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是全国流动人口犯罪调查的一部分。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实证调查和分析,证明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犯罪的动机主要是贪图钱财、冒险求富和追求享受;这些犯罪心理的产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流动人口特有的主观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据此提出流动人口犯罪的心理预防和心理矫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青少年犯罪率持续攀升,呈现出低龄化、智能化和团体化的趋势。这些犯罪特点都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带来了挑战。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动机等方面都有一些独特之处。在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心理准确把握与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讯问策略,将是此类案件得以成功侦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个人极端暴力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具有独特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犯罪动机进行动态(纵向)的分析,从源头上探讨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确定侦查方向的事由包括基础事由和具体事由。通过犯罪活动的基本规律能够确定犯罪的种类,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犯罪心理活动能够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作案目的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特征,推断案件性质,总结案件特征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了解调查访问对象,评断调查访问获得的材料确定侦查方向。通过作案手段可以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职业特点、身体状况、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特征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确定犯罪动机以及对犯罪动机进行甄别可以确定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其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客观迹象。在侦查中,有效地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已成为分析其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及抓住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有利途径。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注意进一步研究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高侦查中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森林刑事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从刑事案件侦查学角度,对森林刑事案件犯罪动机、犯罪行为模式、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的对抗行为、犯罪信息的存在方式与载体等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利用刑事案件在侦查学意义方面的特点开展对森林刑事案件的侦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采取的是羁押方式,不仅限制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还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惩罚性。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未成年人在犯罪动机、犯罪手段、主观恶性等方面差异很大,大多是受人教唆、盲目随从或一时冲动而实施犯罪,具有明显的偶发性。  相似文献   

8.
对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的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是侦查人员有效开展侦查工作的重要方面。传统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侧重于犯罪过程和讯问过程两大阶段的分析,对于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的心理感受分析缺乏关注与分析。通过以445名在押的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为考察对象,对他们犯罪后的心理感受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主要有后悔、害怕、愧疚等19种心理感受。准确把握和利用犯罪嫌疑人的上述心理感受对于有效开展侦查和讯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所进行的观察、检验、记录和分析研究活动。现场心理分析是指对现场的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加以整理,尽量复现每一现场痕迹产生时的心理状态,刻画出罪犯的心理面貌,从而为判断和识别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的依据。现场心理分析的对象是心理痕迹,对心理痕迹的分析必须将现场勘查所获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刑事检验报告、调查访问等侦查手段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发挥作用。通过这两种方法的互相补充,能够更深刻地刻画犯罪的过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目的,为查明犯罪嫌疑人提供更为有效的侦查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盗窃类案件是侦查工作中最常见的案件类型,分析盗窃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能为侦查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对24名在押盗窃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性犯罪嫌疑人、21岁-40岁年龄段的犯罪嫌疑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农村户口的犯罪嫌疑人、外地人口的犯罪嫌疑人、没有前科的犯罪嫌疑人、偏内向、偏外向与开朗乐观性格特征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前意识到自己行为是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对犯罪进行外部归因的犯罪嫌疑人是盗窃类案件的主要主体。  相似文献   

11.
偷税犯罪案件侦查方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偷税犯罪严重危害税收征管秩序 ,应予以重点打击。偷税犯罪案件的侦查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大力挖掘案源 ,提高发现偷税犯罪的能力 ;秘密查证偷税犯罪线索 ;采取果断措施 ,控制涉案人员、财产和证据 ;清查账册、凭证 ,盘点存货 ,获取有关书证、物证 ;向税务机关调取犯罪嫌疑人的纳税资料和处罚文书 ;向有关供销单位了解犯罪嫌疑人真实产销情况 ;询问知情人 ,讯问犯罪嫌疑人 ,认定其犯罪故意 ;通过多种途径 ,依法确定偷税数额  相似文献   

12.
网上有关的犯罪信息可以帮助侦查部门破获相关的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搜集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上网行为、网络聊天记录、收发的电子邮件、网络游戏记录等九种方法进行网上犯罪信息的调查和搜集。  相似文献   

13.
侦查构造是侦查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一方面具有完善侦查理论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指导实践也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侦查构造的弱点主要在于忽视了对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护,为此应采取加强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调查取证权和辩护权,确立检察引导侦查机制,设立中立的司法裁判官等措施,以有效制约侦查权,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无意识犯罪动机的本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意识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无意识的来源,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区别性地体现于无意识犯罪动机的各个方面,同时,三者又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与意识到的犯罪动机共同形成系统的犯罪动机状态。以犯罪动机结构为基本模型,可以系统分析无意识犯罪动机在青少年犯罪、过失犯罪、情绪型犯罪、变态型犯罪、群体犯罪与游戏型犯罪等类型犯罪行为动机中的表征,它们与意识状态的犯罪动机共同构成犯罪行为的动机力量。无意识犯罪动机对于在刑事司法实践的应用中深度地揭露犯罪,对于罪犯的心理动力矫正、犯罪性人格与行为改造,均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也谈犯罪心理痕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心理痕迹主要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和条件下 ,会客观反映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的历程及个性特征。在侦查工作中 ,研究和应用犯罪心理痕迹 ,对分析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以及“刻画”犯罪分子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合同诈骗犯罪应从履行合同的能力、履行合同的行为两方面来认定。对经济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认定的根据是当事人的履行能力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和当事人的实际履约行为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重点要放在查清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故意、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及资金流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校园暴力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和民众所关注的特殊社会现象。在此,以一个真实的校园命案肇事者在案发前一天的三个心理测量量表分析为例,证明心理测量是预防校园暴力犯罪的可靠方法,提出要重视心理测量的工具性,因此,要重视它在校园暴力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霆案”的出现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许霆盗取ATM机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以及量刑是否科学、公正,成为本案的焦点。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许霆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规定,但根据罪刑均衡原则,法院对许霆的量刑不免失之过重。由此反映出我国罪刑均衡原则在立法与司法中存在着解释不均衡、体系不均衡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罪刑均衡原则重新进行审视,以避免类似“许霆案”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由“许霆案”看罪刑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霆案"的出现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许霆盗取ATM机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以及量刑是否科学、公正,成为本案的焦点。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许霆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规定,但根据罪刑均衡原则,法院对许霆的量刑不免失之过重,由此反映出我国罪刑均衡原则在立法与司法中存在着解释不均衡、体系不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赔偿法》第19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免责事由,含义是行为人实施了一定违法行为被刑事立案,但经过侦查、审查起诉直至审判阶段,最终未被判决有罪的,对于因刑事追诉需要而予以先行羁押的.检察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办理国家赔偿案,有权对公安机关的撤案理由做实质审查,而不应简单以其载明理由作为赔偿与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