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贺公仆之贫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2003年上半年,湖南有16名厅级干部、121名处级干部"中弹"落马,落马之因多为一个"钱"字.这使我想起了《国语》中的一篇文章.《国语》立言: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说的是韩宣子虽然有了公卿官位,却没有多少钱财,叔向认为韩宣子为官有德,所以才贺宣子之贫之穷.从反面讲,倘若韩宣子"不忧德不立,但忧钱不够",叔向吊之还来不及,还祝贺他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为公仆“贺贫”文/赵顺华贫穷乃人生之所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也不愿一贫如洗,度日如年。读《叔向·贺贫》,韩宣子为晋国正卿,很为贫穷无以待客为忧。叔向却一反常理,登门贺贫,韩宣子惊愕不已。然而听了叔向用确凿的事实、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贺贫的原...  相似文献   

3.
《国语·叔向贺贫》一文,上中学时就曾学过。记得当年无论老师如何讲解,却始终心存疑惑:这贫穷终究不是好事,有什么可祝贺的呢?最近又读到这篇古文,越读越觉得字里行间饱含真理,意味深长。特别是在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方略、强调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这篇文章更具启迪意义。 《叔向贺贫》主要记述了叔向拜见韩宣子时两人的一番对话。叔向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宣子是晋国的卿,在当时均属高官。当叔向听到韩宣子“忧贫”,悲叹“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时,随即向他表示祝贺,令韩宣子疑惑不解。叔向列举了栾武子和…  相似文献   

4.
守住清贫     
《叔向贺贫》是封建社会里的“千古绝唱”,说的是晋国正卿韩宣子不贪不占,生活清贫,在与同僚的交往中,显得寒酸。时间长了,他心里头有些失衡。正好叔向登门造访,韩宣子便向他哭穷。出乎意料的是叔向居然对他的寒酸表示祝贺。韩宣子越发不解。叔向便向他讲述了前朝两个卿大夫的故事:栾武子乃晋国上卿,因为官清廉而美名远扬;郗昭子是晋国正卿,其家财抵得上半个晋国,其家臣有晋国军队的一半,但是其奢侈淫逸、横行霸道,结果横尸于朝廷台阶之上。由此看来,贵为卿大夫,应忧德之不修,而不应忧贫之不济。一席话,说得韩宣子折服。叔…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中《语文》通用教材第六册选有《国语·叔向贺贫》,人们当熟知叔向贺贫之说。笔者偶翻《国语》,又见《叔向讥董叔见执》一篇,文章不长,不妨照抄:  相似文献   

6.
为官莫忧贫     
正重读"叔向贺贫"的故事,仍然发人深思。韩宣子"忧贫",叔向反而向他"贺贫"。叔向列举了两个例子:栾武子一生清贫,可是他能弘扬美德遵循法制,依靠这点治理好了晋国,且执行法令没有弊病,避免了灾难。而郤昭子虽有钱有势,但他骄横跋扈,招来杀身之祸。叔向认为:做官就应该甘于清贫、官德为先,倘若为官忧贫,贪欲必起。  相似文献   

7.
“公仆”这个概念,人们都很熟悉。《新华词典》上解释:“公仆就是为公众办事的人。”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我国,人民群众称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为“公仆”,这是人民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肯定和称赞,其中也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23):31-32
“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这是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阐明的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底线。关于好干部应该树立怎样的群众观的论述,《之江新语》中还谈到了很多。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不愧于民》中,习近平说:“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相似文献   

9.
公仆与权力     
“公仆”这个概念,人们都很熟悉。《新华词典》上解释:“公仆就是为公众办事的人。”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我国,人民群众称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为“公仆”,这是人民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肯定和称赞,其中也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
华松 《前线》1993,(24)
增强公仆意识,在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在廉政建设中,是摆在每个党和政府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干部大多数是有公仆意识的,但有些干部缺少公仆意识,有些干部则淡化了公仆意识,所以才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增强公仆意识,首先要对公仆有个正确的认识。什么叫公仆?毛泽东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对党的干部的根本要求。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只有真正认清权力的性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增强公仆意识,自觉地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源自哪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显然,在我国,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主体,是权力的委托者,权力姓“民”名“公”,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绝不允许成为谋…  相似文献   

