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贫困地区脱贫农民返贫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环境恶劣、超计划生育、扶贫开发的类型单一、扶贫政策存在缺陷及农产品市场疲软。为此,提出解决脱贫农民返贫问题的对策措施: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加大扶贫经费投入,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搞好计划生育;集中力量发展种养业;不断改善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10日,吉林省长春市“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活动”正式启动。党员企业家与全市2万户低保家庭结成一对一的帮扶救助对子,每名党员企业家选择1个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帮扶1至2年。帮扶措施中除了有捐款、捐物,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生活困难以外,还将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进行思想扶志,帮助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联系帮助就业等途径,帮助贫困户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对于生产困难的,通过扶助基本生产物资、协调联系贷款等办法,保障贫困户家庭顺利进行生产;对于家庭成员中有患病的,通过捐助、协助社会募捐等方式,减轻贫困户家庭医疗饧担。  相似文献   

3.
提起加快经济发展,许多人想得较多的是上项目、建工厂,搞大规模建设,面对另一个占用资源少,投资见效快,吸收劳力多,对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事半功倍作用,极为广阔的经济领域一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却普遍认识不够。这是当前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近一个多月来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归纳以后,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1,(27):59-59
掌握社情民意关键在于调查。调查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平时可以从关心群众生活的角度,作普遍的调查,随时随地探人群众中去,倾听他们在生活、生产中的诉求;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在社情民意调查中,调查者要有一个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诚恳态度,才能取得群众信任。另外,在调查之初,调查者要讲清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使群众理解并愿意配合工作,也是一个必备的条件。对调查到的民意社情要注重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支部园地     
「党建实务」社情民意分析方法掌握社情民意关键在于调查。调查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平时可以从关心群众生活的角度,作普遍的调查,随时随地探入群众中去,倾听他们在生活、生产中的诉求;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在社情民意调查中,调查者要有一个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诚恳态度,才能取得群众信任。另外,在调查之初,调查者要讲清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使群众理解并  相似文献   

6.
1994年,辽阳市建立并实施了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当时产生很大反响,中央、省、市的一些报刊都曾进行专题报道。7年来,辽阳市这项开拓性工作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值得总结,有什么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在庆祝建党80周年前夕,记者带着这些想法对辽阳市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工作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存在问题 1.向贫困户宣传小额信贷的政策、措施力度不够。部分基层干部对小额信贷扶贫是尽快解决群众脱贫,是扶贫到户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认识还不到位。部分贫困户还误认为小额信贷是救济款,有无需偿还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农一师七团始终把关心弱势困难群体的生活当作大来抓,该团335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子.使扶贫帮困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七团对“一助一”的党员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每半组织一次检查,连队党支部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各单位员干部都与各自的贫困户签订了责任书,并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从生活、思想、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帮助。  相似文献   

9.
人口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不管人们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人口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恩格斯在《家族、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06,(10)
通化市二道江区建设局党委自实施"联乡包村万户脱贫"工程以来,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到局所包保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品。为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贫困状况,局党委针对包保村和户的实际困难,采取了"一个领导带一个部门包保一个贫困户"的"三个  相似文献   

11.
"精准识别"主要是指对贫困户的识别,这是解决"帮扶谁"的问题。但在调查中发现,精准识别的过程会发生偏差,也就是说名单上的贫困户并不一定是贫困户。范·米特和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六个维度解释了识别过程中偏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阳市老庄镇凉水泉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27人。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府办工作队确立帮扶工作的重点是实施“三扶”措施:  相似文献   

13.
“谢谢一团工会,谢谢七连党支部、工会,我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争取早日脱贫。”这是贫困职工陈玉芳、唐许秀对工会干部开展“一助一”扶贫解困活动时说得最多的话。近日,农一师一团工会开展了“一助一”扶贫解困工程,该团工会干部深入到连队贫困职工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状况,给他们送去了床罩、衣物及生活用品。根据特困职工家庭条件,通过摸底调查,全团特困户为53户,分别由53名工会干部采取“一助一”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脱贫解困,及时将53吨冬季烤火煤送人贫困户家中,并为贫困户建立了“一助一”扶贫解困档案,制定了…  相似文献   

