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50年,滕代远刚刚接手主持全国铁路工作不久,就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着手筹划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并进行初步勘探调查。1954年1月2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政务院203次会议,听取父亲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政务院任命彭敏为武汉大桥工程局局长,杨在田、崔文炳任副局长;中共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兼大桥工程局政委。"听取鉴定意见一定要虚心"  相似文献   

2.
正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武汉长江大桥是第一个大工程,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对大桥从选址、施工到落成全过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关怀,激励建桥大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了千百年来在长江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3.
正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此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是一座充满故事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它承载了无数建桥人的梦想,见证了新中国造桥史上的辉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2017年10月15日,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图片展上,那些与武汉长江大桥合影的老照片中,一张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这张照片是何时拍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1956年5月,对根治长江放心不下的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武汉视察。在苏联水利专家的帮助下,长江流域治理规划和三峡工程设计成果显著。看到武汉长江大桥已开始从O号桥墩架桥,天堑即将变通途,毛泽东高兴之余,诗兴大发,特于畅游长江之后欣然命笔,写下了不朽诗篇《水调歌头·长江》(1957年公开发表时改为《水调歌头·游泳)。  相似文献   

5.
当你关注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著名桥梁,或是查阅有关抗美援朝"钢铁运输线"、成昆铁路、坦赞铁路等重要交通线的文献资料时,时常会有一个相同的名字映入眼帘,那就是彭敏。甚至当你在观看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电影《桥》时,知情人会告诉你,这部电影说的就是彭敏等人在建设大桥时的事。一个人如此紧密地和这么多大桥、铁路联系在一起,不是件寻常的事。他一定和大桥、铁路有过太多太多的故事。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电影《桥》所反映的人物故事  相似文献   

6.
自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到1995年,长江上的铁路、公路和公铁两用桥加起来共有8座。此后,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建桥速度明显加快,90年代后期,长江干流上平均每年建3座大桥。未来10年内,长江大桥很可能突破100座,3000公里的长江干流上,平均30公里就有一座桥。  相似文献   

7.
<正>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激发同新时代相匹配、同新征程相呼应的责任担当。60年前,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撰写祝贺大桥通车社论的《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范荣康回忆,人们曾因为"黄河水,治不好;长江桥,修不了"而垂头丧气,当时也流传着"共产党不能领导科学技术"的说法。然而,共产党就是不信这个邪,被视作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时,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来表达中国人民对援华专家的感谢,他特地提到了三位专家的感人事迹,其中一位就是桥梁专家西林。西林全名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前苏联专家组组长。  相似文献   

9.
桥都虹影     
罗伟 《红岩春秋》2014,(6):19-22
<正>石板坡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与南岸区梨子园之间,是连接渝中半岛和南岸区以及长江南北两岸省区市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也是重庆通往我国南方的一条重要出口通道。1977年11月动工兴建,1980年7月1日建成通车,是重庆市横跨长江的第一座公路大桥,也是长江上游的第一座公路大桥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4)
正1953年初,中央决定在6月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掌握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的第一手资料,毛泽东决定沿长江对武汉至南京段进行考察,沿途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汇报和建议。在确定这次考察的行程时,毛泽东明确指示:"走水路,坐军舰去。"毛泽东的这一决定,既视察了海军,又重点考察了长江水利工作,擘画出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的蓝图。一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罗瑞卿、杨尚昆等陪同下,来到武汉江汉关四号码头,登上了"长江"舰。  相似文献   

11.
正1953年,中国进入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了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及时作出了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及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第3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和安排,重庆市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湖南籍人.但他有很深的湖北武汉情缘。从1918年到1974年,曾来到武汉40多次,其中,建国后亲临武汉有38次之多。从1953年2月.特别是1956年夏季在武汉第一次畅游长江之后,他几乎每年都到武汉来一两次甚至3次,畅游长江达18次。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以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不少新词热词,引发了媒体及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长江经济带"这个词由于"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因而近年来成为理论热词。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新港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欲去武汉畅游长江,周恩来先赴武汉安排准备工作 1967年7月13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118厅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开会.就是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后来为人所熟知的"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明年结束.这就是文化大革命."会上,毛泽东提出要去武汉看看,准备再去长江游泳.大多数与会者不赞成他去武汉,说武汉武斗严重,安全没有保障.毛泽东说:我不怕乱,我去.让杨成武跟我去,就这样定了.看到毛泽东决心已下,周恩来感到不放心,决定先去武汉,为毛泽东打前站.  相似文献   

15.
3月初,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杨松作为第一提案人,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关于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建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大对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连续不断的大范围降水,尤其是长江第一次洪峰的形成,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7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副总理兼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一行,从江西九江抗洪第一线飞抵湖北荆州市。一下飞机,即在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的陪同下,直抵长江荆江大堤的郝穴、观音矶等重要地段视察。下午,朱镕基总理到达武汉时.正值长江第一次洪峰通过武汉。  相似文献   

17.
<正>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和全体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并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1967年酷暑,毛泽东拟在武汉畅游长江,不料爆发了闻名全国的"七二○"事件,周恩来亲自两赴混乱的武汉,妥善安排毛泽东离汉赴沪,平息了事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冰娜 《世纪桥》2015,(2):14-15
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热衷于在江水中劈波斩浪,中流击水,尽情地展现与释放自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他,亦对武汉与武汉的长江情有独钟。从1956年首次在武汉畅游长江至1966年最后一次畅游长江的十年间,他曾多次在武汉畅游长江。本文着重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两个维度出发对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活动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以期通过对其的回顾与梳理能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武汉市委确立了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基建第一、确保重点建设的发展方针。在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下,把支援国家重点建设与发展地方工业结合起来,大力进行工业建设,通过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使武汉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中地区的工业中心。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左"倾思想的影响,给武汉工业建设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