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现行养老保险法虽然规定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投入不足,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建议按照以下思路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定期投入、强制保险、明确保险主体缴费份额和缴费年限、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以及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与转化制度。  相似文献   

2.
《人事天地》2012,(4):61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大力推进残疾人参与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城乡残疾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并将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部最低标准保险费。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有34.2万残疾人参加了社会保险,17.3万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3万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河南省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认识水平;二是扩宽投资渠道,加强基金管理;三是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四是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建设;五是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方式;六是建设多层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养老金支付压力剧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种种不利因素都指向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延迟退休年龄成为政府、社会和民众讨论的焦点.通过经验数据测算,研究发现延迟城镇职工退休年龄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退休年龄延迟的时点、最优退休年龄、延迟速度等关键点,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退休年龄延迟整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自2015年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立法滞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制度不健全、职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不断显露出来。应当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完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制度,健全职业年金制度。  相似文献   

6.
退休年龄是退休制度中最敏感的变量,规定退休年龄必须综合考虑退休年龄的社会基础,退休年龄的社会基础是规定退休年龄的现实前提。退休年龄的社会基础包括人口健康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人口老龄化程度、社会福利制度、财税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养老金收支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退休年龄社会基础的国际比较认为,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退休年龄的社会基础完全不同,不能盲目效仿主要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退休制度,为今后延迟退休年龄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7.
问:编辑同志,我于1934年9月出生,1991年1月经城区人事和劳动局批准退休。退休前在市综合机械厂工作,该厂于2000年10月由城区养老保险统筹纳入全区统筹,我是城区养老保险纳入全区统筹前已退休的人员。请问:我超出法定退休年龄的时间能否计算连续工龄和缴费年限并作为调整待遇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导向直接关系着养老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从实物形态上看,养老制度永远只能是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只是名义账户,做实个人账户是徒劳无功的举措。扩展养老保险覆盖面可采取推行养老券的做法,该券具有税票和债券的双重特征。领取养老金要严格退休年龄标准,可适当降低缴费年限,养老金的发放要充分体现公平原则,应与缴费年限挂钩。  相似文献   

9.
延长退休年龄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均寿命提高了,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不容乐观,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和社会养老压力。建议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从强制退休逐渐向自主选择转变,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国家应根据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区域来制定弹性的退休政策,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与率。  相似文献   

10.
延长退休年龄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需要,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需要,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需要,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需要。我国退休年龄在总体偏低的同时,还体现出缺乏公平性、缺乏包容性、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未来我国退休年龄的延长需要在坚持公平原则、柔性原则和增权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具体包括:严格规范和控制提前退休行为,先行延长女性退休年龄,逐步延长男女共同退休年龄,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建立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的动态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