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罩.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孙立平 《学习月刊》2012,(11):19-2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改革的呼声再起.改革共识又重新开始凝聚。这一波对于改革的重新呼唤.发生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中: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历时30多年的中国改革一定程度上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而在这种停滞状态背后.就是“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的过程.要求维持现状.希望将某些具有过渡性特征的体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将其称为“转型陷阱”.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不断积累.危机日益显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改革共识的重新凝聚.是基于对改革停滞所形成的现状和问题的不满。  相似文献   

3.
聂皖辉 《党史纵览》2008,(12):45-47
张恺帆(1908-1991),安徽省无为县人.他1926年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受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解放后.曾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在血与火的战争岁月.他出生入死,坚贞不屈,一心为革命事业奋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中.他呕心沥血.全心全意,勤政为民: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曲折坎坷.能屈能伸,胸怀坦荡。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安徽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德高望重:在中共安徽党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韧.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爱国主义传统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中。在历史的诸多重要关口.在社会进步的漫漫征程上.我们都能看到爱国主义进发的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爱国主义放射出了更加绚丽的光彩。近年来.在2008年发生的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反对藏独分裂活动、抗震救灾、举办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热情的空前激扬和充分展现.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可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段兰英 《学习月刊》2009,(15):31-32
中国香港土地资源稀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住房的需求巨大,但香港通过建立私人开发商和政府部门共同发展的双轨制的住房供应体系.成功地解决了不同阶层住房供应的难题.使中国香港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典范地区。截至2005年.在中国香港240.8万套住宅中.公共住房有109.6万套.私人房屋有131.2万套:在中国香港694万总人口中.49.6%的居民居住在公营的租住公屋和资助出售的居屋中(以下称公屋).50.4%的居民住在私人住房中.  相似文献   

6.
最好的老师     
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7.
李景华 《求贤》2010,(5):12-12
在新在历史时期.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以信党爱党的满腔热情.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以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奋发作为.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干部。  相似文献   

8.
1949年1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全国解放在即.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毛主席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说明党的工作重心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刘少奇同志说.今后全党的工作重心是城市工作;要依靠工人.发展生产。但是,解放了.工人群众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由于长期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愚弄和欺骗.国民党在工人中活动了那么多年.散布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文 《求贤》2010,(2):51-51
曾任北京外交学院副院长的任小萍女士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詹娜 《学习月刊》2009,(7):20-21
纵观20世纪的历史.前半个世纪弥漫着浓浓的战争硝烟,世界各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半个世纪里.各国在满目疮痍的故土上.重新恢复以往的政治经济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大国的胜败.虽表现在武装斗争的结果上.但更取决于战时各国利用经济资源的高低.从深层次上看.各大国在实际冲突发生前几十年间.同其他国家经济状况相比的态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成败。本文以20世纪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为背景.着重论述英国从战前到战后由盛转衰.以及美国、日本在战后迅速复兴的演变历程.吸取其经验教训.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以经济危机方式呈现的挑战.这还是第一次。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挑战.在短期的意义上和在长期的意义上可能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立足长远.面对眼前.才能对这场危机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标的力量     
张峰 《求贤》2011,(1):28-28
美国纽约州历史上首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臭名昭著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混乱肮脏.而且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柄身之所。在那里生长的孩子.成年后很少有人能够找到体面的职业,更小要说出人头地了。  相似文献   

13.
王政玺 《奋斗》2007,(3):58-58
在当代中国.如果要问谁最辛苦。那我就告诉你.是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他们的辛苦不仅在于繁重的体力.更有精神负担。他们一天的时间中.除了必须保证的8小时的睡眠以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高度的紧张和精神的高度集中里度过的。天还没有亮.大人们还在睡梦中徜徉.他们就得起床。先背诵英语单词.再读英语课文.然后又得做数学习题或做预习。草草吃过早饭.他们就得收拾书包.匆匆赶往学校去。这时是刚刚早晨7点钟。在学校里.他们要接受长达近7、8个小时以上的文化课教育。除了短暂的课间休息外.他们都是在听、写、做题、测试或回答问题。当他们披着淡淡的月光回到家中时.家人则早已经为他们准备好晚餐。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学内容有了一些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但课程设置本质上变化不大.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沿袭以往的传统:分专业开设.大班集体讲授。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这种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呈现出局限性。本文在客观认识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数学的特点.提出分层次教学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何冰 《学习月刊》2011,(24):15-16
推进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这是一条不可争议的原则。站在政府角度说.需要正确分析人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做到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己任:站在人民的角度说.也要正确认识人的需求.将自己在一段时间的需求给以合理定位.争取政府定所能及的给以满足.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到实处.让人民满意.使政府欣慰。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落实以人为本的满足人的需求进行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6.
皮定均将军.安徽省金寨县人,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不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都屡立战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朝鲜战争结束后,他一直在东南沿海和西北边疆镇守祖同的东南和西北大门.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殚精竭虑,直到1976年殉职。  相似文献   

17.
所谓军事谋略.是指在军事斗争中.为达成一定目的而构想并运用的计谋与策略,.徐向前在各个革命时期运筹军事、思谋定策时.都首先着眼政治.认为军事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军事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正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军事斗争.他在军事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了“动员民众.创造‘人山”’的制胜谋略.  相似文献   

18.
王莹 《学习月刊》2009,(9):15-17
面对当代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发展中有所超越.无论是司法大众化还是民生司法.都强调以人为本.在司法实践中认真考虑民意.体现了中国法律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独特的“政治智慧”。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极端的民众司法可能严重冲击改革开放30年建立起来的极其脆弱的法治传统.极易导致极端的“民粹主义”.影响甚至误导中国法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12,(7):54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井冈山的革命队伍扩展到1万余人。在这“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贫瘠山区一下子要满足1万余人的吃饭穿衣需要.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审计的权力     
张纪  卢谷 《求贤》2011,(8):56-56
据考证.早在古埃及.就有了类似现在的审计机构。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也出现了带有审计职能的官职“宰夫”。公元992年.宋朝设立审计院,是中国审计机构定名之始.“审计”一词在中国正式出现。如今.世界审计组织的成员已经达到189个。据了解.第21届世界审计组织大会还将于2013年在中国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