12.
忧道不忧贫     
在我国传统中,有些闪光的思想,至今仍对人们有所启发。譬如“君子忧道不忧贫”,自古以来就被廉吏所信奉。据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诸国贵族言论的《国语》说,晋国的正卿韩宣子因自己财富不多而愁肠百结,害了“忧贫”病。正当韩宣子害“忧贫”病的时候,晋国的大夫叔...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89,(7)
公仆,为公众服务的人。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的老爷?党的十二大党章对此是这样规定的:“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既是对干部的作用,地位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干部所具本质的科学表述。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证明,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他们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4.
钱的断想     
西晋鲁褒的《钱神论》,以辛辣的笔调将钱称为“孔方兄”,说它神通广大,“动静有时,行藏有节”,“无远不往,无幽不至”,“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无独有偶,唐玄宗时的名臣张说著有《钱本草》:“钱,味甘,性热,有毒。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两人对“钱”的揭示可谓入木三分,有异曲同工之妙。今日读之,实在发人深思,受益匪浅。钱,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们何以对钱情有独钟呢?这是因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处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相似文献   

15.
读了1992年5月6日《人民日报》对赢得众人之心的好干部虞金江事迹的报道和评论员的文章,觉得,虞金江事迹感人,其所思所行,发人深省,与社会现实提出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进行了一番思索,想对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陈述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党的干部的政治本质,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干部同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官吏有着本质的区别。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1971年3月,马克思曾指出,工人阶级国家政权的一切公职人员应成为“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工人阶级国家政权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去追求升官发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6、335页)。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  相似文献   

16.
在反腐败斗争中,人们出于对公仆的爱护,关于“官”的话题似乎就多一些,前不久见到一篇文章,叫做《治治“官聊”主义》,意思是指当前有的“公仆”一味坐而论道聊大天,不干实事;后又见到一篇杂谈,叫做“警惕”官了“主义》,意思是要防止有的公仆对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笔者在这里,所要指出的,则是“官僚”主义的危害同样亦不可小觑。 何谓“官僚”主义?僚者,望也,“官僚”主义,笔者就姑且界定为:官僚者观察对待人和事物及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也。  相似文献   

17.
反腐在线     
《廉政瞭望》2021,(6):13-13
“作家厅长”落马两天前仍谈“守规矩”3月19日,内蒙古纪委监委再次以“N连发”之势,公布了6名厅级干部被查的消息。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郝泽军与包头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李成仁来自政法系统。郝泽军更广为人知的是“著名作家”这一身份,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个笔名叫“赤耳”,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若干,并出版文学作品,多次获国家和自治区文学奖项。郝泽军在今年1月9日发表的诗歌《挑着》中写道:“一头是正义,一头是罪恶。我们挑着世道人心,警察的良知是把利刃,扶正祛邪敢于亮剑。”就在其落马两天前,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办公室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郝泽军说:“要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时时讲自律、事事守规矩……”  相似文献   

18.
报载,某地实行离任公示制,要求干部在任时打的“工作白条”、欠的“政绩债”向群众有一个明确的交代,群众如果不满意,就会影响干部的调离、升迁。读后,拍手赞好。这样做既能够增加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也反映出“离任公示”势在必行。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提拔使用前实行公示制度,在调离之前也要实行离任公示制度。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内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现如今,少数干部名利思想严重,见名就要,见利就上,见权就争,甚至不择手段地跑官要…  相似文献   

19.
1985年6月,年已花甲的长春市朝阳区环卫运输管理处干部刘永芳离休了。当他拿到“离休荣誉证书”时,心情十分激动,也很不平静。他一方面感激党对老干部的关怀,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还可以为人民做点事情。这位老共产党员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革命事业奋斗了几十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东打听西打听,得知驻军某部家属区急需一名清洁工时,就自告奋勇地要求承担这份工作。老伴和子女劝他:“家里也不缺你这几个钱,你在家享享清福多好,管了一辈子环境卫生还没管够?”老刘说:“我不是为钱,我干不了别的大事,扫扫院子不也是为人民服务嘛!”  相似文献   

20.
经党的十五大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一规定,也完全适合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一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对干部的身份和本质的最高概括。“干部是人民公仆”,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