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正处于新的转型时期,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和农民从业状态的分化.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多种,但存在着严重缺陷.因而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但同时也为多渠道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条件.当前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要点是要进行"四个统筹",即法律统筹、资金统筹、资源统筹和制度统筹.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进程使民族国家面临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两难,而单靠一国改革可能危及国家竞争力.只有实施社会保障政策的全球治理才能抓住问题本身.因此,我国政府要认清缺乏管制的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意识到社会保障政策的发展功能,促进发展型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并积极鼓励和参与社会保障的全球化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大多数地方的实践是对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改革均采取独立于农村保障制度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的新体系,从而形成了新的"夹层".这就人为地造成了"三元格局"、"四无格局",甚至是"多无格局",这种保障模式在事实上带有更大的歧视性,因此,对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全可以化复杂为简单:要么将其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逐步缩小农民的规模,使更多的公民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要么使其成为农民,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其前提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事实上,将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12,(18):30-32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加速发展,已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社区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必须确定.因为,市场经济必然造成的竞争秩序、优胜劣汰机制,同样必然造成竞争中的失败者和时运不济者,没有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服务的社会保障机制,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但是,把政府作为唯一承担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责任的权力中心的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过时,而社区多中心的支持网络和组织机构的构建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提供社会保障、促进和谐社区的建立,帮助社会度过社会转型期,进而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和谐社会将起到保障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碎片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要求,在整体上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暂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基础层面的社会保障整合。即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与职业养老金相结合养老保障;统一、简洁的国民医疗保险;综合性的最低生活保障。并在适当时机进行职业养老金保险和个人医疗保险账户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天宇  王小婷 《探索》2007,49(5):63-66
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有一定的挤出居民消费的作用.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降低了我国居民的资产替代效应,同时退休效应依然存在并且显著;二是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 "等级性"的.各个阶层之间享受的社会保障有一定差距,这导致了社会保障刺激某些阶层消费的作用被其他阶层所 "稀释",结果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如何扩张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比较窄,社会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保障功能的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体现。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城乡保障水平严重失衡.城市职工受保障水平较高,其他人特别是农民受保障水平低下;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大,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甚至超过西欧某些福利国家水平,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存在许多问题,在国家行政单位,国有企化实行比较普遍.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和…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基金机制和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加入WTO后进行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此,构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和政策。综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实际上是社会保障领域"公平"价值理念逐步明晰和回归的过程,但目前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价值理念多元化甚至互相矛盾的问题,制约着社会保障功能的实现。因此,只有树立"更加注重公平"的价值理念,才能实现"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安全阀和减震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建立"多元-统一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着社会保障层次低、覆盖面窄、管理分散、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等问题,使得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得不到真正的保障。为此,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分层次地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拓宽基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利于和谐社会进程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福利国家改革中,西欧社会党是最重要也是最努力的一支.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和试验,它们提出了"化消极为积极"的改革思路,试图建立社会公平与资本效率之间新的平衡机制,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有很多启示:一是用有区别的公平保障方式来促进社会公平的最优化;二是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而言,需要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基本原则;三是在社会保障改革中要把握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利益平衡,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社区社会保障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下岗工人和离退休火员的逐步增多,社区社会保障问题凸显出来。社区社会保障主要有社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内容。而社区要在社会保障中发挥最优化的功效,就必须努力开辟筹资途径,做好落实工作,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诸如覆盖面小、需要社会保障重点援助的困难群体偏大而社会保障资金却严重短缺的问题和困难,为此,我们需要加快社会保障法制的建设,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和综合性的城市社会救助系统,拓展就业渠道,迅速、全面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此,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而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观念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始终把保障民生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作出过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本文通过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意义的阐述,指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快立法,实现社会保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要尽快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工作。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改善民生为执政理念,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