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尹立 《发展论坛》2003,(5):52-54
非违反(协议)之诉是WTO争议解决机制中极富特色并日益引人关注的规则之一。认真研究和把握WTO争议解决机制中非违反(协议)之诉的含义及其成立和适用的条件,不仅有助于我国较好地运用这一规则全面维护作为WTO成员方应享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我国应对别国针对我国提出的非违反(协议)之诉具有指导意义。一、非违反(协议)之诉及其设立的目的有关非违反(协议)之诉主要规定在WTO关贸总协定1994(GATT1994)的第23条和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SDU)的第26条中。根据GATT1994第23条1款(b)项和2款的规定,如果一成员方认为其在GATT…  相似文献   

2.
法之 《支部生活》2007,(3):44-45
仲裁,又称为“公断”,指的是纠纷出现以后,双方当事人自愿地把它交给共同所依赖的第三人(仲裁机构)来作出裁决,一裁终局,双方当事人不得对裁决持有异议,并且必须自觉地执行裁决,否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这么一种解决争议的办法。仲裁的这种性质使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自愿。所有的当事人都必须自愿把争议解决权交给仲裁机构,只要当事人的任何一方不同意去仲裁,仲裁机构就不得对争议进行裁决。同时,当事人还可以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约定仲裁程序等,这是仲裁同到法院起诉无须征得对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杨蕾 《世纪桥》2009,(1):51-52
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住的职工拥有国家干部的身份,与单位之间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在这样的人事制度下事业单位不可能存在大量的人事争议。2000年中央提出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聘用制使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由“身份”向“契约”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才的流动,同时由于人事法规不完备、人事管理工作不规范以及聘用合同本身存在问题等诸多原因使得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并建立一套有效的争议处理机制并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体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加入WTO后,我国将努力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国内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然而,加入WTO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在获得许多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甚至是全方位的挑战。WTO协议是一个世界多边贸易的法律体系。加入WTO,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法律行为,是市场经济即法制经济的集中体现。我国的国际义务和国际承诺更主要是通过国内的立法和司法来履行。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主要执法机关,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为了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需要。由于立法、执法和劳动者自身素质等原因,造成目前我国劳动合同争议的大量存在,影响我国的经济和法制建设,本文就劳动合同中的相关概念、法律特征、当前劳动合同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以及争议的解决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尹立 《学习论坛》2009,25(3):72-76
欧盟与巴西之间有关进口可塑性铸铁管装置反倾销争议这一典型案例,主要涉及欧盟针对自巴西进口的可塑性铸铁管及管道装置实施反倾销措施是否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的相关规定,从而是否应被纠正或予以撤销的问题.从案情来看,当事人双方之间的争议事实上是由于双方对GATT1994第6条和WTO反倾销协议相关条款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所引起的,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一是在确定倾销幅度过程中反倾销调查当局是否可以采用"将负倾销幅度视为零"的计算方法;二是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关于调查当局对损害是否可以进行累计评估的问题.通过该案,分析专家组对国际反倾销领域中的一些代表性问题所作的具体解释和裁定,从中发现规律,寻求对策,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反倾销规律的正确认识,进而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合理有效运用WTO反倾销规则来应对外国反倾销指控的实际能力,在对外贸易中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生存发展实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自愿将劳动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就其争议的事实与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做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判断和裁决。它是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建国后,随着劳动部制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工作规则》和《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办法》两个法规的颁布,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的完善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尤其是解决群体性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2007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我国原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弊端,对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但仍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劳动争议的解决应区分争议类型建立不同的处理机制,赋予当事人一定的程序选择权,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构建法院附设调解制度,加强与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之间的衔接,平衡保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3日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白皮书2万余字,除引言外,共包括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由来、中菲已就解决南海有关争议达成共识、菲律宾一再采取导致争议复杂化的行动、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政策等五部分。白皮书说,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自愿将劳动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就其争议的事实与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做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判断和裁决。它是劳动争议处理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韩国指责别国将其领土错误标记为他国领土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在,其民问又将矛头指向中国历史地图。据韩联社7月1日报道,韩国民问网络团体“VANK”调查称,许多介绍中国历史的世界地图将朝鲜半岛标记为中国领土。中韩领土争议,在更广范围和更久历史的意义上,是关于中国东北地域历史建制沿革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运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由来已久。旧中国,就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也探索过劳动争议调解制度。1948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通过于《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其中对劳动争议的处理,提出采用协商、调解及仲裁直至诉讼的几个程序,进一步奠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规定劳动  相似文献   

13.
拆迁,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也是城中村改造中最难解决的问题。由于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在城中村改造中每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拆迁争议,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城中村改造拆迁争议的法律性质及其特点,坚持依法办事,通过法律途径妥善解决拆迁争议,有效化解拆迁矛盾,保证城中村改造进程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略论WTO争端解决中的"法庭之友"摘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建祥 《求实》2004,(5):60-61
“法庭之友”这一古老的制度运用到WTO争端解决程序中来 ,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通过对现有WTO专家组报告及上诉报告的分析 ,了解其关于“法庭之友”摘要问题的态度 ,对于完善WTO争端解决机制 ,有效解决国际经济纠纷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劳动争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施行,已经明确了“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已成定局.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实践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处理机制失灵的现象发生.本文通过对失灵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在现有的劳动争议解决的机制框架内进一步完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失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面对加入WTO后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要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必须加强对WTO的理论研究,采取应对措施。WTO对各成员国政府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先弄懂这些基本要求,然后根据这些基本要求树立适应WTO的新的行政理念。一、WTO对各成员国政府的基本要求1.必须坚持国家治理法治化WTO是建立在世界市场经济法治化精神下具有国际法人地位的国际经济组织。作为一个法治化的国际组织,它要求其成员国的政府必须是法治化的政府。首先,它要求各成员方有关经贸法规都具有与WTO法相衔接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书是从国际法和海洋法的角度人手,以1982年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以钓鱼岛争议、东海海洋划界争议以及这些争议的解决为主要分析对象,并结合中日两囡在东海的具体情况所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是处理劳动争议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具体地说:(一)合法性原则。所谓"合法",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调解、仲裁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二)公正性原则。所谓"公正",是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调解和仲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亦称劳动纠纷,即劳动关系双方因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而发生争议的总称。劳动争议处理,是对已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国家规定的专门机构依法解决的全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章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实行“调解一仲裁一诉讼”或“仲裁一诉讼”的体制。因调解程序当事人具有选择权,故笔者将主要针对“仲裁一诉讼”的体制实践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尽管国家非常重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立法步伐,但由于用人单位受利益驱使,利用市场的优势地位,采取各种不法手段,侵害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不仅要靠政府和司法部门,更重要的是劳动者应当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熟知自己的权利义务,掌握预防劳动争议的技巧,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