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有个沈太福,广东河源有个赖皇生、苏济强,他们的名字能连在一起,是因为在中国1993年的金融舞台上,他们演出了同样丑陋的一幕——利用集资来诈骗。 沈太福已广为人知,那么,广东这两位“金融骗子”呢?  相似文献   

2.
祁京梅 《南风窗》2008,(23):77-78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短期不景气,其实质是在房地产泡沫的制造过程中阶段性受阻。此时如果政府在金融、信贷等方面放手进行所谓的"救助",那就意味着支持房地产业可以继续吹大泡沫。  相似文献   

3.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14-14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是金融衍生品过度泛滥导致的,但中国恰恰在危机之后推出了股指期货等衍生品;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但中国随后却进一步吹大了房地产泡沫,以至于不得不用  相似文献   

4.
台湾在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其中股市暴涨暴跌的现象最为突出。当今中国大陆的资产泡沫也正逐渐扩大,两者之间的态势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台湾处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资产泡沫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有相当的现实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5日《亚洲时报》刊登了美国著名金融评论家亨利·C.K.刘题为《即将到来的贸易战和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文章,指出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将逐渐演变成全球贸易战。美元霸权主导的全球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它使发展中国家向最低工资和环境灾难的底线竞争,同时给美国带来巨大的金融泡沫、金融欺诈(如股市、房地产泡沫)和生产能力方面的过度投资。这两种情况将必然带来全球性经济大萧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瑞典、挪威、丹麦和芬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热和美国次贷危机效应蔓延之际,以瑞典为对象,探寻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防治房地产泡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7)
正当下的中国,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越发重要,这是企业突破众多软性约束的关键,唯有突破种种发展边界,企业"做大做强"才会成为可能。未来,金融机构将承担重要的改革推动者的责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南粤银行董事长韩春剑在广东代表团全体大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通过业务、技术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深度融入供给侧改革。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美刊《批判》2010年8月号刊登了英国学者希勒尔·蒂克延题为《今日的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文章,认为今天有大量过剩资本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这导致资产价格膨胀和各种金融泡沫。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已经危机重重,因此它需要一种新的策略克服危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顾委副主任李建安在湖南的那几天,怎么也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在会见他时,突然以检讨的口气说: “我们对不起广东啊!那年粮食紧张你们来要,我们没有给,影响了广东人民的生活,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李建安不经手粮食方面的事,他回省后立即向省府通报了这一情况,时为1990年年底。其实,最清楚此事头尾的,是  相似文献   

10.
持续了25年的中国经济改革,焦点现在都聚集到了金融上。“穷则思变”的“穷”细细梳理一下,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重大新闻,竟无一不与金融相关四大国有银行为上市积极准备,中央政府拿出高额现金冲销银行业的坏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控制房地产泡沫,央行利率成为调控的  相似文献   

11.
(去年底,天津市70多位宣传干部组团来广东考察学习。大多数同志都是初次来粤,怀着各种既有的先见。从见闻中他们又有些什么新认识呢?记者在一次座谈会上采录了若干发言,感到这些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北方人的广东观“,值得思索。加●后均是各人所言。) 上与下来广东之前,我自己思想中存有这样几点看法:广东是“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下来了”;“物价上去了,人心变散了”;“广东富了,外地穷了”等等。到广东来一听一看,我又有了几点新看法:这  相似文献   

12.
股票泡沫帮助制造了其他泡沫,特别显著的是房地产市场和消费支出泡沫。泡沫的继续存在对经济扩张的持续构成威胁。很有理由相信地产和消费泡沫不久就会破灭。如果是那样,美国在未来几年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9)
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南粤银行董事长韩春剑在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指出,广东金融业要通过对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新兴银行,广东南粤银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诸多"组合式"创新。尤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该行在战略、机制、流程和产品等建设正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2016年,在"流程银行"建设思路的指引下,同时结合"互联网+"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金融高度发展的今天,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消费者信息的高度利用来拓展市场,虽振奋经济,却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信息被非法收集、二次利用等困境,金融信息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放眼金融领域,无论是制度还是实践层面,都尚未构建起一个完善的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因此,应当对现有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法律框架以及相关纠纷类型...  相似文献   

