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所谓再生证据,相对于原生证据而言,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利益关系人为使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追究,而进行的掩盖犯罪事实、隐藏、包庇犯罪嫌疑人等反侦查活动中形成的,新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事实。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收集贪贿案件的再生证据: 1 开展心理攻势,运用各种侦查谋略获取再生证据。对于犯罪嫌疑人已经进行了串供、伪证等活动,使侦查工作难以入手的案件,可以“瞒天过海”。受案后不急于强行突破,而是隐形藏真,进行细致深入的侦查,寻找当事人防备中的薄弱环节,查获串供的痕迹;对于犯罪嫌疑人正在进行串供、伪证的案件,可以“欲  相似文献   

2.
杨奕萍 《法制与社会》2012,(11):130-131
再生证据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利益相关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而进行的掩盖事实,隐藏、销毁犯罪证据,收买证人,串供,包庇犯罪嫌疑人等各种反侦查行为,并在这些行为中形成并经侦查机关固定下来的证据。本文拟对再生证据的特征、运用、收集以及在运用收集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一阐述,以期有助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贿赂案件证据多呈“一对一”的状况,具有直接证据少,间接证据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容易翻供,行贿人容易翻证,受贿人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收集贿赂案件的证据时要注意行贿人证言的收集和受贿人供述的固定,强化相关证据的保全。在直接证据缺乏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应设法收集间接证据特别注意再生证据的收集,再生证据的收集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证明效果;侦查贿赂案件收集证据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孟楠楠 《法制与社会》2013,(30):133-134
打击和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是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根本目的。由于贪污贿赂犯罪的特殊性,在该类犯罪的侦破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言词证据的定义出发,分析言词证据所具有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直接性、较强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对立性等特点,继而分析在实践过程中收集言词证据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再生证据的概念 “再生证据”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原生证据”而言。所谓原生证据,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中,侦查主体为着手开展侦查之前,业已形成的反映该犯罪事实及其它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事实。不言而喻,再生证据就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利益关系人,以  相似文献   

6.
郑海武 《法制与社会》2010,(28):135-136
本文从证据学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贪污贿赂案件证据的隐蔽性、易变性和间接性等特点来探讨贪污贿赂案件收集证据困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收集贪污贿赂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证人证言、书证、物证、鉴定结论和视听资料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刑事警察》2008,(3):55-57
(此案是绵阳市首例一审判处死刑的“零口供”案件。该案的侦查工作对类似案件如何侦破,主客观证据如何收集,怎样对主客观证据进行关联运用,怎样弥合口供缺失的证据锁链,如何固定证据、使用证据支持公诉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查办贪污贿赂案件过程中存在证据难以收集和收集到的证据多具不稳定性的特点.该噗案件证据的不稳定性经常导致相关犯罪得不到惩处。通过对贪污贿赂案件种类,规律和特点的分析。从而把握该类案件的证据不稳定性,了解其成因和对策,有利于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有效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9.
论贪污贿赂案件侦查中的再生证据及其运用马迅贪污、贿赂犯罪属于“隐形犯罪”,这类案件的被告人大多都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案难办,证难取,是当前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案件侦查工作的显著特点。如何拓宽侦查思路,探索侦查规律,开辟取证渠道,是当前深化反贪污、贿...  相似文献   

10.
正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实质上就是通过侦查方法收集证据证明犯罪的过程。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证明力大小,证据是否存在瑕疵,都对案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一、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侦查取证工作的要求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对辩护权作出了明确规定,增加了证据种类,提高了收集证据的要求,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排除情形。在《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下,检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风险决策”是指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对贪污贿赂案件进行侦查并取得了相关的证据,但据以认定犯罪的证据还没有完全的搜集到,为了进一步搜集犯罪证据而采取的带有风险性决策机制,它包括决定立案、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运用。“风险决策”要求案件指挥者对已查获的案件证据进行分析研究,科学的预测出案件的发展方向,所做出的决定是带有战略性的。如果案件决策者能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就会使案件柳暗花明,反之,因决策带有盲目性就会使案件进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因此,案件的“风险决策”是一把“双刃剑”,案件的指挥者一定要慎用。  相似文献   

