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核武器相威胁或使用核武器是非法的,除非在关系一国存亡攸关的极端自卫情势下,这一结论是国际法院于1996年7月8日宣布的《关于以核武器相威胁或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的咨询意见》中做出的。通过对国际法院这一结论的理论分析,结合国际法对核武器的规制和相关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以核武器相威胁或使用核武器都是非法的,即使在极端自卫的情势下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技术中立原则最早出自电子商务领域,意指法律对电子商务的技术手段一视同仁,不限定使用或不禁止使用何种技术,也不对特定技术在法律效力上进行区别对待。首先将技术中立原则引入WTO争端解决的是安提瓜和巴布达诉美国影响跨国提供赌博服务措施案,而该原则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是美国诉中国部分出版物和视听制品贸易权以及分销服务案。从法律解释角度讲,从GATS和WTO各成员的承诺中推导出技术中立原则似乎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从现实角度讲,技术中立原则对于那些无法把握相关技术走向以及在作出贸易承诺时忽略这一问题的成员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解决技术中立原则的适用与中国服务贸易承诺范围界定之间的矛盾,这需要我们从国内政策制定的技巧上和承诺范围确定的技术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采用频度分析法实证分析比较中国与欧盟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总体对外开放度与知识型服务贸易部门对外开放度,接着对中国与欧盟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开放与保护策略异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特别是在知识型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上,已切实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甚至做出了超过自己经济发展水平的承诺.文章最后对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适度保护的开放策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美国曾多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与核威胁。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与尼克松等美国总统都对中国实施了核讹诈与核威胁。美国在冷战期间将核武器纳入其针对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盟友的全球战争计划,以维持美国在战后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是促使中国发展自己核武器的重要因素。美国频频对并没有与美国处于宣战状态的非核国家中国进行核威胁并准备实行核打击,公然违背国际法,始终遭到国际社会包括美国盟友国家的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5.
合同法     
承诺通知13.承诺必须通知。承诺必须通知报价人,这是总原则。一表示承诺,就是通知。被发价人只有打算承诺,而没有把他的意思通知发价人,这就不成立合同,即只有心理上承诺是不够的。而且,发价人不可以约定他要缄默承诺,从而使被发价人受约束。  相似文献   

6.
量刑承诺是指请求引渡国向被请求引渡国做出关于对被请求引渡、遣返人在回国受审后予以减轻处罚的承诺制度。境外追逃中引入量刑承诺有利于实现刑事管辖权、惩治贪官外逃和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新修订的刑诉法增设认罪认罚从宽、缺席审判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量刑承诺建构开放了空间。符合国情的量刑承诺构建要遵循有限度地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赋予被告人再次审判权,借鉴限制减刑、假释以及终身监禁等制度,完善量刑承诺的启动、审理、异议、执行等具体程序等。  相似文献   

