职责的基本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怎么负责?就是要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做好环境监管. 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职责是指地方政府作为环境资源的管理者,有权对本行政区域环境利用行为进行监督、管理,预防环境违法事件的产生,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理论视野》2006,(4):64-64
《嘹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18期刊登该刊记者陈泽伟的文章说,在日前由国务院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我国环保工作“三个转变”的重要思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解构与反思:中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力 《理论探讨》2007,(2):148-151
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和恢复的一项重要环境制度。从涉及生态补偿的法律来看,中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但这些广泛的法律制度却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指导思想、轻重失衡的环境资源价值取向、分而治之的环境资源立法体例以及扭曲的环境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法律制度缺陷不仅在宏观上制约着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而且在实践中不利于中国生态补偿的规范化操作。我国环境法制建设亟待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环境的持续恶化,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公民社会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环境管理体制要进行改革,在环境保护中充分发挥相关各方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社会手段,改变环境保护仅由政府独立举办并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的局面,构建国家、市场、非政府组织、公民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的新型环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潘军臣 《学理论》2012,(26):57-58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经济飞跃发展,同时也面临极其严峻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从法律之维度,提出防止石油泄漏的相应建议:一是环境安全信息公开、明确保障公民环境权;二是建立完善环境安全方面的公益诉讼制度;三是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四是赋予检察院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公诉权;五是扩大污染检验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7.
邹志梅 《学理论》2012,(32):128-129
环境税制度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该制度的运用在OECD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利用环境税制度来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是我国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的环境税制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完善环境税制度变迁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慧珍 《理论探索》2005,(1):122-123
当前研究解决环境问题多重视其微观管理 ,而忽视其宏观调控 ,这种思维方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弊端 ,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对影响环境的人类行为予以事前的、全局性的调控尤其是法律调控 ,已成为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凝聚着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共同努力,历经了四次审议,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走过了一个反复征求意见、讨论、调查研究的漫漫长路。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将对这一法律草案进行表决,回顾这部法律草案的审议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时以人为本、严格审慎、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念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0.
郑莉 《理论与改革》2012,(5):129-131
赋予社会公众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分析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的法理渊源和法律制度现状等问题,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