12.
贪污贿赂犯罪证明体系,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证据查明和确定贪污贿赂犯罪事实,确定犯罪嫌人有无犯罪、罪责轻重以及其他和查明案件事实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方法。贪污贿赂犯罪证明体系包括证据的收集和提出,审查和判断以及对证据的认定和证据间状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韩彬 《法制与社会》2013,(29):128-129
笔迹检验是经济案件侦破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作用在于揭露与证实犯罪,提供侦查线索和诉讼证据,划定侦查范围,指明侦破方向。随着反贪污贿赂形势的发展,犯罪嫌疑人采用伪造票证,涂改单据,篡改合同,摹仿他人签字等手段进行经济犯罪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量的贪污贿赂案件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鉴定后才能作为证据使用。经济犯罪案件一般来说嫌疑范围比较广,涉及的人员比较复杂,因而侦破难度也较大。但只要详细了解案情,认真搞好调查工作,把作案的时间,地点,手段和犯罪嫌疑人接触条件摸清楚,并可能把犯罪嫌疑人的书写习惯和其他人员准确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受贿犯罪由于它的犯罪主体、行为特点导致此类案件在侦破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侦查方法有较大不同,侦破难度也更大,案件证据的特点具有单一性、隐蔽性、证据的不稳定性,需要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全面收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通过证据的收集与运用来达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指控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检察机关自侦的贪污贿赂案件证据体系中,言词证据因具有证实犯罪事实的直接性而具有重要价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证人改变证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自侦案件的质量.这既有言词证据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贪污贿赂案件特点方面的原因,更有侦查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态度方面的原因.应当通过端正侦查人员对待言词证据的态度、采用科学的询问(讯问)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燕 《法制与社会》2011,(4):146-146
在检察机关自侦的贪污贿赂案件证据体系中,言词证据因具有证实犯罪事实的直接性而具有重要价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证人改变证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自侦案件的质量。这既有言词证据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贪污贿赂案件特点方面的原因,更有侦查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态度方面的原因。应当通过端正侦查人员对待言词证据的态度、采用科学的询问(讯问)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卖淫场所的卖淫行为,如何通过证据的收集来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归责,直接影响了案件的定性和量刑。侦查机关在办理涉及卖淫类案件过程中,对于各类涉及卖淫类案件所需的证据标准未予明确,致使关键性的定罪证据出现缺失,为后续的案件审理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以案说法,从分析案件定性着手,并从全程跟踪、指导侦查人员侦查取证等方面出发,阐述如何来完善该类案件的取证。  相似文献   

18.
张战胜 《法制与社会》2013,(25):241-242
在贿赂案件中,由于侦查人员对案件脉络的分析判断存在失误、外围工作没有做透、突破口选择不正确或者对撤销案件的恐惧等多种情况极易导致案件陷入僵局状态。侦查僵局的出现极易导致侦查成本增加,侦查人员信心动摇,侦查前景堪忧等一系列后果,给案件的侦破造成很大难度。电子数据作为新《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因其技术依赖性、隐蔽性、广泛使用性等特点,正确、及时地运用电子数据证据能够有效地打破侦查僵局。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月1日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强调以证据定罪,把获取有罪证据规定为预审的前提条件。从检察机关直接管辖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和渎职类案件的情况看,其中多数要涉及金钱、财产损失的核定、确认,因此,在经济案件的侦查中,通过司法会计检查发现线索、收集证据已成为侦查  相似文献   

20.
晚亭 《警界科海》2003,(11):39-39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皆不可忽视。有了直接证据材料,一经查证属实,案件的主要事实即可清楚,因此在办案中应当首先努力收集直接证据。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对间接证据的收集运用。在侦查中,间接证据往往是发现犯罪分子的先导,也是获得直接证据的有力手段,还是鉴别直接证据的有效方法,许多情况下甚至可以加强证据的证明力,必要时,完全依靠间接证据亦可认定案件的主要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