14.
靖宇县委牢记党的宗旨,从1990年开始,在全县党组织中开展工作,对农村138户特困户帮扶,使121户脱了贫。 ——党员干部带头,为贫困户“输血”。针对特困户生活极端困难和脱贫能力弱的实际,首先进行“输血”。县委领导带头捐款捐物,广大党员积极响应,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缺什么帮什么,不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临时困难,还帮助解决生产中的资金、劳力和技术等难题。几年来,全县共为贫困户捐款捐物、送医送药、建房修房等,折合人民币达20多万元。 ——增强致富本领,为贫困户“造血”。县委认为,捐款捐物只是治标,传授科学技术、开辟致富项目才是治  相似文献   

15.
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和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然而,在总体形势大好的同时,农村中出现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返贫。最近,我们组成扶贫工作组深入德江县农村调查,在对其中100户贫困户的重点调查解剖中,发现其返贫的原因主要有七种: ——不讲科学信迷信,听天由命而返贫。这类贫困户约占被调查户的13%。近年来,农村盛行一种邪教组织——门徒会,鼓吹什么“只要参加他的组织,信他的教,不种田不耕地也能生活,不打针不服药也能治病。”为此,一部分农民信以为真,弃农从邪。如一家5口人就有4个壮劳力的农户,原先靠种烤烟,每年都要收入万余元,自从信邪教后,全家人就放弃生产,参加门徒会,导致返贫。还有一家农户家中出现数千条蜈蚣,听信邪教  相似文献   

16.
近日,十三团党委在总结去年“一助一”扶贫帮困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又一个以广大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脱贫、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主要内容的“一助一”扶贫帮困活动在全团范围内蓬勃展开。 据统计,到4月30日,全团开展“一助一”扶贫帮困活动的单位有27个,结成“一助一”、“多助一”帮困对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6日,3辆满载着农四师七十五团党委深情厚意的汽车缓缓驶入团部,车上的31吨面粉、6.2吨清油随后被分发到各单位贫困职工家中。这一天,该团624户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冬日的暖阳。 2005年,七十五团遭受历史罕见的干旱和雹灾,全团10.4万亩耕地大面积受灾,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为切实保证每一位受灾职工大灾之年正常生产生活,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该团工会主席傅建爱带领工会民政工作人员,利用3天时间到全团18个单位的贫困职工家中走访摸底调查,根据职工受灾程度,确定出特困户、贫困户户数。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该团拿出20余万元。购买了清油、面粉等生活物资,对全团32户特困户、562户贫困户、34户穆斯林群众共624户贫困家庭进行慰问,把团党委的关怀送到了职工的心坎里。  相似文献   

18.
正永年区为非贫困地区,虽不存在整体贫困问题,但贫困人口居住分散、自我发展能力差,精准扶贫难度也不小。在消灭最后贫困过程中,永年区坚持扶贫与防贫相统一,针对有未脱贫人口村普遍经济状况较差的实际,在对贫困户精准施策的同时,坚持将贫困户所在村一起扶,借助"四个战役"有效防止了边缘人口致贫、返贫,为各地扎实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一师三团困难职工帮扶站自2006年成立以来,梁俊蓉就承担了帮扶站工作。她广泛开展了扶贫帮困送温暖工程,把关注弱势群体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对困难职工来信来访热情接待,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办理,对不能办理的给予政策说明,及时解决了职工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每年春节前对连队申报的贫困户,都是亲自下连队一一入户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20.
正2月1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到她定点帮扶的极贫乡镇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简嘎乡开展扶贫慰问调研,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贫困户、生活困难党员和乡村干部、驻村干部表示亲切慰问并致以新春祝福。沿着崎岖山路,谌贻琴先后来到简嘎乡播西村和翁元村,走访慰问贫困户蒙朝安、黄生芹和生活困难党员余尚明、韦良学,为他们送去年货,与他们围坐在炭火边上话家常,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勉励他们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使日子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