7.
中美欧“汽车零部件案”的国际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加入WTO时所承诺的过渡期限即将到期的2005年,中国为了打击具有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变相偷选关税,出台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与此同时,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以中国的该项措施违反了其对WTO之基本义务的承诺,要求WTO成立专家组调查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政策.为此,我们既要积极利用《管理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待遇,又要充分利用法律及外交手段,努力促成通过双边和多边磋商解决争端;同时,加快中国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崛起进程给美国和亚太地区各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结构压力。在这种结构压力之下,美国强化了对亚太盟友的联盟承诺,以图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但是,美国的联盟承诺不仅造成了中国等国的安全压力,更重要的是,鼓励其盟友采取侵略性政策,造成了亚太地区的秩序动荡。因此,结构压力和联盟承诺不仅是近期亚太地区危机的根源,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将影响亚太地区的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9.
核威慑与核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威慑与核战争田景梅运用威慑手段制服和战胜敌人早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罗马就已有之。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威慑手段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威慑理论并予以运用则是核武器出现以后并且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为世人所悉之后的事情。在美国,与先进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10.
朝核危机的外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朝核危机的爆发有重要的外因,主要表现为核武器作为现代武器中的"杀手锏"具有多重效用,对于核国家有吸引力;美国的半鸟政策造成了朝鲜的安全困境;美国目前的核策略和不合理的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对核武器的扩散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美国在朝核危机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研讨会的主要观点为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完全合法的 ;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 ,实施具体军事行动首先要分清其性质 ,使其完全具有合法性与必要性 ;为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 ,应制定《国防动员法》,建立战时军事刑事诉讼制度 ,将军事斗争主体的职权、职责、义务法定化、系统化 ;面对分裂势力和外国势力对统一的阻挠干涉 ,应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准则 ,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要提高运用战争法的艺术 ,把战争法作为保护自己、战胜敌人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在论述房产税在中国开征的作用、可行性基础上,指出房产税改革方向、路径,认为房产税改革中应把握如下要领:首先,保有环节的税收应只是调节高端.其次,管理部门应更开明地披露一些相关信息.另外,要鼓励不同利益诉求都做出意见表达.对于税收改革,要允许有弹性空间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的发展是利用政府力量调节金融服务自由化的典型。金融服务自由化是市场发展的要求,而金融的稳定和安全则是政府调节所追求的目标。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如何协调很难把握,而美国的实践对于中国在金融承诺方面,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了 WTO 之后改进此方面的承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1968年7月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规定了有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其他国家都是"无核国家",有义务不发展、不制造核武器。但是到2005年底,世界上已有八、九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大约27000枚核弹头,这样多的核武器足以使地球毁灭若干次。制止核扩散、维护国际安全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制约核扩散的国际法机制主要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为核心。围绕着这两个核心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条约和机构。但是,这个国际法机制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我国软硬件设施并未达到充分饱和的情况下 ,现有的 1 1 0承诺制度未能解决资源使用的效率问题 ,公民对政府 (公安机关 )提供的安全服务随意滥用 ,致使公安机关提供的 1 1 0报警服务不能高效率运转。利用公益物品理论、私益物品理论分析不难发现 ,公安机关原来提出的“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承诺未能从制度上保证公众不滥用 1 1 0报警服务。而设计合理的 1 1 0承诺制度 ,要考虑制度的供给、集体行动中个人的可信承诺和使用该服务的相互监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核武器面世以来,核武器对美苏关系造成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在美苏军事和外交政策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一直是美苏推行其政治、外交及其军事政策的特殊工具。1945年7月16日,美国首次进行了原子弹爆炸试验。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其目的不仅仅是为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治理中,理想的政府承诺具有提升政府回应性、维护社会秩序、增强公众满意度、改善政府形象等诸多价值。政府承诺要取得预期效果、实现既有价值,首先必须是可信的。政府承诺之可信性受承诺的成本———收益比较、是否遵守正义原则、社会资本的存量与增量状况、责任机制完善与否等诸多因素影响。走向合作治理的政府承诺意味着政府承诺权力基础社会化、高度的公益服务自觉性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也是使政府承诺有效和可信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核去核从?     
《外交评论》2010,(3):1-2
今年可谓是“核”年:4月6日,美国发布了最新版的《核态势评估》报告;4月8日,美俄签署了新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4月12—13日,全球首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5月3日,第八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审议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与此同时,美国首次正式公布其核武器数量;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29号决议,第四次因核计划对伊朗实施制裁……一时间,核问题似乎又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或者冷不丁从我们的脑海闪过。  相似文献   

19.
冷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二战后两极化国际格局的形成以及核武器的出现是其根源。当今国际格局已呈现多极化趋势,但是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相对衰落,国际格局也有两极化趋势的一面。因此认真思索当今中美关系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关系是美国的长期利益需要,加之受国际法和外交承诺的约束,美国不会公开支持台独;两岸人民同为华夏子孙,血脉亲情不容割断,经济互补,相得益彰,人心思统,不可违背;大陆总体实力对台具有压倒性优势,且师出有名,有能力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