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uwen 《各界》2010,(1):2-2
牛魔王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在孙悟空从龙宫抢了金箍棒之后,那时候的花果山兵强马壮,颇有梁山108将齐聚时的声势。之后孙悟空邀游四海广交闲友,结拜了6个兄弟,其中老大就是牛魔王。然后孙悟空称“齐天大圣”,他也就称了所谓“平天大圣”。也许在那时候,年轻的牛魔王是想跟着孙悟空干一番大事业的,  相似文献   

2.
罗家坪 《各界》2010,(5):2-2
孙悟空被擒后,斩妖台的十大酷刑都拿他没办法,太上老君主动请缨将孙悟空放到八卦炉中,也许是之前他的金刚琢将孙悟空放倒让他有些膨胀。但是,孙悟空反倒踢倒了八卦炉,这下他在天庭系统就丢了面子。孙悟空从八卦炉中逃出后,反倒修炼成了火眼金睛,甚至喊出了“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口号,最后只得请如来才将他降伏。作为道教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太上老君又使道教系统丢了面子。  相似文献   

3.
马亚丽 《各界》2014,(2):43-43
金箍戴到孙悟空头上,是一个集团上下共同努力利用欺骗手段,实施并得逞的一个阴谋,而孙悟空头上金箍的无形消失,则是这个集团对他“洗脑”成功的标志。为给孙悟空的脑袋戴上金箍,颇费了观世音菩萨不少的心思。先把自己变成一个老妇人,又把金箍变成一个漂漂亮亮的嵌金小花帽。观世音变成的老母这样对唐僧道:“我有这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原是我儿子用的。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读《西游记》,每看到孙悟空因唐僧念紧箍咒而痛得在地上打滚时,心中总为悟空叫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反以为悟空头上的那道紧箍不能摘。何故?悟空尽管是理想化了的神话人物,但仍有种种缺点和不足。试想,以悟空空前绝后的本领,自由放任的“猴性”和他那隐藏的种种“不善之心”,如果没有“紧箍”的约束,悟空如何护送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他自己又怎么能成为“正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用人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能人脱颖而出,被委以重任,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是,由于在…  相似文献   

5.
唐僧师徒“行至金睛山金晴洞,遇着一个恶魔头,名唤兕大王,神通广大”,就连孙悟空的金箍棒也被他用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套去。无奈之下,悟空只好跑到天庭请来托塔李天王帮忙降妖。  相似文献   

6.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将太上老君的八卦丹炉一脚蹬倒,炉中的砖块落入凡间,化作八百里火焰山,从此此地“无春无秋,四季皆热”。为了活命,当地百姓不得不每年准备“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  相似文献   

7.
话说悟空从菩提祖师学来七十二般变化之后,回到花果山,便做起了黑社会老大。随着花果山集团势力坐大,以及野心的增加,孙悟空开始危害乡邻。首先遭殃的是“老邻居”东海龙王。向东海龙王“借”武器的经历,显示了悟空还没有完全变“黑”,或者说,他是在骗。孙悟空的第二次行动,就更符合一个黑社会老大的身份.不用骗,不用吓,直奔主题。这一次,受到祸害的是阎罗王。悟空到得森罗殿,坐上阎王的宝座,命令小鬼们拿出生死簿,将猴属之类的名字,全部勾销,然后撕了生死簿,又一路打出幽冥界。  相似文献   

8.
怪与不怪     
怪与不怪天津阎瑞祥“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出自《夷坚三老·己·姜士家猪》和《平妖传》,意为发现妖异后不慌,妖异便不会作祟。现在想起此言,并不是感于其中的宽容大度和居高临了之气势,而是想就“怪与不怪”谈点自己的想法。在流言蜚语面前,“见怪不怪”自有其用武...  相似文献   

9.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江泽民同志在七中全会上引用荀子这段话告诫全党干部要“口能言”、“身能行”,言行一致,成为“国宝”;警惕那些“口言善,身行恶”的“国妖”混入党内,钻进干部队伍。能言、善行,其形象自然就端正、高大。因此,笔者认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既是对党的各级干部的要求,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塑造形象应当遵循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九年初冬的一个傍晚,寒风冷雨笼罩着湖南省邵阳市。 在一间小平房里,“妖妹子”被吊在房梁上,两只脚尖顶着地面。母亲,手拿竹杆,边打边骂。父亲和哥哥在后面助威。这时,一个人闯进来,急步上前,把“妖妹子”放下来,说:“怎能打成这个样子!”谁知,这一句话,倒激起了这家人心中的火气。 “老韩,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出妖怪。再不打,妖怪就变不了人!”母亲伤心地说。  相似文献   

