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法治社会以司法制度为基本依托,以维护和保障人权为基本道义,为社会提供公平、正义、效率的司法服务.随着国际人权理论的不断发展,被害人权益保护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刑事被害人权益成为诉讼学理论的热点话题.在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研究方面,我国学术界与司法部门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刑事诉讼法》中有提及被害人权益方面的内容,但在我国当前“国家公诉人——犯罪人”式的二元结构中,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而是将被害人挤压到边际角色的地位,采用对犯罪人的刑罚代替了对被害人的应有权益救济.如何在现有制度下对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益保护内容进行完善和改进,维护被害人的尊严是摆在我们面前函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由于对民事赔偿问题的轻视,使被害人的个别救济淹没在国家追究、惩罚犯罪的过程中,萎缩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害人地位在刑事和解中尽管得到较大提升,但由于刑事和解将被害人保护与刑罚轻缓化作为两大目标,二者在运行中互相制约,致使被害人保护缺乏独立的实现机制.独立的民事诉讼关注于理论的正当性,却对实践困境无能为力.目标的单一性与制度的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被害人民事权益的保障有赖于私权观念的强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单一目标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朱文菊 《法制与社会》2010,(23):57-57,83
本文主要论述了刑事被害人的概念及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当前刑事被害人民事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障刑事被害人民事赔偿权利实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一审案件,已过法定时限,被告人不上诉,公诉机关不抗诉,但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法定时限内对第一审判决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影响第一审刑事判决的执行?如原判对被告人量刑偏轻,上级法院可否把这一  相似文献   

5.
张嵘 《法制与社会》2012,(18):251-25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当事人的地位,然而与国外立法及司法实践相比,我国对被害人的权益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受到理论界诸多诟病.本文主要论述,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之下,检察机关如何发挥检察职能,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实现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现状及调查分析 我国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基本上还是比较高的。1980年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中为被害人的地位规定了三种情况:如果被害人依法提起自诉,就成为自诉人,属于抗诉一方的当事人;如果被害人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而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既不是证人,也不是当事人,而是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诉讼参与人。1997年刑法确立了罪刑  相似文献   

7.
审判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实现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附带民事赔偿不到位,导致当事人上访、闹访的现象屡有发生;另一方面精神损害赔偿也存在差别待遇,各地法院不一致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被害人权利保护存在困境,主要和司法环境的制约以及立法模式选择、制度设计等因素有关。本文认为,要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一是要适用先予执行措施,完善财产保全措施、轻罪和解制度和减刑、假释制度;二是要加强调解,建立量刑从轻幅度的考量标准;三是要从立法上明确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赔偿范围,明确未被刑事起诉的共同致害人的责任承担;四是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审查逮捕阶段,无论是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还是实际中的工作规程都没有具体的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规定。这种制度的缺失是一漏洞,在被害人的眼里,司法机关所做的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对其心灵创伤的巨大抚慰。在此,笔者就如何在审查逮捕阶段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9.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05,27(1):145-150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被害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撤回公诉以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等等问题进行完善。在完善相应程序制度的方式上,应当通过立法修改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采用现行司法解释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曲伟 《中国律师》2012,(12):69-71
随着人权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也更强调保障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而被害人的各项权利却被严重忽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后,主要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但因缺乏具体操作性规范及执行难等问题,被害人因被告人拒绝赔偿或者无力赔偿而陷入生活困境的情况时有发生。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应为现代法治所关注,国家有义务、有必要赋予被害人相应的诉讼权利和经济救助权利。因此,我们对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尹巍 《天津检察》2008,(1):39-39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如何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笔者认为,不妨借鉴恢复性司法的相关理论探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附带诉讼关系到公权与私权利的关系和公民私权利的冲突。国家公权力介入私权利冲突凸现司法制度的价值取向。如何处理私权利之间的冲突及其与国家公权力的冲突,是制度设计的难点,又是司法程序利益分配和诉讼制度是否公正的检验标准。我国目前的附带诉讼制度,延续浓厚的国家至上的价值观念,牺牲了个体的私人利益,没有从程序上体现出照顾多数、保护少数,维护强者但不漠视弱者的现代司法精神,需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二者的协调配合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进行了相关规定,但从司法实务的过程看,还需进一步在受理、立案、起诉、审判、宣判、执行等阶段完善被害人的知情权和诉讼参与权,以使处于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地位的被害人的权益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需要完善的内容包括:1、公安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的,应向被害人作出说明,以使与案件有密切利害关系的被害人享有充分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中,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重视不够。应从被害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保障实体、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维护刑事诉讼程序统一性、协调性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升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必要性的认识。通过赋予被害人法律帮助权、救济权,限缩速裁程序适用范围等途径,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因特定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群体事件及法律事件层出不穷,使得社会矛盾更为激化,这时需要刑法介入,对弱势群体中的合法民权进行保护,以化解社会矛盾,本文概述了民事权益刑法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刑法的克制性特点,并研究了民事权益刑法中有关保护实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被害人的概念和含义入手,重点对修正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权利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勾勒出我国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说明我国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程度。指出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权益保护存在的个别不足。  相似文献   

17.
张峰  孙科浓 《法学》2012,(8):152-160
在国家——被告人二元化刑罚观下,被害人的利益主张和诉求隐退在国家背后,渐渐被"遗忘",实证考查发现,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现状堪忧。要切实保护被害人的财产权益,必须转换视角,确立被害人——被告人——国家三元结构。事实上,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问题涉及国家、司法机关、犯罪人及其亲属、被害人及其亲属等多方主体关系,被害人利益的保护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努力的方向是完善追缴退赔制度,谨慎推行刑事和解制度,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刑法的目的是通过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单位、 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但这种保护实际上侧重的是对社会大众的一般保护。因为对犯罪行为的禁止和惩罚主要针对的是未然之罪,这种保护的范围是社会公众的普遍的合法权益,而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所遭受到的是已然之罪的实际侵害,承担这种侵害结果的刑事被害人却往往得不到足以弥补伤痛的赔偿。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刑事司法进程中,被害人一直是被"遗忘的人",不但缺少实体权利,而且在刑事诉讼中,也没有其应有的诉讼地位和权利。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刑事诉讼的启动因素之一,也是刑事诉讼保护的中心人物。保障被害人权益的现实必要性几乎不用论证即可视为当然成立,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权益保障已经成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一个公诉人的视角,针对笔者办案过程中遇到的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探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不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办理术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对未成年犯采取了一些不捕、不诉等非刑罚的处罚方法.这对于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对未成年犯的保护,而漠视或轻视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