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岭南学刊》2009,(3):F0002-F0002
《岭南学刊》是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回顾新中国法治60年来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我刊拟设“新中国法治60年”系列专题笔谈。诚邀各位学者、专家赐稿,就新中国法治建设60年来最具特色的发展亮点、最先探索的改革经验、最有价值的法律现象以及影响重大的法治事件等,以文会友、笔谈交流。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8,(2):118-118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界定发表了《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法治建设白皮书。这部近2.9万字的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本刊摘录部分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3.
袁曙宏 《当代广西》2014,(22):12-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个重大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以来法治建设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深刻揭示,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关键,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相似文献   

4.
奋力建设法治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政坛》2013,(4):46-46
袁曙宏在2013年第6期《求是》撰文《奋力建设法治中国》认为,法治中国最基本的要素包括三个:其一,宪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权威,这是法治中国最典型的特征。其二,全体公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法治中国最坚实的根基。其三.政治清明、经济富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这是法治中国最重要的使命。建设法治中国走什么路、怎么走,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的哲学智慧和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回答了为什么和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时代之问,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制定了目标和方案,并率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命题,明确了人民立场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根本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既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法治实践,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全面勾画法治中国建设宏伟蓝图,标注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新高度,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统一战线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法制主持人秦沈乐编者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需要不断地健全法制,实行法治。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目前中国的法制,尤其是法治经济还不够完善,这就十分迫切地需要我们加强对法治经济的探索与研究。为此,我刊现发表以下几篇笔谈文章,希望这一问题能...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2013最后一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辞旧迎新。回顾2013年,我想最重要的事情恐怕就是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公报最让我关注的,则是两个关键词:市场经济和法治中国。请注意,是“法治”,  相似文献   

9.
论点     
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伟大实践而成功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遵循法治规律、通向良法善治的法治现代化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法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也是21世纪人类法治文明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0.
温泽彬  苏升 《长白学刊》2023,(5):91-99+2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是支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双重路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在国家治理领域的变革具有全面性、主动性和规范性特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依法治国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支撑是直接的,而依规治党的支撑是间接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双重路径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通过静态的规范体系和动态的制度体系来发挥。静态的规范体系可分为整体规范体系和保障性规范体系,前者指涉国家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整体,后者指涉推动规范文本向制度实践转化的党和国家监督规范体系。动态的制度体系包括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制度、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以及法治保障体系。规范体系和制度体系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支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把建设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打造过硬队伍作为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来追求,有效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在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设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四中全会意味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法治时刻”。如何经由形式法治实现实质法治?如何发挥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如何从法律大国转变为法治强国?中国又一次站在了法治转型的历史新起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在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设施逐渐完备  相似文献   

14.
杨涛 《人大研究》2009,(4):22-23
2008年。对于中国的法治也是云谲波诡的一年,其中众多事件可圈可点,而司法与民意纠缠与互动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之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新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经过创立、曲折和发展的几十年,并在新世纪、新时期逐渐迈入制度臻于完善和价值充溢提升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2月28日,《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正式发表。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国家的法律体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处处体现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果。 这部全文近2.9万字的白皮书,集中了国内法学界、法律界的3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前后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白皮书的起草工作。 如今,这部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心血的白皮书终于面世,曾经亲身参与了白皮书起草工作的部分专家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更有着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并对中国法治建设作了专章部署、专门论述,深刻回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何需要法治、需要何种保障作用的法治,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法治体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是一篇贯穿法治精神的纲领性文件.法治在十八大报告中成为一个新亮点,出现了新表述、新定位、新动向,释放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趋向的最强烈信号.同时十八大报告中的法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相适应,全方位、深层次为政治改革护航.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从“动乱无序”到“有法可依”,从“保守僵化”到“民主开放”的过程,逐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0,(9):40-40
蒋德海在《学术研究》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舆论监督是现代法治文明最典型的特点。舆论监督不仅把古代法治和现代法治区分开来,而且是民主和真理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1996年以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舆论监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并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思想解放的要求。舆论监督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