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案件资料 造作伤的鉴定并不常见,常常是侦破案件和确定案件性质的关键,在许多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造作伤有其具体的特点及特征,但所有自己能形成的损伤他人加害或他人合作均可以形动作应手掌着地,  相似文献   

2.
李旻  周尧 《法制与社会》2011,(6):74+76-74,76
投毒案件往往会因为毒品来源的广泛性、毒品处理的容易性以及微量证据收集的困难性而导致久侦不破,陷入疑难。然而,作案人在投毒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形成的犯罪心理痕迹确是客观存在的。犯罪心理痕迹反映着作案人作案前、中、后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活动等内容,直接反映着作案人与案件的关系,因此,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通过检测被测人有无犯罪心理痕迹来寻找和甄别犯罪嫌疑人成为侦破疑难投毒案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通过一起特殊的投毒案件,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投毒案件侦破中的有关情况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各类犯罪现场中,足迹往往是罪犯必留的罪证之一。通过对足迹的测量,推断罪犯的年龄、身高、鞋号以及步幅特征,对案件的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设计出一种新型足迹测量工具——综合足迹尺。  相似文献   

4.
力耕 《检察风云》2011,(20):29-31
火眼金睛,端窝案血气方刚 善于侦破“群体性腐败案”是赵桔水的最大特点,被他侦破的案件,往往是拔起一根藤,带出一串瓜。 在实践中,赵桔水探索出“以查办窝案串案为突破口,以滚动深挖为主要方式”的侦查思路和“事先决策、随机决策、风险决策”的侦查方法。面对腐败手段越来越隐蔽多变的情况,他多次带队成功侦破“群体性”腐败案件,在全院办案件数量和质量多年稳居浙江省第一。  相似文献   

5.
依靠单侧尸斑推断死亡时间,所推断的时间范围跨度过大,往往只能给案件的侦破提供较粗略的信息。双侧性尸斑的特殊之处在于: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死后6~12h;在特殊情况下出现——尸体移位,因而仔细观察双侧尸斑,并结合侦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及分析尸体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6.
《法学》1991,(3)
对破案教训的反思,不仅是指至今仍未侦破的重、特大案件,也应包括那些几经周折付出很大代价而侦破的案件。因为各级刑侦部门每年都有一批悬案,以及因某种缘古走过一段弯路才侦破的案件。对于这些案件,如果能够认真分析研究,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能够从主观上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引以为戒,那么对今后的侦破工作同样是有意义的。对这些案件如能够做出客观、真实、恰如其分的评价,其作用不次于经验,甚至教育意义比经验更大。  相似文献   

7.
贾岩  钱楷 《天津检察》2007,(2):35-36
某监狱已决犯赵某在其所涉案件侦查期间揭发了一起四人轮奸女中学生案件,但所揭发的案件未能在其所涉案件诉讼期间侦破。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揭发他人犯罪活动并且经查证属实的才能认定为立功,所以,法院对赵某判决量刑时,并未考虑其揭发他人重大犯罪的法定从轻、减轻情节。赵某交付执行后,其揭发的案件被侦破,就如何确认赵某的立功表现并兑现奖励问题,监狱和法院持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王博 《内蒙古检察》2004,(5):25-26,29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于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是在查明犯罪嫌疑人之后才决定立案侦查,对于这种“以人立案”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可这样也意味着我们不知不觉地放弃了法律赋予我们应有的侦查权限。在实践中,单一“以人立案”的侦查方式往往严重束缚了办案人员的手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机关部分自侦案件的及时侦破。随着加入WTO等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呈现的新特点和“两法”修改后案件管辖范围的调整及“传唤、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审讯犯罪嫌疑人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初次讯问则是审讯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往往直接影响着犯罪嫌疑人交代罪行的彻底程度乃至案件的侦破。要做好这项工作,审讯人员除了做好充分详细的外围调查取证外,还应掌握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的心...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往往在初查查明犯罪嫌疑人之后才决定立案侦查,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办案人员的手脚,影响了及时侦破案件,鉴此,要全面贯彻刑诉法关于立案条件的规定,适时以事立案,确保案件侦破。  相似文献   

