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立足于非诉讼解决程序,探讨了我国商品房合同纠纷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2003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统一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审理尺度,规范了商品房交易行为。但随着商品房销售模式的变化、房价的波动以及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呈现新的特征,司法解释既有的规定面临新的挑战,表现为与物权法、民事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房地产法律、政策的冲突与协调,新型商品房买卖合同、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关联案件等不断增多,商品房买卖合同审判实践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李正国  钟瑾 《中国律师》2004,(10):63-65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银行参与按揭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呈快速增长趋势。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实施后,人民法院及仲裁机构对此类案件审理有了依据。然而,对于提供按揭贷款的银行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应居于何种诉讼地位以及其权益保障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以担保贷款为付款方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法律关系:一是出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关系;二是银行与买受人之间的借款关系;三是银行与买受人之间的抵押担保关系;四是银行与出卖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王金兰  王玮 《河北法学》2004,22(10):106-108
能否对侵权行为给以仲裁,在我国仲裁法律界存在争议。仲裁以解决财产纠纷为己任,侵权的纠纷可以给付金钱来了结,此为侵权行为的可仲裁性提供了可能。但是,侵权包括财产侵权与人身侵权两种类型,对财产侵权,可以仲裁解决纠纷,对人身侵权则不宜采用仲裁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开发中几类主要案件的审理对策蔡仲玉一、商品房买卖(预售)纠纷及其处理(一)商品房买卖(预售)纠纷1.商品房价格纠纷。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预售商品房合同。由于预售房屋是一种期货交易,具有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在建筑期间,因材料涨价,...  相似文献   

6.
正2003年6月1日,针对开发企业向社会销售房产的纠纷即新房买卖纠纷,最高人民法院施行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商品房案件解释》),对各地法院审理此类案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经过十多年实践,仍然存在一些疑难问题亟待探讨解决,本文谨对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法水  贺艳 《中国律师》2008,(10):83-84
近年来.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由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过错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买受人被迫解除的纠纷时有发生,因为合同的解除,买受人主张赔偿商品房升值部分的损失已成为该类纠纷新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城镇居民住房的社会化、商品化,商品房买卖纠纷日益增多。特别是在2003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颁布实施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本文以2003年6月1日为分界点,对《解释》适用前、后我院所审理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上诉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案件审理中新出现的突出问题,研究处理方法和对策,以期能够对审判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并希望能够得到大家对此类案件审理中的指导原则、处理标准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晴 《经济与法》2003,(10):30-31
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逐年增加.而相关法律规定比较原则,使得实践中人民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中遇到了许多具体适用法律的问题。针对此,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3月24日通过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简称解释),该解释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教育法律纠纷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对于纠纷解决手段的多元化和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性要求不断提高。引入ADR救济模式能充分发挥作为专家型中立人的技术专业优势,以非对抗的方式解决纠纷。通过优化教育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在强调仲裁决定可诉性同时设计学术实体性纠纷仲裁终局性裁定,完善教育仲裁制度以弥补诉讼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农地承包仲裁属"准行政性仲裁程序",它是农地承包仲裁裁决的"前置程序",并能产生"一调终局"之程序效果。其功能应定位于农地承包经营纠纷之诉讼案件的分流,其程序启动无须仲裁协议,就其与诉讼的关系,当前立法定位于"或裁或审、一裁两审"具有现实之合理性,但在制度体系相对成熟之后,应及时转为"仲裁前置、一裁两审"。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种种困境和缺陷,已无法有效化解医患矛盾、缓解医患关系。正因如此,在我国开展医疗纠纷仲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属必要。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在医疗仲裁方面的立法与实践为我国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将医疗纠纷纳入可仲裁范围,既符合我国《仲裁法》之规定,也契合国际社会仲裁制度的发展趋势。无论从仲裁的本质,还是从仲裁功能的有效发挥来看,以选择兼终局型的仲裁模式构建医疗纠纷仲裁制度更为可取;出于对患者权益的保护以及重建医患信任的考虑,医患双方在纠纷发生后经协商一致达成仲裁协议的方式更合情合理;鉴于医疗纠纷的专业特殊性,除双方当事人合议选择由独任仲裁庭审理案件以外,无论案件争议金额的多少,医疗纠纷仲裁庭的组织形式原则上应一律采用合议制。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在研究、探索通过仲裁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都要依据我国法律思考医疗纠纷的可仲裁性问题。医疗纠纷的可仲裁性不仅决定了仲裁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关系到仲裁裁决会被国内法院撤销或者不被外国法院承认和执行,最终导致仲裁无效。笔者认为,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营利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具有可仲裁性,除此之外的医疗纠纷则不具有。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for caution in embracing family arbitration as a new form of private ordering for resolving parties' financial disputes. I explain that family arbitration may be more successful than other forms of private ordering and final court hearings in enabling certain types of parties to resolve certain types of disputes. I consider why family arbitration may not become numerically significant despite its potential benefits, but may be much more important in normative terms. Lawyer-led negotiations remain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out-of-court resolution and constitute the de facto default form of bargain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normative regime framed by ss 23–25 Matrimonial Causes Act 1973. Together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in approach to nuptial agreements, family arbitration may mark a normative shift towards autonomy and private ordering. I question whether this is a desirable step for family law, at least before we have resolved the underlying policy debate.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诉讼而言,同为民商事争议解决方式的仲裁有诸多诉讼无法比拟的核心优势,仲裁的保密性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首先从宏观上强调了仲裁保密是仲裁的核心优势,然后对仲裁保密性在各国不同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三部分则是从微观层面对仲裁保密性的几对矛盾进行了分析,包括与公告送达、法院干预、公共利益的关系,并得出一般性结论。最后本文检讨了我国相关立法的漏洞和缺失,并给出了制度性设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合约法的生疏以及在合约履行方面的漏洞,导致中国船厂在因造船合同争议提起的伦敦仲裁中几乎无一胜诉。为扭转此种不利局面,在介绍造船合同仲裁案件的代表性争议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船厂处理造船合同争议时应区分不同事由,分别采取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李佳勋 《行政与法》2005,22(6):53-55
商事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一种救济方式,相对于调解、诉讼,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这也是仲裁在法价值意义上值得探讨之处。本论文即从商事仲裁的概念、范围引申出仲裁与调解、诉讼的异同比较,然后说明仲裁特有的优势,最后探讨仲裁在法价值上的意义,并从中体现仲裁最终达到正义、公平的法的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调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仲裁作为ADR中制度化最强的方式,它与诉讼的关系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大亮点。因此,理顺仲裁与司法的关系,完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对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仲裁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已经被国内外实践表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鉴于我国医疗纠纷缺少及时、便捷、公正的解决途径,医患矛盾深化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建议修改现行仲裁法,并根据国情,在现有仲裁机构内设立医疗纠纷仲裁庭。该设想具有可行性,既克服了另设单独医事纠纷仲裁机构所需机构、场所、人员、资金等困难,又避免了新设医疗纠纷仲裁机构的公信力不足问题。而且现有仲裁机构的运作比较规范成熟,方方面面的关系均已理顺,在仲裁员的聘选、仲裁庭的组成、纠纷的解决等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提交仲裁解决的共同意思表示。仲裁协议需要具备一定的有效要件,不符合有效要件的仲裁协议不能被采用。从世界各国的法律规定来看,仲裁协议有效要件经历了从严格到逐步宽容的过程。我国的《仲裁法》对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仲裁协议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才具有有效性。近年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开始逐步放宽仲裁协议有效性的条件。这是一种国际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