15.
《每月话题》自本期开始亮相。就大众关心之大众话题,发表新鲜热辣贴近生活之见解,乃这个栏目的追求。为做好工作,我们特别联系了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今日热线”节目,共同主持这个栏目。广大读者希望就何种话题发表意见或了解情况,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希望您的名字和文字进入这片开放性的天地。本期嘉宾:中山大学副校长张荣芳暨南大学副校长黄旭辉广东工学院院长助理郑德涛广州大学副校长李培豪广州金融专科学校校长谭梓成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2)
关键是改变观念我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在广西工作。说真的,比起广东,广西很穷,而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我身边的某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穷,接受了这种穷,不思变革。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和广东人打交道。拿广东人和广西人比较,我感到我们“穷”就“穷”在观念上,穷在不思进取上。十年前的广东人便有了领先的观念,有了不甘于“穷”和必须改变“穷”的危机感,所以广东发展起来了,广东人富了。  相似文献   

17.
广东开放以来,风风雨雨,评说不断。香一年臭一年,香香臭臭已12年。 12年来,广东一直在尝试中探索希望,在实践中找寻认同。甘苦自知,褒贬由人。最近,新华社四位记者聚会北京,从不同角度,围绕广东的发展和内地的现实,进行了一次对话。其言谆谆,其思切切,自然也不乏急峻尖锐处,有待进一步展开讨论。希望读者把自己的意见写给我们。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底,广东召开了一次高水平的研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广东文艺改革研讨会”;9月中旬,广东省第一届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10月底,首届中国文稿拍卖活动在深圳达到高潮……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广东近十年来在经济上亦创造了很多“全国之最”。那么,作为一种文化的广东,又有哪些值得全国关注的景象呢?通过调查采访,笔者发现了如下的一组事实: 全国的音像制作公司广东最多,全国录音录像带的主要集散地在广东,歌手签约制实施最普遍的也是广东——广东由此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大本营之一”; 从桌球、游戏机、音乐茶座、歌舞厅到卡拉OK、Hi-Fi欣赏、婚纱艺术摄影、广告新星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中国民生银行广州分行邀请广东一批民营企业家聚会座谈。席间几位广东企业家在大叹生意难做、风光难再后,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是小平他老人家还在、能第三次南巡该多好!要是江总书记能南巡一次多好!有人甚至发自内心地说:小平他老人家的灵魂能来一次都好啊! 一部当代的中国商战史,“广货”写下了最为壮观的篇章。而今,在政策倾斜、地利之便的优势渐渐消退之时,“广货”要再造新优势,只能靠人和,靠这块土地上的企业家超越自我。寄望于那些不可重演的历史事件与政策拉动,是不现实也不明智的。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已经有不少可歌可泣、令人心动的商战奇迹在出现。90年代的广东,一批商界新风云人物正在崛起。他们的创业经历证明:机会永远有,但不是人人有;成功永远在,成功在于探索的勇气、创新的冲动、踏实的管理和对消费者的真正承诺。 成功无捷径,但成功有方法。通过分享成功者的经验,我们就能获得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几个月来,通过对广东各地数十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我们筛选出八位民企风云人物作为报道对象。我们的评选标准是:①所处行业的全国领导性品牌之一;②净资产亿元以上;③企业家素质优秀;④管理及作风比较科学,追求“阳光下的利润”。从这些标准看,他们都是经得起考验的。他们代表了广东民营企业的风貌与水平。 作为企业最稀缺的一种资源——企业家——不仅给社会创造税收、产品与就业机会,而且为社会提供他们的经验、知识、智慧,提供企业家文化。我们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20.
近年全球金融危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延伸,其结构性原因是全球货币流动性的过剩和泛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原因;浮动汇率制下的全球经济失衡,是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机制。21世纪以来,发达经济体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制度的过度创新,大大促进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可能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产市场的价格泡沫,但资产泡沫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出现流动性黑洞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崩溃,导致经济衰退。中国可根据全球流动性过剩与国际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防范未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