11.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早已为人们熟知。明明打的是白骨精,那“三打”,每一次都打得对、打得好,可是却非要三打四打不可,原因何在?——就在于“打”的“证据”不足:白骨精跑了,打“死”的只是替身,孙悟空简直无法证明被打的是吃人的妖怪。于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的壮举干脆被否定了,还落了个滥杀无辜的罪名。这还只是小说家言,让人叹一口气,也就罢了;可虑的是现实社会中的许多东西,如科学上的发现和发明,往往也  相似文献   

12.
李婍 《各界》2013,(3):3-3
西游记的女妖中,最雅的是杏树变成的那个女妖,她会作诗,会附庸风雅,所以吴承恩不忍把她称作妖,给了她个杏仙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胡艺 《民主》2010,(10):56-56
山西省娄烦县文物旅游局指出.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决定着手开发建设占地面积7000亩的“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据悉,近年来,国内文化学界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相继出现山东说、河南说、福建说、甘肃说、江苏连云港说和山西娄烦说等多种争端(2010年6月20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14.
西荞木 《各界》2010,(7):2-2
大多数妖怪似乎都想吃唐僧肉,但有一个奇怪现象令人深思,就是他们即使捉到唐僧,也不会立即吃掉,而是希望先抓住孙悟空再吃。妖怪们对此的解释是,吃唐僧肉很简单,只是怕他的徒弟们来吵闹,尤其是孙悟空。但这里面就有一个悖论:他们只要怕孙悟空来吵闹,就永远吃不到唐僧肉。  相似文献   

15.
看《西游记》,人们总为孙悟空被唐僧用紧箍咒念得头痛钻心伏地打滚的情景鸣不平。但转念一想,尽管唐玄史乃一世高增,有很高的德行,与人为善,从不屠杀生灵,但如果不用“金握”将孙悟空的头缚定,乃至随时可以念咒的话,恐怕无论如何也感化不了、制服不了这位惯于犯上作乱的猴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行政法律法规门0多部,再加上各种意见、准则、细则、暂行规定及各个不同时期的通知、指示……洋洋洒洒,算得上铺天盖地了,为什么就是管束不了一些为非作歹的腐败分子呢?他们明明知道有严厉的法律之剑,为何还敢胆大妄为呢?笔者认…  相似文献   

16.
白自田  周蕊  周强  毛海 《党政论坛》2014,(16):32-33
人自从一生下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就注定了每个人生都是不完美的。记得《西游记》里最后一集,孙悟空说:“天地本不全,人应该也是。想来天地都不齐全,何况小小的人乎!”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他却觉得遗憾,因为珍珠上面有个小小的斑点。  相似文献   

17.
荀子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江泽民同志最近曾引用这段话告诫全党同志,我们应该认真领会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争做“国宝”,起码做“国器”或  相似文献   

18.
小的时候听评书《西游记》,每到危机关头,孙悟空便从耳后拔下一撮汗毛,吹口气,喊声“变”,那汗毛瞬间就成了千百个与美猴王一模一样的家伙,抡起金箍棒与众妖魔大战。当时只觉得“神”了,大人们的解释也是“神话”。多少年过后才发现,原来孙猴子的那套把戏就是“克隆”。  动物的克隆,目前还属于高精尖技术。而植物的克隆,却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地走出了试验室。这么说吧,您在市场上购买的国产香蕉,金黄饱满,价格越来越便宜,几乎100%是用克隆技术繁殖生产的。还有春节花市上应时绽开的蝴蝶兰,无论产自国内或是国外,全部为…  相似文献   

19.
克隆“羊”和“克隆牛”的出现,震惊了世界,引发了生命科学领域一场方兴未艾的革命。科学正在使神话变为现实。孙悟空以猴毛“克隆”自己,说不定会幻想成真。即令人类成了神力无边的新上帝,他可以“克隆”生命万物;而且时间就是生命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那么我想问:人类能“克隆”时间吗?20世纪这一百年  相似文献   

20.
文郁 《瞭望》1999,(25)
草怕严霜霜怕日──人活世上,也总有一种东西要怕的,旧时,小孩子哭闹,母骇之曰:麻胡子来了!这麻胡子是小孩子怕的;祥林嫂怕死了之后到阎王爷那里着小鬼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天,所以战战兢兢到土地庙捐门槛;孙悟空连天宫都敢闹,却怕唐僧念紧箍咒;孔夫子那么大学问,不信“怪、力、乱、神”,也说君子有三怕:伯天命,怕大人,怕圣人之言不过,我们国人中的一部分更推崇的,好像是“什么都不怕”那位把人只偶尔流露出“忧天”情绪,就被自古及今的人们一以贯之地嘲笑了两千多年。如果把“什么都不怕”理解为是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