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司马牛 《实践》2005,(9):47-48
“攀比”一词大多用于贬义,其 实,所谓“攀比”无非是“援引事例比 附”之谓。“援引”什么“事例”攀比, 不仅大有讲究,其结果也往往大相 径庭。 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 1980年16岁时,曾面临“留藏还是返 沪”的人生选择。举棋不定问,祁爱 群“攀比”了自己的父亲——一个 “老西藏”,比比20世纪60年代进藏 的父辈,一切艰难困苦又算得了什 么?最后,祁爱群作出了扎根西藏的 人生抉择。正是这种“攀比”精神,促 使祁爱群扎根高原,献身藏区。 而被判处死缓的原北京市交通 局副局长、大贪官毕玉玺的“攀比”, 则显露出他龌龊的灵魂。他和同事 比,觉得自己资历老却升得慢;和上 级比,他认为自己水平高却屈居人 下;和大款富翁比,他觉得自己贡献 比他们大得多却远不如他们富裕、 阔绰……结果越“攀比”越觉得委 屈,越“攀比”越心理不平衡,于是恶 从胆边生,伸出了罪恶之手。最终, 钱是捞得够惊人的了,受贿多达 1304万余元,几辈子都花不完,但他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许多社会成员萌生了互相攀比的心理。这种攀比心理具有极大的消极作用,它消腐着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阻碍着改革的深化。因此,从理论上和现实上分析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正确地认识它,并找出克服的措施,就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社会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先探讨一下公平心理和公平理论。一、公平心理和公平理论  相似文献   

3.
名誉是人们相互的道德评价.荣誉是肯定性的名誉,是肯定性的社会道德评价,是社会,众人或领导人所进行的肯定性的道德评价;耻辱则是否定性的名誉,是否定性的社会道德评价,是社会、众人或领导人所进行的否定性的道德评价.只有按照正确的名誉之道德指令而行,行为者才能因其遵守优良道德而作出真正的善行;反之,错误的名誉或者只可能使行为者的行为遵守恶劣道德,从而便可能使行为者的行为陷入真正的罪恶;或者不可能使行为者的行为真正遵守这种恶劣道德,从而也就只能造就伪君子.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新兴语言形式。人们对它毁誉参半,贬之者视其为洪水猛兽,褒之者则鼓吹它代表了21世纪语言发展的方向。笔者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及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来  相似文献   

5.
由"法轮功"头子们诱导操纵的练功痴迷者天安门广场集体自焚事件,终于使人们认识到,中国邪教"法轮功",不仅其规模之庞大是世界邪教之冠,其性质之邪恶也已登峰造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邪教相比,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品大潮的泛起,包装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商品生活中日显重要。如果你有空到街上或商场遛达一趟,那些包装精致的商品名目繁多,真是令人眼花(?)乱;但这些商品就其质来说,名符其实者有之,名不符实者有之,假冒伪劣者也有之,这同样让你大开眼界。 时下,由于人们“商品”观念的增强,在生活中人们也在进行自我包装。诸如有的人当了官,  相似文献   

7.
怎样对待改革给人们利益带来的得与失?这个问题,在一部分人中反映比较多。人们对改革期望很高,希望改革能够尽快地尽多地带来好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人们所处单位的劳动条件不同,贡献大小不同,因而收入增加的幅度也不同,这是必然的。因此不能互相攀比,应该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8.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9.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0.
触目惊心的楼堂馆所奢华之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反规定建设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追求和攀比办公场所豪华气派,是一种严重的铺张浪费行为,也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   ……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团场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个人经济利益的无限攀比,职工群众信访有增无减。从新增信访件的原因来分析,信访者依据政策、条规、法规信访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中央严肃查处了四川南充党代会贿选案,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起惊天贿选大案,涉及官员之多、性质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可谓近年来"塌方式腐败"之典型。分析这起让人触目惊心的贿选案,恐怕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深刻的时代背景,但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讲,主要是攀比心理和"法不责众"的意识在作祟。这起案  相似文献   