11.
对于财贸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销货款的案件,往往由于难以收集直接证据而不易侦破和认定.我们从一起普普通通的盗窃案中,深挖猛追,多方收集间接证据,历时九个月,终于破获了一起贪污一万六千元的重大贪污案.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在打击严重经济犯罪中以高度的责任心,依法办事,不畏艰辛,这类案件也是可以侦破的.  相似文献   

12.
法医物证鉴定中,较常见的生物学检材有现场血痕、精斑、毛发、牙齿、香烟过滤嘴及在抵抗中遗留在当事人指甲缝中的生物成分DNA[1].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提取的生物检材复杂多样,对于一些疑难检材在DNA提取方面便成为难点,而这些特殊检材的成功分析往往对案件的定性和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3个案例中4份特殊检材的DNA检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破坏烤烟、果树、蓖麻等经济林果的案件逐渐增多,而通常此类案件因果关系不明显,证据难以收集,难以侦破。2000年8月某县仁和镇太平村发生图1直接拍照提取一起30亩蓖麻被毁坏案,笔者通过此案成功从蓖麻原植物上提取了指印,对案件侦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们探讨。在破坏蓖麻案件中,罪犯往往是在蓖麻长势正旺的夏秋季节,此时蓖麻枝繁叶茂,杆茎粗壮。蓖麻杆茎为红或绿色,表皮光滑,上面大多附着一层白色灰垢,被造痕客体接触即会粘走白色灰垢。破坏时往往是一手握蓖麻杆一手用刀砍,因此在蓖麻杆…  相似文献   

14.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各要素具有自身的特点,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既有有利条件世有不利条件。查缉途径一般有从肇事痕迹物证的检验、查证入手、从举报线索入手、从调查访问入手、从现场监控录像资料入手、从电子讯信息入手、从查控“阵地”入手、从协作入手等方面。本文指出选择查缉途径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这样有利于查缉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知情者是否及时提供情况,往往成为一些案件能否及时侦破的转折点。”就在社会各界对举报人的独特作用大加赞赏时,一些遭到报复的知情举报人却黯然落泪。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和实施,传统的侦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取证程序,对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及时根据社会和法律的发展的脚步更新刑事案件的摸排侦查方式,成为公安机关的最新课题.入室盗窃案件在侦破上具有一定的苦难度,这是由于入室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往往会随机选择盗窃地点,在犯罪现场的侦查无法指向特定的嫌疑人,犯罪现场的侦查占据了案件侦破的关键地位,突出体现了现场侦查对案件侦破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整理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现场侦查,对攀爬入世盗窃案件的犯罪特点、侦查要点、侦查注意事项以及对攀爬入室盗窃案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犯罪现场中墙壁书写笔迹不是很常见,在现场勘查中受重视程度不高,但一旦现场中出现墙壁书写笔迹,这些笔迹往往都与案件紧密相关,是案件侦破和定罪的关键性证据。因此针对此类案件制定快捷、有效的勘查、鉴定策略,指导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工作,会对案件的勘查、侦破、鉴定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旅客列车上麻醉抢劫案现场因受案件本身和特殊环境影响而经常被忽视。由于现场意识淡薄,痕迹物证得不到有效利用,使此类案件的侦破效率受到严重制约。作者通过对此类案件的作案规律、现场特点和影响侦破的不利因素的分析研究,从刑事技术综合运用角度提出了强化现场意识、提高痕迹物证利用和同类案件串并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超  李越  王穗保  李红霞 《法医学杂志》2001,17(3):172-172,174
荧光标记 STR分型技术所需检材量少,对陈旧、腐败检材适用性强,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而 Y染色体 STR分型技术为男性特有,且 Y染色体 STR基因座不与其他染色体发生交换,在一些特殊案件的侦破中,联合应用常染色体及 Y染色体 STR分型技术往往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结合一典型系列案例进行分析,对案件检材提取、检验结果及应用价值等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 DNA检验技术在同类案件中的应用价值。 1 案 情   某年 6月至 11月,某市发生女青年搭乘摩托车到郊区偏僻地点被车手抢劫、强奸的系列案件共 21宗,送检的被害人内裤…  相似文献   

20.
在各类犯罪现场中,足迹往往是罪犯必留的罪证之一。通过对足迹的测量,推断罪犯的年龄、身高、鞋号以及步幅特征,对案件的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设计出一种新型足迹测量工具——综合足迹尺。使用这种新型工具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