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在枝未成年人一半以上的时间脱离家庭的监管井消耗在学校,因而,学枝的软硬件设施是否到位、是否合格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小学在枝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对这一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学校保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校可承担多方面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因按照学校的要求作为时发生了伤害,为此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具全而言,学校的责任何在呢? 笔者认为,学校首先在于地违约。因为,未成年人到学校就读,这实际上是学校与未年人的法定代理人之间建立起的“委托监护”合同的具体表现内容,学校与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这种合同的成立,是以双方在具体实践中的默认承担下来的。基于学校的职能和未成年人的才教性,该合同赋予学校的基本义务就是确保未成年人的安全,而且,这种义务是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义务。“委托监  相似文献   

3.
周伟 《江西律师》2001,(3):25-27,30
学校在学生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发生损害赔偿时,学校、教师怎样定位?是否对学生(指未成年学生,下同)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承担其民事责任?这是近几年来在社会上频频出现的问题。笔者担任学校及教育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参与处理多起类似事件,如学生在校园内的相互伤害;学生在校园外对他人的伤害;校外人员闯入学校对学生的损害;学生自己的失误造成的自我伤害等等。学校对此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以及国家保护的方方面面,其中学校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尤为重要。对于现今国内未成年人伤害事故频发的现状,我国有必要明确学校对于未成年人所负的相关责任以及建立起伤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关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在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中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山东审判》2006,22(6):95-97
近年来,未成年人在校伤害事故的屡屡发生,不仅严重威胁到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为此类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还涉及到教育本身的问题,因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理论研究滞后、相关立法不完善及配套机制欠缺,对此类案件的审理,司法时有分歧,影响了司法权威。本文拟从学校这一视角出发,探讨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中民事责任的承担,期望能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一、学校责任的法理基础——安全保障义务之违反民事责任的承担以义务的违反为前提。正确认识学校对学生承担法律义务的前提是科学厘定学校与…  相似文献   

6.
适用条件是启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前提,是检察机关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所应把握的尺度和标准,除法律规定的条件,还应考虑是否涉嫌构成共同犯罪、是否具有犯罪前科以及是否具备考察帮教条件等相关因素。而环节配置科学合理的程序则是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但现有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时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程序的规定尚且比较原则,需要对从审查启动到监督制约与救济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考量,使之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学校教育的缺陷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一定影响。如何全面改进学校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从立法层面肯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但实践中开展社会调查是否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冲突存在争议,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亦出于种种考虑而拒绝接受社会调查.本文立足理论剖析和实践层面,探讨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二者之间利益是否一致,开展社会调查是否利于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陈维环 《法制与社会》2011,(36):277-278
本文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内涵、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净化文化领域等方面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从而力促未成年人遵守法律、法规,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相似文献   

10.
学校,并无监护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对在校未成年学生的伤亡应负过错责任,这是一致意见并已有法律规定,但笔者认为,学校所负并非监护责任。 首先,《民法通则》规定监护人的设立有两种方式,即法定监护与指定监护。法定监护的产生,源于未成年人与其监护人之间法定的身份关系;指定监护则需经行政程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隐私权属于隐私权的一种,是特殊未成年人的一项特殊人格权。理论上对该项权利的立法目的、特殊性质、相关责任主体以及救济制度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或空白,影响了实践中对该项权利的理解和保护,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保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隐私是这项权利的立法目的,也是正确认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关键。该项权利在主体、核心内容等方面与其它隐私权存在差异,权利的责任主体不仅包括司法部门,还包括学校、企业等相关社会成员单位。此外,权利主体请求侵权人履行民事责任以及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也有助于保护该项权利。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立法中存在的部分冲突,应当理性去看待分析,通过实证的调查研究去判断是否解决这种冲突以及如何解决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12.
在对五个城市800多名在校生及部分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网络的负面影响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探讨社会、家庭、学校等在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责任,从而提出一些预防网络对未成年人消极影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从3月13日召开的上海2009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安全保障水平,优化未成年人教育、娱乐环境,继续完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格局等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汪陆平 《法制与社会》2011,(18):279-280
未成年人犯罪既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启动中小学校法律教师培训工程、成立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学术团体、净化社区文化环境等做起。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由于在校大学生尚未毕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直接订立正式的劳动合同尚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实践中,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促进在校大学生就业,教育部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在校大学生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之前.先与在校大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签订就业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签订前用人单位、学校、在校大学生三方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犯罪团伙化、低龄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如何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课题。在积极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前提下,对未成年人犯罪实施缓诉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的内容所谓缓诉,即暂缓起诉,在取保候审的期限内,给犯罪情节较为轻微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定的考验期,由他们在考验期内的表现,来决定对他们是否起诉。在缓诉考验期内,由检察机关牵头,以家庭、学校、社区共同负责,形成帮教合力,来促使失足未成年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关乎数以万计家庭的幸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8.
谭伟  李谦 《法制与社会》2012,(3):290-291
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是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当前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刑罚保护仍然存在自身的缺陷,通过指出对未成年人刑罚保护的缺陷之处,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力求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罚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我国先后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当前在个别地方在校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仍较为突出,亟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  相似文献   

20.
元旦前夕,歙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组挂牌成立,办案组相应的工作也随即正式展开。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案组,负责该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刑事诉讼活动监督以及抗诉工作。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审查,严格掌握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的条件,提出是否批准逮捕、是否提起公诉或者不起诉的意见。对公诉的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