13.
刘原 《廉政瞭望》2014,(9):74-74
能驱动人们回乡的节日,首推春节,其次便是清明节。清明在路上的人中,缅怀先祖者有之,祈求风水者有之,顺带省亲者有之,怕了城里的雾霾趁机开溜洗肺者有之,利用大好假期谈情说爱者亦有之,断魂说不上,销魂或许有。  相似文献   

14.
刘泽民 《学习导报》2013,(16):26-27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无论古今中外、社会更替,诚信都被人们视为“立人之本…齐家之道”和“为政之法”,诚信是亘古不变的大道。  相似文献   

15.
学生之间攀比在当今校园极为盛行,目前攀比之风不仅仅表现在穿名牌衣服、用高档学习用具等方面,而且还“与时俱进”,他们比谁的生日宴会盛大,女生比谁的“男朋友”帅,男生比谁的“女朋友”多,一些干部子女或家庭条件较好的中小学生,还把自己父母担任的职务、家庭收入也写在名片上,四处炫耀……攀比现象越来越走向怪圈。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现代的中小学生不良的心理和价值观,同时也折射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研究对策,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6.
一碗大烩菜     
张文郁借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之东风,通过为女儿简办婚事,遏制村里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闻喜是个很讲究礼数和人情世故的县份。就拿订婚要备置的"食箩"来说,里面就要放牲礼、香烛、鞭炮、煮饼、龙凤花馍、烟酒等。订婚当天的早饭为八大碗、  相似文献   

17.
人才者 ,事业之本也。用之适当 ,则事业兴 ;用之不当 ,则事业衰。汉用良、平而天下定 ,宋用秦桧则帝遭掳。人才之于国之兴衰如此 ,于事业之成败若是。是以为政者 ,察人不可不明 ,用人不可不慎也。人才 ,无时不有 ,无地不存。有德才兼备者 ,有才德不足者 ,有德胜才者 ,有才胜德者。德才兼备者重用之 ,才德不足者轻用之。德胜才者为先 ,才胜德者次之 ,因德胜才者 ,才不足德可补之 ,而才胜德者 ,德不足则无以济之 ,且才胜德者 ,易恃才薄德 ,而恃才薄德则鲜有不败者也。春秋智伯有五种才能人不及 ,而恃才薄德终不免一死。《通鉴》曰 :“智伯之亡…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2,(7):25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的哥"……最近,若干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不断见诸报端。"浙江出了最美司机,黑龙江有最美女教师,我们天河区有最美路人。"这是某媒体在报道"托举哥"周冲时,引用的广州市天河区宣传部部长蓝小环的一句话。而各地对于"最美"的自豪之情,最近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感知,"最美"们会被官员看望慰问,媒体大量报道,授予各种各样的称号与嘉奖。中国有句老话叫"润物细无声"。但也许是最近一些年来,人们对道德有一种巨大的焦虑感,因此只要出现了好人好事,就立即要全力以赴地宣传,力图弄出特别大的动静。这可能是一种进步,也是社会的一种需求,但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政绩或者攀比?社会各方开始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思想,能提出别人没有提出或不能提出的东西.思想是最奇异的宇宙之花.高山有思想,它靠一把把厚实泥土堆积起来,不辞杯土,这就是它的思想;大海有思想,它靠一股股涓涓细流汇集而成,海纳百川,这就是它的思想;巨人有思想,胸藏万汇,知识渊博,智慧杰出,才能卓越,有谁不佩服巨人的伟大?不过,真正要富有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也不容易,因为思想有高下之分,站在巨人之肩上者为高,拜在权威之脚下者为低;思想有深浅之别,探事物之本质者为深,观事物之皮毛者为浅;思想有新旧之分,与时俱进者为新,逆时而动者为旧.评价人的思想不应以年龄来划界线.人不是越年轻,他的思想就越新或者越不成熟;也不是越老,他的思想就越陈旧或者越成熟.思想的高下浮浅与新旧之别,不是装得出来的,而是靠长期的学习积累修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滋长攀比思想 不少领导干部的蜕变都源于心理失衡.而这种心理失衡多与和大款交朋友有关.领导干部与大款在一起呆久了,就容易和大款比,比吃,比穿,比花钱,比消费.比来比去,原先恪守的理念动摇了,本来"不论报酬,多做贡献"的心理也失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